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膈下膿腫

字號:

膈下膿腫(subphrenic abscess) 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膽管化膿性疾病、闌尾炎穿孔,膿液常積聚于右膈下。胃穿孔、脾切除術后感染時膿腫常發(fā)生在左膈下。
    1.診斷
    (1)急性腹膜炎、腹腔內臟器炎性病變、腹部手術等病史。
    (2)全身癥狀:發(fā)熱,初為馳張熱,膿腫形成后出現持續(xù)高熱,也可為中等程度持續(xù)發(fā)熱。脈率增快、乏力、衰弱、盜汗、厭食、消瘦、WBC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3)局部癥狀:膿腫部位可有持續(xù)鈍痛,常位于近中線的肋緣或劍突下,深呼吸時加重。可引起呃逆(膈神經受刺激)、咳嗽、胸痛,可出現胸水或肺不張。嚴重者局部皮膚凹陷性水腫,皮溫升高,肝濁音界擴大、呼吸音減弱或消失。
    (4)X-ray:透視檢查可見患側膈肌升高,活動度受限或消失,肋膈角模糊或有積液。平片顯示胸膜反應、胸腔積液、肺下葉部分不張等,膈下可見占位影。有時可見膈下氣液面,左側可見胃受壓移位。
    (5)BUS或CT:對診斷幫助較大。特別是BUS引導下診斷性穿刺,不僅能幫助定性診斷,還可對小膿腫進行吸膿后抗生素注射治療。
    2.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 環(huán)球網校整理
    (1)術前準備:補液、輸血、營養(yǎng)支持、抗生素使用。
    (2)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對與體壁貼近的、局限單房膿腫,可在BUS引導下穿刺,將膿腫盡可能吸凈,并經導管注入抗生素,可間隔數日反復進行。
    (3)切開引流術:多數病人需手術引流。術前應再次用BUS定位,選擇合適的切口,原則上采用腹膜外入路,以免污染游離腹腔或損傷腸管。手術引流途徑有經前肋緣下部、后腰部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