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利用“對開信用證”詐騙。
通常發(fā)生在進料加工業(yè)務中。往往是外方提供貌似對中方有利的條件,誘使中方與其同時簽訂兩份合同,一份是中方進口原材料合同,支付方式是遠期信用證;另一份是中方以進口的原材料制成產成品出口合同,支付方式是信用證即期。合同簽訂后雙方均按規(guī)定通過銀行開出信用證,信用證條款均符合合同規(guī)定。外方按照中方的信用證發(fā)貨向銀行交單,中方承兌遠期付款。但是,中方收到的貨卻完全不符合合同要求,無法使用其加工成出口的產成品,也就無法對外履行出口合同。但是,按照有關信用證的國際慣例,中方銀行必須按時對外付款,中方必須向銀行付款。外方將貨款騙到手后銷聲匿跡,造成中方巨大損失無法追回。
應對上述風險要注意以下問題:1對遠期信用證的利弊要有清醒的認識。雖然遠期信用證是一種快捷簡便的貿易融資方式,但也往往隱藏了被不法分子多為利用的風險。2重視客戶資信的調查。對交易中有關客戶的經營狀況、資產狀況、償付能力、商業(yè)信譽、及其關聯(lián)性等,可通過境內外企業(yè)資信征詢系統(tǒng)等多種途徑,充分了解和把握,以便對交易的真實性、可行性、安全性等作出判斷。3對交易中出現的最不利情形要有充分的預測和準備。如對該類交易中涉及的原材料及產成品的市場適銷途徑要有充分的了解,以判斷當遇到不利情形時,如收料不能制成產成品、或制成的產成品無法按約出口時,能否另避途徑實現銷售變現,以盡可能減少損失。
三、利用假單據詐騙及防范
最常見的就是假單騙貨款。即在沒有貨源的情況下,根據買方開具信用證對結匯單據的要求偽造單據,騙取買方貨款。通常是內外勾結行事。如國內A公司稱急需某貨物,要委托B外貿公司進口,并稱C出口商由其指定,且商品的品質和價格等條款都由其與C出口商談好,只要B外貿公司簽訂進口合同、開具信用證(即期)即可。此種情況下,往往A公司會以較高的代理費、甚至較高的預付款作誘餌,使B外貿公司同意操作。當B外貿公司簽訂合同、收到預付款、通過銀行以自己的名義開出信用證、對方憑信用證發(fā)貨后向銀行正點交單、銀行按照有關信用證的國際慣例對外付款、B外貿公司向銀行付款贖單后催A公司支付剩余款項時,A公司便會先以資金緊張,要求延遲付款;繼則言無款提貨,放棄貨權;再就是銷聲匿跡。B外貿公司只好欲憑提單自行提貨處置貨物。但是,得到結果卻是根本無此船靠港,或靠港的船上根本無此單上記載的貨物,原來此提單根本就是偽造的假單。就這樣,A公司與國外的C出口商以預付款的人民幣,獲得了全額的外匯。
應對此種業(yè)務,外貿企業(yè)的操作人員可從以下幾個風險點上注意防范:1 簽約前,要注意客商資信。有過多年交易記錄的老客戶,要注意其近期有無經營狀況嚴重惡化、喪失商業(yè)信譽、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的情形發(fā)生;第一次進行交易的新客戶,彼此陌生而不知底細,可通過國內外規(guī)范的資信調查系統(tǒng)充分了解其資信情況。2簽約后, 要及時索取提單并查詢提單信息的真實性??梢髮Ψ郊皶r將提單傳真過來,并據此向船代和船公司查詢核實有關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若遇到假單欺詐的情況,爭取有利時機按“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 啟動請求“止付令”程序,以挽回損失。
四、客商信譽風險及防范
常見的1/3提單直寄客戶。有的買方為了提前提貨,往往要求賣方在信用證條款中注明1/3提單直接寄給買方,2/3提單送銀行議付。
這種做法賣方面臨的風險很大。因為只要信用證規(guī)定的3份正本提單中任何一份生效提貨,其他兩份自動失效。如果一份正本提單直接寄給買方,等于買方沒有付款就獲得了貨物所有權,買方可以不去銀行支付貨款而直接憑手中的提單就可以去提走貨物。如果以后他從銀行收到的單據中有任何不符點就會拒付貨款,銀行對此也不會承擔責任。
應對此條款帶來的風險,的防范辦法就是不接受此條款,在信用證中去掉此條款。
總之,信用證支付方式對國際貿易的開展帶來了便利,但也為不法分子欺詐行徑提供了可乘之機。企業(yè)經貿人員要不斷加強交易安全和高度的反欺詐意識。認識到欺詐與反欺詐將是長期的斗爭。不法分子欺詐的方法和手段會不斷地變換,因此要及時研究不同時期的詐騙分子所使用的不同手段,以便應對。同時,要熟悉有關國際慣例在國際商事中應用及變化,并在企業(yè)內部建全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以確保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