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教育部和各省市的協(xié)同努力和共同治理下,大刀闊斧規(guī)范清理高考(微博)加分政策,高招中的不合理加分政策和腐敗現(xiàn)象從根本上得到了遏制。許多地方大幅度縮減了高考加分的項目與分值,取消了一些社會爭議較大的高考加分項目。一些地方還規(guī)定不再出臺新的高考加分政策。但是,要讓高考加分亂象不再反彈,仍然需要在建立長效機制上多下功夫。
■《教育與考試》雜志常務副主編 羅立祝
在社會輿論連續(xù)抨擊不合理的高考加分政策、教育部門制定強制措施規(guī)范清理的背景下,在今年的高考招生錄取中,全國各地頻出重拳,采取切實行動大力整治,其行動之迅猛,清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不合理的加分政策從根本上得到遏制,高考招生中的公平正義進一步得到彰顯,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高考加分出現(xiàn)的腐敗現(xiàn)象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平正義,侵蝕著高考公平的根基。
2010年年底,教育部發(fā)文要求規(guī)范和清理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政策,各地方省市積極響應,治理高考加分亂象的行動拉開了序幕。
國家——
重點治理學科奧賽和體育加分
2010年年底,教育部聯(lián)合有關部門發(fā)布《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關于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中學生學科奧賽獲獎者和體育特長生兩個高考加分項目作出調整,并要求有關部門嚴格審查各地區(qū)的高考加分項目。這個文件的具體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參加全國中學生(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應屆畢業(yè)學生,可以獲得加分20分,而獲得省賽區(qū)一等獎的學生不再具有高考加分資格。
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以及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取得前6名的中學生,可以獲得加分20分,而全國性體育比賽集體項目獲獎者不再具有高考加分資格。
國家二級運動員體育特長生的高考加分項目僅限于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術、游泳、羽毛球等8項,各省可以在此基礎上增加不超過2個強身健體項目,除此之外的體育項目不再具有高考加分資格。黑龍江省在2011年增加了符合其地理特點的冰雪項目。
加強高考加分的過程監(jiān)控。要求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組織的統(tǒng)一測試須全程錄像,學生測試成績現(xiàn)場公布,通過測試達標者須在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和其所在中學指定地點公示,公示無異議的學生方可獲得高考加分資格,部分運動項目的省級統(tǒng)一測試標準由教育部制訂。
要求各省市清理地方性高考加分政策。各省市須從加分項目是否合理、照顧強度是否合適、約束條件是否增加、監(jiān)督管理如何加強、違規(guī)懲處如何加大等方面,對本地區(qū)現(xiàn)行的高考加分項目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評估,合理適度調減加分項目及分值,提出本省市系統(tǒng)清理規(guī)范地方性加分項目的意見,報教育部及相關部門重新備案同意后實施。
2011年3月8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清理規(guī)范地方性加分項目,并要求有關高考加分項目由教育、公安、民族、體育、科協(xié)等部門進行歸口管理。
地方——
取消爭議性較大項目縮減分值
實際上,2010年已經(jīng)有部分省市主動清理社會爭議較大的高考加分項目。例如,云南省取消了奧賽所有學科競賽活動獲獎者的加分政策,福建、貴州、重慶、安徽等取消了“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兩個加分項目,北京市取消了“三模三電”加分項目。而今年以來,各地又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治理。
縮減高考加分項目與分值。以河北、福建、青海、山西、重慶等省市為代表。河北省規(guī)定,從2011年高考開始,受省級表彰的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和三好學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開始,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取得前六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中學生由增加20分投檔改為增加10分投檔,而奧賽省賽區(qū)獲得一等獎、參加省級體育競賽獲單項前六名或集體項目前三名的主力隊員、獲得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省授予“教育世家”稱號報考師范院校的的教師直系子女、獲省教育廳等5單位共同表彰的“創(chuàng)業(yè)明星”稱號、全省職業(yè)學校技能比賽獲一等獎的高中學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福建省將省級優(yōu)秀學生、全國奧賽省賽區(qū)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科技類大賽獲獎者、少數(shù)民族學生、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qū)(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等所有高考項目的加分分值縮小至10分之內(nèi)。
