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血脂代謝異常(1)

字號:

2012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內(nèi)科輔導:血脂代謝異常
    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脂質的總稱,總脂量約為600mg/dl.血脂的成分較復雜,主要有總膽固醇(TC,其中2/3為膽固醇脂,1/3為游離膽固醇)、甘油三脂(TG)、磷脂(PL)、游離脂肪酸(FFA)、脂溶性維生素、固醇類激素等。它們是脂溶性的,在血液中必須與蛋白質結合成水溶性的物質才能存在和運轉,其中除了FFA與血漿白蛋白結合外,其余皆與球蛋白結合成為脂蛋白(LP)。用超速離心或脂蛋白電泳方法可將脂蛋白分成高密度脂蛋白(HDL)即α-脂蛋白(α-LP)、低密度脂蛋白(LDL)即β-脂蛋白(β-LP)、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即前β-脂蛋白(preβ-LP)和乳糜微粒(CM)即在原點不移動的。與脂蛋白結合的蛋白質部分稱載脂蛋白(Apo),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并將結構弄清楚的有A、B、C、D、E、F、G、H、J及(α)等10幾大類。各種脂蛋白及載脂蛋白又可分為若干亞型(如HDL可有HDL2、HDL3等亞型,Apo-A可分Apo-AI、Apo-AII等,Apo-B可分為Apo-B100和Apo-B48等,Apo-C有Apo-CI、Apo-CⅡ、Apo-CⅢ等),血脂、脂蛋白、載脂蛋白在人體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體內(nèi)血液中脂質一種或幾種成分的升高或降低稱血脂異常。血脂異常易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AS)和冠心?。–HD)及損害身體的健康。其中血液中某些脂質成分升高稱高脂血癥或高脂蛋白血癥。
    血脂異常的常見原因
    專家指出,根據(jù)臨床研究證實,個體血脂肪的異常,是一種罹患冠狀動脈疾病主要的危險因子。成年人的血脂肪代謝異常,主要是導源于青少年時期飲食種類及不良的嗜好,更何況某些血脂肪代謝疾病具有強烈的遺傳家族因素。
    除此之外,繼發(fā)性的血脂肪異常絕大部分是由于有某種慢性疾病的存在,其中常見的,包括有糖尿病、甲狀腺低下癥、腎病癥候群、慢性腎疾病,以及膽汁滯留性肝疾病。
    而某些藥物也會影響血脂肪的代謝,這些藥物包括有類固醇、避孕藥、酒精,甚至某些降血壓劑。雖然如此,血管硬化的形成,早在青少年期就已開始發(fā)生,因此,如何維持理想的血脂肪濃度,來做好避免血管硬化的工作,也是青少年應有的認知。
    專家認為,一般所說的血脂,主要的是指“膽固醇”以及“甘油三脂”,尤其對于某些具有心臟血管疾病家屬的青少年,更需要及早定期檢查血清中的總膽固醇濃度。
    此外,青少年若有罹患上述所說的慢性疾病,更應定期偵測血清總膽固醇。而此類青少年在飲食上,應攝取低脂肪食物,某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都應該盡量避免,這些食物包括五花肉、香腸、培根、全脂牛奶、乳酪、蛋黃、牛油,而戒煙戒酒也是很重要的。
    由于近二十年來,經(jīng)濟繁榮,物質富裕,使得青少年的飲食多偏重于高油脂及高熱量的精致食物,再加上缺乏適當?shù)膽敉饣顒?,于是造就了不少體重超重的“胖哥”及“胖妹”。
    近年來,外國速食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增加了青少年攝取“垃圾食物”的機會,更加使得這些過胖的青少年,體重無法有效的維持在理想范圍之內(nèi),也因此而使得在將來成年時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慢性疾病。
    專家強調,控制體重的不二法門,就是“限制食量”以及“持續(xù)運動”,除了建議體重過重的肥胖青少年,盡量避免富含油脂類的食物之外,對于淀粉類的食物,如飯面、面包、甜點及甜湯等也應限制食用。
    因為過量食用淀粉,會因而攝取過多的熱量,而這些剩余的醣類熱量,便會適時的經(jīng)由肝臟來形成脂肪,囤積在身體的各部位,其中包括下腹部、臀部、大腿、肩背部以及*等皮下;某些高脂血癥患者,更容易罹患“脂肪肝”。
    除此之外,高甘油三脂血癥,更容易患急性胰腺炎,在臨床上,常以劇烈的上腹痛合并嘔吐,甚至黃疸的征象表現(xiàn)出來。要注意的是,高膽固醇脂血癥一向是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因此,對于某些父母親存有高膽固醇脂血癥的青少年,應該定期抽血檢查血清膽固醇以及甘油三脂,以提早得知自己是否亦存有高脂血癥的危機,而進一步做好飲食的控制以及規(guī)劃適宜的運動,預防保健工作也應該就由青少年期開始落實規(guī)劃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