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月福建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真題

字號:

2008年7月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tǒng)一命題考試
    教育學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 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教育的( )
    A.所有權
    B.領導權
    C.優(yōu)先權
    D.控制權
    2. 《理想國》一書的作者是( )
    A.亞里士多德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盧梭
    3. 一般被認為是教育學形成規(guī)范學科開始的是( )
    A.《民本主義與教育》
    B.《普通教育學》
    C.《大教學論》
    D.《教育漫話》
    4. 教師備課和上課的主要依據(jù)是( )
    A.教學大綱
    B.教科書
    C.學科課程標準
    D.教學計劃
    5. 決定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的是( )
    A.物質生活水平
    B.文化發(fā)展水平
    C.教育發(fā)展水平
    D.生產(chǎn)力水平
    6. 1960年12月,一位美國經(jīng)濟學家在美國第73屆年會所做的“人力資本投資”的講演,被稱為人力資本理論的“憲章”。這位經(jīng)濟學家是( )
    A.斯蒂格力茨
    B.布坎南
    C.舒爾茨
    D.科斯
    7. 教育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整個人類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不過,教育這種文化現(xiàn)象具有( )
    A.普遍性
    B.滲透性
    C.特殊性
    D.不可替代性
    8. 少年期在人生的過程中是一個身心變化劇烈的時期。心理學家把這個時期稱為( )
    A.追求獨立傾向期
    B.自我意識覺醒期
    C.似懂非懂期
    D.心理斷乳期
    9. 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如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chǎn)生變化的結果,這就是( )
    A.教學目標
    B.教育目的
    C.培養(yǎng)目標
    D.教學目的
    10.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 )
    A.根本途徑
    B.方法
    C.主要方法
    D.佳途徑
    11.“國家培養(yǎng)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边@個規(guī)定出自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2.對中小學生身份的定位首先是確認他們是( )
    A.學生
    B.國家公民
    C。受教育者
    D.獨立的社會個體
    13.我國一系列法律都對學生主要的權利進行了規(guī)定。這個主要的權利是( )
    A.身心健康權
    B.人身自由權
    C.受教育權
    D.人身尊嚴權
    14.“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在管理上常常表現(xiàn)為( )
    A.以課堂為中心
    B.以教師為中心
    C.以學生為中心
    D.以書本為中心
    15.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 )
    A.夸美紐斯
    B.洛克
    C.斯賓塞
    D.朱熹
    16.通常我們所說的教材就是( )
    A.教學活動的材料
    B.教科書
    C.參考書
    D.講義
    17.智力一般是指人們的認識能力,是認識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智力的核心是( )
    A.注意力
    B.想象力
    C.記憶力
    D.思維力
    18.我國學校德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 )
    A.愛國主義教育
    B.政治教育
    C.勞動教育
    D.革命理想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19.學生對是非、善惡、美丑的認識、判斷和評價,這主要是學生有了(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20.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時候,教師要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我們把這種德育的方法叫做( )
    A.陶冶法
    B.感化法
    C.說服法
    D.榜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