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檢、公安部此次出臺的關于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立案標準為5000元,了無新意。從縱向比較來看,2001年,檢、公安部出臺的追訴標準中,作為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前身——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的立案標準同樣規(guī)定的是5000元;從橫向比較來看,根據《刑法》的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立案標準也是 5000元。但從網絡輿情反映來看,網民們對于這個規(guī)定卻抵觸較大: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就追訴,而一些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幾萬元卻沒有被追訴呢?
如果說法律是白紙黑字寫就的東西,那么,你可以指責某些網民不懂法,《刑法》明明規(guī)定了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就要追訴,怎么能說受賄幾萬元不被追訴呢?但是,還有一種“法律”,可能并沒有寫在紙上,在現實中卻為執(zhí)法者所真正執(zhí)行的,而為人們所真正感觸的和遵循的規(guī)則,或曰“潛規(guī)則”,在這種“潛規(guī)則”下,有N多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幾萬元甚至更多的案件,并沒有得到追訴,從這個角度上講,你能說網民不懂法嗎?
這個“潛規(guī)則”不是我信口開河,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也是認可的。去年11月,張副院長在做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為該院師生作題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司法適用》的演講時透露說:“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許多涉案金額為幾萬元的案件,并沒有被移送到法院;但一旦移送過來,法院又得依法判處”。還有許多事實可以印證張副院長的話,比如一些地方紀檢、檢察機關確實內部規(guī)定,5萬元以下的貪污受賄不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前,黑龍江綏化市就出臺了“對5萬元以下不再追究”的反腐措施,美其名曰“人性化執(zhí)法”。
《刑法》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就要受到刑事追訴,但是現實中,許多地方卻連5萬元都不進行刑事追訴,所以,雖然對照《刑法》規(guī)定與檢、公安部剛剛下發(fā)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追訴標準,起點數額都是一樣,但實際執(zhí)行卻可能差別很大——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幾萬元都可以不追訴,而非國家工作人員搞商業(yè)賄賂5000元就要被追訴,如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在哪里?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人居然還提出要提高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立案標準,比如張軍副院長一面指責司法實踐中“許多涉案金額為幾萬元的案件,并沒有被移送到法院”,但他開出的藥方居然是調整貪污賄賂犯罪起刑點,他說“1997年的5000元和2009年的5000元不是一個概念”,他的理由是“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許多涉案金額為幾萬元的案件,并沒有被移送到法院;但一旦移送過來,法院又得依法判處,這本身就缺乏社會公正性”。
張副院長考慮的“公正性”顯然是貪官之間處罰的公正性,而不是考慮貪官與其他普通民眾的“公正性”,比如國家工作人員受賄與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盜竊罪之間的處罰公正性。而今天,借檢、公安部新的追訴標準出臺之際,我想說的是,要盡快消除賄賂犯罪立案標準的“潛規(guī)則”,既然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要受追訴,那么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就必須在司法實踐中得到應有的刑事制裁。
如果說法律是白紙黑字寫就的東西,那么,你可以指責某些網民不懂法,《刑法》明明規(guī)定了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就要追訴,怎么能說受賄幾萬元不被追訴呢?但是,還有一種“法律”,可能并沒有寫在紙上,在現實中卻為執(zhí)法者所真正執(zhí)行的,而為人們所真正感觸的和遵循的規(guī)則,或曰“潛規(guī)則”,在這種“潛規(guī)則”下,有N多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幾萬元甚至更多的案件,并沒有得到追訴,從這個角度上講,你能說網民不懂法嗎?
這個“潛規(guī)則”不是我信口開河,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也是認可的。去年11月,張副院長在做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為該院師生作題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司法適用》的演講時透露說:“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許多涉案金額為幾萬元的案件,并沒有被移送到法院;但一旦移送過來,法院又得依法判處”。還有許多事實可以印證張副院長的話,比如一些地方紀檢、檢察機關確實內部規(guī)定,5萬元以下的貪污受賄不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前,黑龍江綏化市就出臺了“對5萬元以下不再追究”的反腐措施,美其名曰“人性化執(zhí)法”。
《刑法》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就要受到刑事追訴,但是現實中,許多地方卻連5萬元都不進行刑事追訴,所以,雖然對照《刑法》規(guī)定與檢、公安部剛剛下發(fā)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追訴標準,起點數額都是一樣,但實際執(zhí)行卻可能差別很大——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幾萬元都可以不追訴,而非國家工作人員搞商業(yè)賄賂5000元就要被追訴,如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在哪里?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人居然還提出要提高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立案標準,比如張軍副院長一面指責司法實踐中“許多涉案金額為幾萬元的案件,并沒有被移送到法院”,但他開出的藥方居然是調整貪污賄賂犯罪起刑點,他說“1997年的5000元和2009年的5000元不是一個概念”,他的理由是“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許多涉案金額為幾萬元的案件,并沒有被移送到法院;但一旦移送過來,法院又得依法判處,這本身就缺乏社會公正性”。
張副院長考慮的“公正性”顯然是貪官之間處罰的公正性,而不是考慮貪官與其他普通民眾的“公正性”,比如國家工作人員受賄與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盜竊罪之間的處罰公正性。而今天,借檢、公安部新的追訴標準出臺之際,我想說的是,要盡快消除賄賂犯罪立案標準的“潛規(guī)則”,既然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要受追訴,那么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就必須在司法實踐中得到應有的刑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