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溶解度與溶解速度
一、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藥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溫度(氣體在一定壓力)下,在一定量溶劑中溶解藥物的量。中國藥典2005年版的提法:極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極微溶解、及乎不溶或不溶。一般以一份溶質(zhì)(1g或1ml)溶于若干毫升溶劑中表示。
主要影響因素:
①藥物的極性:極性相似者相溶。
②溶劑 :(溶劑化與氫鍵締合)
③溫度 :溫度對固體藥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度影響很大,溶解度與溫度的關(guān)系可表示為:
lnX=ΔHf/R(1/TF-1/T)
式中X為溶質(zhì)的溶解度(摩爾分?jǐn)?shù));
T為溶解時的溫度;
ΔHf為摩爾溶解熱;
R為氣體常數(shù)。
由公式可見藥物的溶解度與溫度成正比。但應(yīng)注意溶解過程是吸熱還是放熱過程。當(dāng)ΔHf>0時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加,ΔHf<0時,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一般來說藥物的溶解是一個吸熱過程,所以升高溫度有利于增大藥物的溶解度。
④藥物的晶型 :
⑤粒子大小 藥物微粉化(μm級)后可增加溶解度
⑥加入第三種物質(zhì):增加溶解度原因:絡(luò)合、復(fù)鹽形成或改變?nèi)軇O性。減小溶解度原因:同離子效應(yīng)。
二、增加藥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鹽 難溶性弱酸和弱減性藥物,可制成鹽增加其溶解度。
2. 引入親水基團(tuán) 難溶性藥物分子中引入親水基團(tuán)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3. 加入助溶劑
助溶機(jī)理:藥+助溶劑→復(fù)鹽或絡(luò)合物(溶解度大且不穩(wěn)定)→釋放藥物。例如難溶于水的碘(l:2950)可用碘化鉀作助溶劑,與之形成絡(luò)合物(I2+KI→KI3)使碘在水中的濃度達(dá)5%;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為1:50,若用苯甲酸鈉助溶,形成分子復(fù)合物苯甲酸鈉咖啡因,溶解度增大到1:1.2。
常用的助溶劑:一類是無機(jī)化合物如碘化鉀、氯化鈉等;一類是某些有機(jī)酸及其鈉鹽如苯甲酸鈉、水楊酸鈉、對氨基苯甲酸鈉等。
4. 使用混合溶劑
混合溶劑是指能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能與水分子形成氫鍵結(jié)合并能增加它們介電改常數(shù)、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劑?;旌先軇┰谀骋槐壤龝r,藥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單純的溶劑中溶解度出現(xiàn)極大值,這種現(xiàn)象稱為潛溶,這種溶劑稱為潛溶劑。
常用于組成潛溶劑的有:乙醇、山梨醇、甘油、聚乙二醇300或400與水等。
5. 加入增溶劑 通過加入表面活性劑形成膠束而增加難溶性藥物溶解度的作用,稱為增溶作用,所加入的表面活性劑稱為增溶劑。
影響增溶的因素有:
a.增溶劑的種類:增溶劑種類或同系物的分子量不同影響增溶效果,同系物的C鏈↑,增溶量↑。
b.藥物的性質(zhì):分子量↑,增溶量↓。
c.增溶劑加入順序
d.增溶劑用量:比例不當(dāng)“起濁”,增溶劑的用量應(yīng)通過實(shí)驗(yàn)來確定。
三、溶解速度及其影響因素
溶解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溶解藥物的量,一般以單位時間內(nèi)溶液濃度增加量來表示。 固體藥物的溶解符合Noyes-Whitney方程。影響因素主要有:溫度、攪拌和粉碎度。
dC/dt=(DS/h)(Cs-C)
D:擴(kuò)散系數(shù),D=f(T),T↑,D↑,dC/dt↑。
S:與溶液接觸面積,粒子r↓,S↑,dC/dt↑。
h:擴(kuò)散層厚度,攪拌速度V拌↑,h↓,dC/dt↑。
Cs:飽和層濃度(藥物溶解度)。
C:擴(kuò)散層濃度。
例:下列關(guān)于增加藥物溶解度方法的錯誤表述是
A.加入助溶劑
B.使用增溶劑
C.制成可溶性鹽
D.加強(qiáng)攪拌
E.使用混合溶劑
答案D
影響增溶量的因素有
A.增溶劑的用量
B.增溶劑的種類
C.藥物的性質(zhì)
D.第三種物質(zhì)分子量的大小
E.增溶劑加入順序