青海省招委在2010年就取消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和參加全省運動會、全省中學生運動會個人項目前6名、集體項目前3名的主力隊員增加10分投檔的加分項目,并決定從2011年度開始,取消全國奧賽省賽區(qū)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者增加10分投檔、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huán)境科學實踐活動)或“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或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等獎、二等獎者增加10分投檔、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huán)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增加10分投檔、高中階段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取得前6名者增加20分投檔等高考加分項目。
重慶市將所有高考加分項目的加分或降分分值縮小至10分之內(nèi)。
陜西省也把高考加分分值縮小至10分之內(nèi),規(guī)定獲得全國奧賽省賽區(qū)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二等獎者、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huán)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及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的考生可增加10分投檔,而對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考生、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烈士子女降低10分投檔政策。由此可見,這些省市不僅將教育部制定的可以加分或降分20分的分值縮小至10分之內(nèi),而且一些省市(如青海?。┻€取消了奧賽、科技類競賽、體育競賽等獲獎者的加分資格,改革的力度相當大。
取消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如山東、安徽等省市。山東省在2010年已全部取消了省內(nèi)出臺的加分等照顧性招生政策,對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取得相應資格后應嚴格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執(zhí)行,對于具備相應加分資格的考生,可加分投檔。安徽省已經(jīng)在2010年取消了省級優(yōu)秀學生的高考加分,2011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與教育部的加分政策保持一致,不再出臺本省的地方性加分政策。
今后——
建立長效機制規(guī)范高考加分
第一,清理地方性高考加分政策應該作為規(guī)范高考加分政策的工作重點。教育部發(fā)布的規(guī)范清理高考加分的文件明顯減小了各省市自行制定本地區(qū)高考加分政策的權限范圍,規(guī)定各省市僅能在教育部規(guī)定田徑、籃球等8項體育特長生高考加分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不超過2個強身健體項目。教育部在往年招生文件中規(guī)定,有關?。ㄊ小^(qū))確需要增加的政策性照顧項目,須經(jīng)本省招生委員會研究確定,并報教育部備案后方能向社會公布。有關省(市、區(qū))自行增加的政策性照顧項目與分值僅適用于向本地區(qū)高校投檔時使用,且分值不得超過20分,同時不得與其他項目分值累加。個別省市借助于與教育部高考加分權力下放,為了實現(xiàn)各自的利益而出臺了名目繁多的地方性加分“土”政策,例如庫區(qū)移民考生、博士與省級優(yōu)秀專家子女、省級藝術、體育比賽獲獎者、高校教職工子弟、非典期間醫(yī)護人員子女等加分項目等。這些因某個地區(qū)、部門或特殊時期的需要而自行制定的地方性高考加分政策,嚴重違背了高考公平原則,容易引發(fā)社會的公平危機。應該取消這一授權各省市制定地方性加分項目的條款,因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權的下放更容易導致高考加分政策成為某些地方與部門為己謀私利的工具。所以,出于維護社會公正的考慮,高考加分政策應由中央政府統(tǒng)一制定,地方和高校不應該出臺各自的高考加分政策。
第二,應該明確規(guī)定可以獲得高考加分的全國性體育比賽的具體名稱。全國性體育比賽是由教育部、國家體委、中國中學生體協(xié)舉辦的全國性比賽,其范圍寬泛、種類繁多,包括全國運動會、全國青少年運動會、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參加世界中學生體育比賽選拔賽以及全國競賽計劃中安排的各種全國性體育比賽。原本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制定高考體育加分政策的初衷是通過給優(yōu)勝者一定的加分來鼓勵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但體育類高考加分已經(jīng)演變?yōu)轱柺鼙娮h的高考加分項目,社會各界對此爭議極大,高考加分政策的合法性危機主要源于體育加分項目。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可以獲得高考加分的體育項目高達數(shù)百項,令人驚愕。國家體育總局把國家一級、二級、三級運動員審批權授予省體育局,省體育局又把國家二級、三級運動員審批權授權給市級或縣級體育部門。全國現(xiàn)有231個地市級體育行政部門被授權審批二級運動員的權力。