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蝴蝶王國》說課設計

字號:

一、教材分析:
    《蝴蝶王國》是四年級第一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教材,是一篇內容有趣、語言淺顯、文字優(yōu)美的游記。課文介紹了臺灣具有“蝴蝶王國”這一美稱的由來,從數量和種類上對“蝴蝶王國”做了具體的描繪,從而將“蝴蝶王國”盡現在讀者的眼前。在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臺灣寶島的熱愛之情,對蝴蝶王國的贊美之情,以及自豪感。
    課文的重點是課文的第二節(jié)對蝴蝶種類的介紹,以及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中對黃蝶幽谷的描寫中體現了臺灣蝴蝶的數量多。然而本篇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必扶得過多,可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細細體會。
    二、教學對象分析
    我班的學生活潑開朗,尤其是部分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籍,樂于了解課文之外的有關知識,而且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他們也能將所學所知運用到課堂中來。其次在3年的小班化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同學們也能夠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個別學生膽小、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等現象。
    三、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感情朗讀和積累課文語言,初步了解蝴蝶王國特有的景色,理解臺灣具有這一美稱的由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臺灣寶島的熱愛之情,對蝴蝶王國的贊美之情,以及自豪感。
    2、積極愉快地投入以朗讀感悟、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中,尤其通過角色的表演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更喜歡語文,并不斷參與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
    知識與技能:
    1、學習課文中描寫蝴蝶的語句,正確把握三種蝴蝶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描寫景色優(yōu)美的句子。
    3、積累課文中的有關語句介紹一種蝴蝶,并介紹蝴蝶谷。
    a.學有余力的學生能仔細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
    b.中層學生能展開合理的想象,靈活地運用文中的語句或句式,形象地描述。
    c.學有困難的學生能運用課文中的語句,具體生動地描述。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多媒體演示,直觀地感受到黃蝶幽谷的美,體會到那里的蝴蝶在數量和品種上居世界第一。
    2抓住“王國”一詞,通過讀、說、找、演等活動感悟文章。
    3、在學習中,讓他們根據各自的特長挑選學習方法,從而繼續(xù)培養(yǎng)他們合作的能力。
    4、在積累課文有關景色描寫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仔細地觀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用上優(yōu)美的語句介紹一種蝴蝶,介紹黃蝶幽谷。
    教學重點、難點:
    1. 通過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體會黃
    2. 學做小演員,貫穿課文內容,進一步內化課文內容。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一)精彩課件,巧妙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的第一條就要求要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具體到我們語文的教學中,就是引導學生感悟和創(chuàng)造語言美,進而領略思想美。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聲、圖、文融于一體,形成立體的效果,容易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領悟。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和思考。由于本篇課文所描寫的內容是距離學生生活空間較遠的臺灣,而由于歷史的原因使我們的學生無法親臨臺灣感受當地的物豐、景美,因此多媒體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了黃蝶幽谷的環(huán)境宜人,感受到了臺灣蝴蝶品種的繁多。由于提供了大量的多媒體信息和資料,創(chuàng)設了豐富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學生就能在感受美的同時,學會用美的文字去創(chuàng)造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由于有視覺感知帶動想象,學生思維異?;钴S,不僅能很快地抓住實質,而且還留有寬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空間。
    再次,我還認為多媒體的運用可以為學生的說話提供一定的便利。長久以來,學生的說話能力難以考核,導致語文教學中普遍重“寫”輕“說”。有的忽視了“說”的獨立性,將“說”作為“寫”的一個前奏,沒有充分認識到說話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廣泛性、重要性。但是運用課件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說話訓練,卻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本節(jié)課中對蝴蝶種類的介紹中,并不先讓學生寫,而是先讓學生先看著多媒體說一說。具體形象的畫面為學生的說話提供了視覺參考。在說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路已經很清楚。再寫,就容易多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真情感悟,激情共享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上態(tài)度上產生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老師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導學生在觀察、想象、說話、表演的基礎上理解文本,同時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通過想像,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義的方法,并在情景的體驗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并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演讀,學生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蝴蝶、一名游客……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演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文中豐富的科學知識,感受到語言的優(yōu)美,并享受著自己獲取知識的成功喜悅。
    (三)營造氛圍,提高效率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樂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大在呼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表現得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也只有營造這樣的認為,學生的個性也能得到充分尊重和發(fā)展,這時他們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fā)展為前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氣質、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設計教學過程,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使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學生淋漓盡致展現個體,突出光彩的大舞臺。
    (四)體驗學習,感受快樂
    《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體驗學習,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課程目標”中提出“注重情感體驗”;在“實施建議”中提出,編寫教材要“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專題”,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評價要根據“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體驗”一詞,在《辭?!分薪忉尀椤坝H身經歷、以認識周圍的事物”;在《教育大詞典》中解釋成“體驗、體察、專察,在實踐中認識事物”;在心理學中作為重要概念,通常表示人們在經驗獲得及行為變化過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體驗、認知頓悟、反省內化等心理活動。有些心理學家認為、“體驗狀態(tài)是一種多水平要素的整合。有感覺水平、認知水平和意志水平。”“內心體驗具有加工、深比擴展和升華的功能”。我國一些教育專家也認為:“體驗是以親身經歷、實踐活動為基礎,又是對經歷、實踐和感受、認知和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是對感受的再感受。對認知的再認知,對經驗的再經驗?!笨梢姡w驗既有情感的刻骨銘心,又有知識的深刻烙印,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和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是吻合的。體驗學習,是為了更好的落實三維目標,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本節(jié)課中,我就嘗試使用了角色體驗法。恰當通過表演,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和內化,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習成為一種愉悅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