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輔導之尼茲諾夫綜合征

字號:

2012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輔導:尼茲諾夫綜合征的治療原則
    (一)治療
    1.一般療法
    (1)加強護理和營養(yǎng):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預防感染:應注意隔離,盡量減少與病原體的接觸。對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必須將患兒長期置于無菌倉內護理,直至重建免疫功能。
    (3)避免接種疫苗:對疑似免疫缺陷的新生兒,應禁止接種牛痘、凍干卡介苗等活疫苗,以免因接種牛痘而發(fā)生全身性牛痘疹,接種凍干卡介苗引起全身性播散而致死。也應避免接種麻疹和脊髓灰質炎疫苗。
    2.抗感染療法由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能力均低下,機體無法殺傷感染的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因此,一旦發(fā)生感染,應選擇廣譜抗生素、有效的抗病毒制劑和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因抑菌性抗生素不能阻止病原菌的擴散,故還應使用殺菌性抗生素進行治療。
    3.免疫替補療法
    (1)體液免疫缺陷的替補:
    對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不能輸注含免疫活性細胞的制劑,如全血、含白細胞的血漿等,以免發(fā)生GVHR.
    人血丙種球蛋白:也可每月輸注人血丙種球蛋白600m1/kg,以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2)細胞免疫缺陷的替補:主要是補充T淋巴細胞和增強T細胞的功能。
    ①轉移因子(TF):系T淋巴細胞釋放的一種淋巴因子,可將正常人特異性免疫信息轉移至T細胞,激活受者靜止的淋巴細胞,從而起恢復和擴大細胞免疫反應的作用。它作用迅速,皮試陰性者接受相應的轉移因子后18~24h,即可出現陽性反應,且可維持數月之久。臨床上可用于伴濕疹和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可起到一定程度的免疫重建作用,并能控制病毒、真菌或一些細胞內細菌的感染。劑量2ml(相當于1.8×108個白細胞的提取物),肌內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連用3~6天。注射部位以接近淋巴結的皮下組織為宜。
    ②胸腺素(thymosin):系從牛胸腺或豬胸腺提取出的多肽類激素,不僅可誘導T細胞分化發(fā)育,而且增強成熟T細胞對抗原或其他刺激的反應,提高免疫功能,調節(jié)免疫平衡。可用于伴濕疹和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和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但僅能改善臨床癥狀。劑量5~10mg,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1~3周后改為隔天或每周1次,持續(xù)數月。
    ③干擾素(IFN):是在細胞感染病毒時產生的一種淋巴因子,可抑制病毒的增殖和促進自然殺傷(NK)細胞活化,故可增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抗病毒能力。常用制劑為從人血白細胞制備的γ-干擾素。劑量100萬U,肌內注射,隔天1次或每周2次,持續(xù)數月?;蚬こ讨苽涞闹亟M干擾素使藥源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