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口腔縫合要求和原則

字號:

縫合是使手術解剖分離開的組織或切除病變后的剩余組織重新對位 , 以期達到促進創(chuàng)口一期愈合的目的。在愈合能力正常的情況下 , 愈合是否完善 , 愈合后的瘢痕大小 , 常取決于縫 合的方法和操作技術是否正確 , 這在整形手術中尤為重要 , 除某些口內手術后的*露骨面以及 感染創(chuàng)口等特殊情況外 , 所有創(chuàng)口均應行初期縫合。
    1. 縫合的原則和基本要求
    (1) 原則 : 在徹底止血的基礎上 , 自深而淺逐層進行嚴密而正確的對位縫合 , 以期達到一期愈合的目的。
    (2) 基本要求
    1)切口兩側組織要接觸良好 , 縫線包括的兩側組織應該等量、對稱 , 避免留有死腔 , 否則將出現(xiàn)積血或積液 , 不但會延遲愈合過程 , 而且易導致感染。
    2) 縫合應在無張力或最小張力下進行 , 以免術后裂開和愈后瘢痕過粗。根據(jù)手術性質、部位和術中情況確定合適的針距和邊距 , 整形手術對此要求更高。
    3) 縫合順序應是先游離側 , 后固定側 , 相反則易撕裂組織。
    4) 縫合面頸部皮膚時 , 除沿凹陷皺紋的切口可作內卷縫合、使瘢痕與皺紋的深淺一致外 ,均要防止創(chuàng)緣內卷及過度外翻 , 以免導致感染的愈合后瘢痕明顯。為此 , 縫合應包括皮膚全 層 , 進針時針尖與皮膚垂直 , 并使皮膚切口兩側進針間距等于或略小于皮下間距 , 才可達到滿 意效果。切口兩側進出針間距大于皮下間距 } 造成皮膚創(chuàng)緣內卷 ; 相反 , 進出針間距小于皮下 間距則皮膚創(chuàng)緣呈現(xiàn)過度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