在現(xiàn)實中,高考體育加分項目名目巧立,以足球為例,可以審批國家二級運動員的賽事就有20個,例如全國足球學校杯U15、U17、U19等男子足球比賽,全國足球業(yè)余聯(lián)賽總決賽等。有些省規(guī)定,達到下列成績標準之一就可以申請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參加全國甲級聯(lián)賽、錦標賽、女子足球全國錦標賽和杯賽、全國運動會決賽的各隊運動員;參加全國乙級聯(lián)賽的各隊運動員;參加全國青年聯(lián)賽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shù):第1至4名的各隊運動員,第5至8名不超過全隊的70%,第9至12名不超過全隊的50%,第13至16名不超過全隊的30%);在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錦標賽中獲得第1至4名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shù)不超過全隊的50%);在各系統(tǒng)舉辦的全國足球比賽中獲得決賽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shù)不超過全隊的50%)。有些所謂全國性體育比賽聞所未聞,這需要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這些名目繁雜的全國性體育比賽項目進行詳細區(qū)分,哪些賽項可以獲得高考加分資格,哪些不能獲得加分資格,應該梳理后公示。
第三,必須對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的認定范圍與認定標準、認定程序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由于對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的認定缺乏統(tǒng)一標準和程序,導致各省市對此項目的規(guī)定存在很大差異。多數(shù)省市將見義勇為者認定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但各省規(guī)定存在差別,如吉林省對獲得市(州)以上見義勇為稱號者給予加10分投檔。因此,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有必要對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的認定范圍、認定標準和認定程序作出較為詳細與明確的規(guī)定,便于各省市參照實施。
規(guī)范高考加分各地在行動
●教育部會同國家民委等五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調整高考加分通知稱,全國奧賽、科技競賽獲獎學生的保送資格被取消;取得奧賽省級比賽名次的加分資格被取消,能加分的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最多只有10項。調整后的新政策從2014年高考開始實施。同時,教育部要求各省市系統(tǒng)清理高考加分項目,合理適度調減加分項目及分值。對有弄虛作假行為的考生,錄取時不予投檔。對騙取高考加分資格或企圖冒名頂替入學的新生,取消其入學資格。 ●浙江省高校招生委員會、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等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對高考加分進行大幅“瘦身”,包括體育加分、學科競賽、思想品德等在內(nèi)的所有獎勵類項目高考加分的分值均由20分降為10分。所有申請體育類加分的考生均須參加省級統(tǒng)一認定或測試。同時,體育類高考加分項目測試將只有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術、游泳、羽毛球8個項目。 ●甘肅省限定體育特長生加分測試項目,取消高中教育階段獲得省教育廳評定的學生省級體育運動一級全國照顧加分項目。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取得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取得前6名;獲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并參加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組織的統(tǒng)一測試達到相應標準的學生,保留照顧加分項目。省組織的測試項目限定在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術、游泳、羽毛球等8項。降低競技類照顧項目分值。將競技類的各項目含體育特長、奧賽、科技創(chuàng)新等的考生照顧分值降為10分。調整后的新政策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開始適用,在2014年高考考生中實行。 ●廣東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稱,廣東高考取消加分政策已經(jīng)獲得省招委會通過,已上報教育部審批。確定后將向社會公布,2014年實施。根據(jù)該方案規(guī)定,該省從2011年入學的高中生、即2014年參加高考的考生起,體育尖子加分將規(guī)范為田徑、籃球、排球、足球、武術、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8個傳統(tǒng)項目,其他獲獎加分資格,包括“三?!薄叭姟钡葘⒁宦扇∠?,大幅減少加分項目和加分分值。 ●黑龍江省規(guī)定,公布的各項照顧政策只規(guī)定照顧投檔,是否被照顧錄取需經(jīng)招生院校審查決定;同時具備多項照顧條件的也只能照顧一項;如果招生院校在全省批次線下降分錄取,照顧分數(shù)不順延。上述照顧政策不適用于體育和藝術類招生。在提前批次錄取的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不考慮對考生的各類政策加分。
《中國教育報》2011年10月26日第5版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