答案ABCE
一、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藥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溫度(氣體在一定壓力)下,在一定量溶劑中溶解藥物的量。中國藥典2005年版的提法:極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極微溶解、及乎不溶或不溶。一般以一份溶質(zhì)(1g或1ml)溶于若干毫升溶劑中表示。
主要影響因素:
①藥物的極性:極性相似者相溶。
②溶劑 :(溶劑化與氫鍵締合)
③溫度 :溫度對固體藥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度影響很大,溶解度與溫度的關(guān)系可表示為:
lnX=ΔHf/R(1/TF-1/T)
式中X為溶質(zhì)的溶解度(摩爾分?jǐn)?shù));
T為溶解時的溫度;
ΔHf為摩爾溶解熱;
R為氣體常數(shù)。
由公式可見藥物的溶解度與溫度成正比。但應(yīng)注意溶解過程是吸熱還是放熱過程。當(dāng)ΔHf>0時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加,ΔHf<0時,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一般來說藥物的溶解是一個吸熱過程,所以升高溫度有利于增大藥物的溶解度。
④藥物的晶型 :
⑤粒子大小 藥物微粉化(μm級)后可增加溶解度
⑥加入第三種物質(zhì):增加溶解度原因:絡(luò)合、復(fù)鹽形成或改變?nèi)軇O性。減小溶解度原因:同離子效應(yīng)。
二、增加藥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鹽 難溶性弱酸和弱減性藥物,可制成鹽增加其溶解度。
2. 引入親水基團(tuán) 難溶性藥物分子中引入親水基團(tuán)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3. 加入助溶劑
助溶機(jī)理:藥+助溶劑→復(fù)鹽或絡(luò)合物(溶解度大且不穩(wěn)定)→釋放藥物。例如難溶于水的碘(l:2950)可用碘化鉀作助溶劑,與之形成絡(luò)合物(I2+KI→KI3)使碘在水中的濃度達(dá)5%;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為1:50,若用苯甲酸鈉助溶,形成分子復(fù)合物苯甲酸鈉咖啡因,溶解度增大到1:1.2。
常用的助溶劑:一類是無機(jī)化合物如碘化鉀、氯化鈉等;一類是某些有機(jī)酸及其鈉鹽如苯甲酸鈉、水楊酸鈉、對氨基苯甲酸鈉等。
4. 使用混合溶劑
混合溶劑是指能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能與水分子形成氫鍵結(jié)合并能增加它們介電改常數(shù)、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劑?;旌先軇┰谀骋槐壤龝r,藥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單純的溶劑中溶解度出現(xiàn)極大值,這種現(xiàn)象稱為潛溶,這種溶劑稱為潛溶劑。
常用于組成潛溶劑的有:乙醇、山梨醇、甘油、聚乙二醇300或400與水等。
5. 加入增溶劑 通過加入表面活性劑形成膠束而增加難溶性藥物溶解度的作用,稱為增溶作用,所加入的表面活性劑稱為增溶劑。
影響增溶的因素有:
a.增溶劑的種類:增溶劑種類或同系物的分子量不同影響增溶效果,同系物的C鏈↑,增溶量↑。
b.藥物的性質(zhì):分子量↑,增溶量↓。
c.增溶劑加入順序
d.增溶劑用量:比例不當(dāng)“起濁”,增溶劑的用量應(yīng)通過實(shí)驗(yàn)來確定。
三、溶解速度及其影響因素
溶解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溶解藥物的量,一般以單位時間內(nèi)溶液濃度增加量來表示。 固體藥物的溶解符合Noyes-Whitney方程。影響因素主要有:溫度、攪拌和粉碎度。
dC/dt=(DS/h)(Cs-C)
D:擴(kuò)散系數(shù),D=f(T),T↑,D↑,dC/dt↑。
S:與溶液接觸面積,粒子r↓,S↑,dC/dt↑。
h:擴(kuò)散層厚度,攪拌速度V拌↑,h↓,dC/dt↑。
Cs:飽和層濃度(藥物溶解度)。
C:擴(kuò)散層濃度。
例:下列關(guān)于增加藥物溶解度方法的錯誤表述是
A.加入助溶劑
B.使用增溶劑
C.制成可溶性鹽
D.加強(qiáng)攪拌
E.使用混合溶劑
答案D
影響增溶量的因素有
A.增溶劑的用量
B.增溶劑的種類
C.藥物的性質(zhì)
D.第三種物質(zhì)分子量的大小
E.增溶劑加入順序
答案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