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營養(yǎng)師:烹調過程中的脂肪

字號:

公共營養(yǎng)師知識之烹調過程中的脂肪
    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又是烹調和食品加工不可缺少的食物原料。烹調和食品加工用的脂肪,一般稱為“油”。烹調中常用的都是來自動植物的天然油,它們是以脂肪為主、并含有一些類脂的混合物。油在烹調和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由它本身的性質所決定,而各種油性質的上的差異則來自于油中脂肪酸的種類、碳鏈的長短和脂肪酸的不飽和程度。我們應了解油的性質及其在烹調中變化和作用,在不同食品的加工中選用不容的油和不同的加工方法,提高食品和菜肴的質量。
    一、油在烹調和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油在烹調菜肴和制做面點時,除了作為原料提供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外,還在制做工藝中發(fā)揮著多種不同的功能。
    1.導熱作用
    在制做菜肴和面點時,很多原料都是通過油的導熱作用而成熟的。油本身是熱的不良導體,它通過對流的形式導熱,在受熱時,油層上下由于溫度不同而引起對流,形成油在不同溫度下的波動狀態(tài)。有經驗的廚師就是根據油的波動狀態(tài)來判斷油溫。
    油在加熱后能貯存較多的熱師,在烹調中將這些熱量迅速均勻地傳遞給食物。油的傳熱溫度在它的熔點和分解溫度之間,一般滑炒和溫訂婚發(fā)80~120℃為宜,俗稱四五成油。炸、爆時常采用較多的油量和較高的溫度,使原料很快成熟,用油烹調有利于菜肴色、香、味、形等達到所要求的品質。
    2.賦香作用
    油在烹制食品原料時,同于加熱溫度較高,各種食物成分發(fā)生多種化學反應,產生多種有香示的物質。如淀粉受熱產生有機酸、酚類等多種香氣成分,這類反應在油的作用下更明顯突出。蛋白質與油發(fā)生反應,使菜肴、糕點產生金黃色的色澤和特殊的香味。
    油還是溶解芳香物質從游離態(tài)變成結全合態(tài),使菜肴的味道更加柔和鮮美。例如烹調中常用蔥、蒜、姜、辣椒、桂皮、香菜、花椒等調味料,在熱油中煸炒,調料中的芳香物質溶解于油中而產生特殊芳香味。利用油的這個作用,在烹調中可制做多種風味菜肴(蔥燒海參、芫爆里?。?。
    油的溶解性還表現(xiàn)在它可以把菜里的脂溶性維生素溶解在油中,增加人體對脂溶性維生素的吸引。例如:涼拌胡蘿卜絲加點烹油或香油,就可以提高人體對胡蘿卜素的吸收。
    3.潤滑作用
    油不溶于水,能在原料表面形成一層油膜防止原料粘手。如在面包制作時加入少量油,呆以降低面團的粘性,便于操作,并可使面包表面光潔誘人;在容器表面抹些油,可以防止加工的面點與容器粘連;調味上漿后的肉料,在下鍋前拌點油,原料容易散開,便于成型;在油鍋的使用上,油的潤滑作用更顯得重要。烹調前先將油鍋用沒潤滑后,將油倒出,然后上火燒熱,再加底油進行烹調,可以防止原料粘鍋,避免糊底,能保證菜肴的質量。
    4.起酥作用
    油的起酥作用主要應用于制做酥性面點。和面時只用油不用水,操作時反復揉搓,使油膜把面粉顆粒包圍起來,面粉顆粒中的蛋白質和淀粉無法吸收水分,面筋性蛋白質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不能形成網狀結構,淀粉也不能潤脹糊化,因而不能形成粘性面團,只能形成酥性面團。用這種面團可以做油酥點心,還可以與其他原料一起包合后開酥,制成多種酥皮點心。
    5.乳化作用
    在烹調和食品加工中,經常要把油和水混在一起。而油和水是不相溶的。食物中有一種與油相似的物質叫卵磷脂,它與油是同胞兄弟,可以幫助油與水結合。卵磷脂分子的一端具有親水性;另一端具有親油性。它能使原本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乳狀液體,使含油多的食品在人體內易消化吸收。
    油與水混合后形成的乳關液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油為主,少量的水分散在油中,稱為油包水型。另一種是以水為主,少量的油分散在水中,稱為水包油型。
    日常見到的牛奶、豆?jié){、奶湯都屬于水包油型的乳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