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經濟師考試《中級金融》重點歸納:外匯管理體制

字號:

一、我國中級經濟師考試的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
    1996年12月我國實現(xiàn)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對資本項目外匯進行嚴格管理。
    二、外債管理
    (一)外債與外債管理的概念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定義,外債是指在任何特定時間內,一國居民對非居民承擔的具有契約性償還責任的債務,包括本金的償還和利息的支付。
    外債管理是指一國政府對外債及其運行加以控制和監(jiān)督。
    (二)外債總量管理與結構管理
    1.外債總量管理
    外債總量管理的核心,是使外債總量適度,不超過債務國的吸收能力。外債的吸收能力取決于債務國的負債能力和償債能力兩個方面。前者決定債務國能否將借入的外債消化得了,使用得起;后者決定債務國對外債能否償還得起。
    目前,世界各國用來監(jiān)測外債總量是否適度的指標(債務國控制外債總量的警戒線)主要有:
    負債率≤20%
    債務率≤100%
    償債率≤25%
    短期債務率≤25%
    (1)負債率,即當年未清償外債余額與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其公式為:
    負責率=當年未清償外債余額/當年國民生產總值×100%
    (2)債務率,即當年未清償外債余額與當年貨物服務出口總額的比率。其公式為:
    債務率=當年未清償外債余額/當年貨物服務出口總額×100%
    (3)償債率,即當年外債還本付息總額與當年貨物服務出口總額的比率。其公式為:
    償債率=當年外債還本付息總額/當年貨物服務出口總額×100%
    (4)短期債務率,即當年外債余額中,一年和一年以下期限的短期債務所占的比重。其公式為:
    短期債務率=短期外債余額/當年未清償外債余額
    2.外債結構管理
    外債結構管理的核心,是優(yōu)化外債結構。外債結構是指外債的各構成部分在外債總體中的排列組合與相互地位。
    外債結構的優(yōu)化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外債種類結構的優(yōu)化。
    ②外債期限結構的優(yōu)化。
    ③外債利率結構的優(yōu)化。
    ④外債幣種結構的優(yōu)化。
    ⑤外債國別結構的優(yōu)化。
    ⑥外債投向結構的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