“漢語四六級”考試:漢語就該為難一下自己人
12月24日,我國首個“漢語綜合應用能力水平測試”在北京、上海、江蘇、云南、內(nèi)蒙古和南開大學5地一校正式開考。此次只推出了“四級”和“五級”兩個級別的考試,考察對象主要是中國人而非外國人??荚嚱Y束后,不少考生發(fā)出哀嘆:“太意外了!”“考暈了!”“傷不起啊!”。雖然沒有“網(wǎng)絡惡搞版考題”那么刁鉆,但真實版“漢語四六級”考題多而且龐雜,“光閱讀理解題就有37道,翻了一頁又一頁,考得要暈了……”一名“五級”考生說。
看了幾道“漢語四六級”考試的試題,雖然頗有難度,但也并非高不可攀。有一部分人之所以感慨“傷不起”,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對自己母語的“生疏”,這是很可悲的??纯匆恍┚W(wǎng)友在各大網(wǎng)站的留言,有人戲稱漢語綜合應用能力水平測試是“自己人為難自己人”,我借鑒一下這句話:漢語真的應該為難一下自己人了!
為什么要自己為難自己?因為我們的漢語運用能力和掌握程度已經(jīng)越來越差。在語文教育日漸不受重視、語文基礎知識教育越發(fā)被忽視的今天,我們很多人連說話都很“困難”了,更不用說寫文章。各種可笑的錯誤在公開場合屢次出現(xiàn),就是的證明。漢語,已經(jīng)到了很危急的時刻。
之前,國內(nèi)有普通話水平測試,但那種測試純粹是一種形式,在考生將考試內(nèi)容背得滾瓜爛熟、將讀音讀了數(shù)千遍后進行測試,只能考察一個人的“背書能力”和熟練程度,其余的均不能考察。而在我看來,熟練地掌握運用漢語,除了“背書”外,更應該有鑒別能力、理順能力、瞬間思辨能力、流暢的表達能力。在今天的社會大潮下,聽、說、讀、寫已經(jīng)不夠,聽、說、讀、寫、思、辯、論,樣樣俱全,才能算是熟練運用漢語。
今天,我們很多人認為中國人不應該考漢語,應該去考外國人。試問一下:以我們很多人對漢語的運用能力,我們有資格去考外國人嗎?
再回過來看看“漢語綜合應用能力水平測試”,雖然題目并不“好玩”,但考試內(nèi)容卻很鍛煉人。像猴子拿香蕉那道試題,是非常能考驗、鍛煉一個人的思考水平的,比單純的基礎知識測試更高了一個層次。另外,閱讀題中讓考生閱讀古詩、散文、應用文等不同的文體,這并不算“出格”,并且是很負責任的。不管是漢語言專業(yè)的考生還是其他專業(yè)的考生,提高閱讀能力不是什么壞事。
當然,這些考試內(nèi)容目前還不太被人們認可。有大學老師認為,“解讀這些題目,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量和思考能力。如果推及普通民眾,可能比較難”。我感覺湯老師只是指出了一種現(xiàn)實,因為目前很多人的漢語運用能力的確難以應付這種考試。但是,假如我們的普通人逐漸能夠應付這種考試的話,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國民素質(zhì)有所提高呢?那么,這種考試究竟有沒有必要呢?
連自己的母語都掌握不好、運用不當,這并不是件好事?,F(xiàn)在提高母語運用能力的機會來了,卻連呼“傷不起”,這豈不可笑?漢語,真的應該為難一下自己人了!
12月24日,我國首個“漢語綜合應用能力水平測試”在北京、上海、江蘇、云南、內(nèi)蒙古和南開大學5地一校正式開考。此次只推出了“四級”和“五級”兩個級別的考試,考察對象主要是中國人而非外國人??荚嚱Y束后,不少考生發(fā)出哀嘆:“太意外了!”“考暈了!”“傷不起啊!”。雖然沒有“網(wǎng)絡惡搞版考題”那么刁鉆,但真實版“漢語四六級”考題多而且龐雜,“光閱讀理解題就有37道,翻了一頁又一頁,考得要暈了……”一名“五級”考生說。
看了幾道“漢語四六級”考試的試題,雖然頗有難度,但也并非高不可攀。有一部分人之所以感慨“傷不起”,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對自己母語的“生疏”,這是很可悲的??纯匆恍┚W(wǎng)友在各大網(wǎng)站的留言,有人戲稱漢語綜合應用能力水平測試是“自己人為難自己人”,我借鑒一下這句話:漢語真的應該為難一下自己人了!
為什么要自己為難自己?因為我們的漢語運用能力和掌握程度已經(jīng)越來越差。在語文教育日漸不受重視、語文基礎知識教育越發(fā)被忽視的今天,我們很多人連說話都很“困難”了,更不用說寫文章。各種可笑的錯誤在公開場合屢次出現(xiàn),就是的證明。漢語,已經(jīng)到了很危急的時刻。
之前,國內(nèi)有普通話水平測試,但那種測試純粹是一種形式,在考生將考試內(nèi)容背得滾瓜爛熟、將讀音讀了數(shù)千遍后進行測試,只能考察一個人的“背書能力”和熟練程度,其余的均不能考察。而在我看來,熟練地掌握運用漢語,除了“背書”外,更應該有鑒別能力、理順能力、瞬間思辨能力、流暢的表達能力。在今天的社會大潮下,聽、說、讀、寫已經(jīng)不夠,聽、說、讀、寫、思、辯、論,樣樣俱全,才能算是熟練運用漢語。
今天,我們很多人認為中國人不應該考漢語,應該去考外國人。試問一下:以我們很多人對漢語的運用能力,我們有資格去考外國人嗎?
再回過來看看“漢語綜合應用能力水平測試”,雖然題目并不“好玩”,但考試內(nèi)容卻很鍛煉人。像猴子拿香蕉那道試題,是非常能考驗、鍛煉一個人的思考水平的,比單純的基礎知識測試更高了一個層次。另外,閱讀題中讓考生閱讀古詩、散文、應用文等不同的文體,這并不算“出格”,并且是很負責任的。不管是漢語言專業(yè)的考生還是其他專業(yè)的考生,提高閱讀能力不是什么壞事。
當然,這些考試內(nèi)容目前還不太被人們認可。有大學老師認為,“解讀這些題目,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量和思考能力。如果推及普通民眾,可能比較難”。我感覺湯老師只是指出了一種現(xiàn)實,因為目前很多人的漢語運用能力的確難以應付這種考試。但是,假如我們的普通人逐漸能夠應付這種考試的話,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國民素質(zhì)有所提高呢?那么,這種考試究竟有沒有必要呢?
連自己的母語都掌握不好、運用不當,這并不是件好事?,F(xiàn)在提高母語運用能力的機會來了,卻連呼“傷不起”,這豈不可笑?漢語,真的應該為難一下自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