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中表現形體結構明暗規(guī)律的原理和運用

字號:

明暗素描畫法足寫實性繪畫的基礎,是描繪物體在光照下亮面與暗面結合的一種畫法。明暗現象的產生是光線作用的結果,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表現形體的結構、明暗、空間關系和物體質感等。物體由不同方向的面組成,在單一光源的照射下,這些不同方向的面接受光線的角度和距離光源的遠近以及表面材質對光線的折射率不同,形成了豐富的明暗變化。因此說,物體的明暗變化,起源于形體的變化。懂得了這些原理,就能理解明暗素描表現物體的亮面和暗面是為了更寫實地表現形體結構。
    物質世界一切復雜的形體最終都將歸納到立方體中去,但又都可以經過切塊過程演變出來,這一簡單的由方到圓,由圓到方的過程確立了立體畫法的支柱——“三大面”概念。物體在一般情況下,都能看到三個大面(亮面、灰面、暗面),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石分三面”之說,就是這個道理。三大面是表現物體體積感的基 6出,在這個基6出上再深入分出小的體面變化,任何一個體積都是由多個因透視而變形的面所構成。素描一方面要表現物體的許多面,但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由于過多的分面而造成畫面的瑣碎、缺乏主次等弊病,所以必須通過概括的手法,分出幾個大的面來控制畫面的體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