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癌癥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率約占15%[1]。便秘可致患者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甚至煩躁焦慮等,臨床上這一癥狀常被醫(yī)護人員所忽視,以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響了化療的順利進行。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住180例癌癥化療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法,針對其便秘發(fā)生的相關因素進行護理,旨在探討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以減輕患者便秘及相關癥狀的發(fā)生,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住癌癥化療患者共180例,男102例,女78例,年齡14~71歲,中位年齡49歲。入選條件:(1)化療前大便正常;(2)無腸道病變。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9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職業(yè)、患病種類、病情、心理狀態(tài)及用藥方案等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試驗組:自化療前1天開始,除按腫瘤化療科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外,還針對化療患者便秘發(fā)生的相關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包括進行化療及健康定宣教,活動及飲食指導,同時進行心理護理。對照組:除按腫瘤化療科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不進行其他護理。
2.結(jié)果
兩組患者化療1周內(nèi)排便情況及與便秘相關的生理心理反應情況,見表1.表1兩組與便秘相關的生理心理反應情況(略)注:P均<0.05
3.護理
3.1化療宣教化療前詳細向患者介紹化療藥物的名稱、用法、作用、不良反應及防護措施,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配合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以減輕化療反應,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為了減少藥源性便秘的發(fā)生,還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觀察和了解,掌握其用藥的種類、劑量[2],同時詢問既往排便習慣,因人而異地進行指導及護理。
3.2健康教育重視宣教工作,讓患者及家屬充分認識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根據(jù)個體差異,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消除緊張心理并耐心說服訓練,使其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關心體貼患者,告知平時有便意時不能忍耐和克制,在輸液和治療中及其他不方便的時候出現(xiàn)便意時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排便環(huán)境,協(xié)助進行排便。
3.3適當運動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捏w育運動,根據(jù)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鍛煉計劃如散步、打太極拳、練氣功等。臥床患者應指導其行腹部按摩,仰臥、全身放松,可主動或被動操作,將一手掌放在肚臍正上方,用拇指及四指指腹從右至左沿結(jié)腸走向按摩以促進腸蠕動,促進排便[3]。
3.4指導定時排便鍛煉囑患者每日早餐后排便,即使無便意也應定時蹲便,以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指導患者在早晨起床后無論有無便意,都應用力做排便動作,反復多次,在模擬排便過程中,應將雙手壓在腹部,做咳嗽動作,以增加腹壓,促進排便;同時要集中精力,不閱讀報紙或做其他事情,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3.5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進清淡易消化飲食,少食多餐,同時增加食物花樣,以增進患者食欲。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C、E的新鮮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纖維的糙米、豆類等食物,以增加腸蠕動。適當進食有潤腸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等[4],鼓勵多飲水,化療患者飲水保證在2000~3000ml/d以上,特別是高至每日清晨空腹飲涼水或溫開水一杯。
3.6心理護理經(jīng)常巡視患者,與其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大便情況,即使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改善應對行為,減輕煩躁焦慮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配合化療。
4.討論
4.1便秘發(fā)生的相關因素觀察發(fā)現(xiàn)癌癥化療患者便秘發(fā)生的相關因素主要有以下7個方面。(1)藥物的毒副作用:癌癥患者化療期間幾乎均同時應用止吐藥物,止吐藥物極易引發(fā)便秘。長春堿類化療藥物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也可引起便秘。(2)飲食因素:癌癥化療患者為了加強營養(yǎng),所進食物過于精細,食入低纖維高蛋白的食品及攝入水分過少,不能刺激腸蠕動,加之糞便不能被充分軟化以致便秘。(3)缺乏鍛煉:化療患者常疲乏無力,不愿下床活動,活動減少導致腸蠕動減弱,易致便秘。(4)進食量少:化療患者由于食欲低下,進食量少,食物殘渣相對減少,故大便量也減少。(5)惡心、嘔吐:化療時由于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致所進食物大量吐出及體內(nèi)水分喪失,加之不愿喝水使體內(nèi)水分減少,致大便量少且干結(jié),不易排出。(6)精神心理因素的影響:化療患者常出現(xiàn)焦慮、緊張情緒。而心理障礙尤其是焦慮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緊張度,從而引起排便時肛門直腸矛盾運動,導致便秘[5]。(7)忽視排便信號:患者由于治療或環(huán)境等因素,當出現(xiàn)便意時有時進行克制或忍耐而不立即排便,這樣久而久之會使排便反射逐漸消失,繼而導致便秘。
4.2護理措施的作用(1)通過化療及健康宣教,使患者認識到便秘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及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自覺養(yǎng)成了早飯前、后定時排便的習慣。由表1可見,試驗組患者便秘發(fā)生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有高度差異性。(2)進易消化飲食,少食多餐,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減輕腹脹;食物多樣化,可改善患者食欲;含纖維素食物及潤腸通便食物的攝入,可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水分攝入增加,一方面可增加尿量,促進化療毒素排出,減輕化療毒副作用,另一方面可充分軟化大便,易于排出;清晨空腹飲溫開水,可刺激胃―結(jié)腸反射而促進排便[6]。試驗組患者不僅便秘減輕,食欲也明顯改善,兩組患者腹痛、腹脹及食欲不振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患者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特別是適當?shù)挠醒蹂憻挷粌H可增體質(zhì),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還有助于促進食欲。
觀察發(fā)現(xiàn)化療患者便秘發(fā)生率高于文獻報道,經(jīng)護理患者便秘及其相關癥狀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發(fā)生便秘,出現(xiàn)腹痛、腹脹、食欲不振,需口服緩瀉劑或給予灌腸。這可能與近年來抗5-HT類止吐藥物的廣泛應用有關,觀察發(fā)現(xiàn)此類藥物均可引發(fā)程度不等的便秘。這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觀察,盡量為患者選擇致便秘作用較輕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