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廣西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精講筆記總結(4)

字號:

31、我國學校德育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方向性和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tǒng)一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理解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育的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32、老師指導學生自我教育應進行哪幾方面的工作?(1)指導學生掌握修養(yǎng)的標準(2)自我評價(3)道德情感體驗(4)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品德。
    33、中小學教學的任務有哪些?學習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獲得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體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34、 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有哪些?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35、 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實習作業(yè)法、練習法、實驗法。
    36、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講授的內容要有科學性;講授要有系統(tǒng)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層次清楚,突出重點、難點;講授的語言要有條理性、簡練性、啟發(fā)性、生動性、語音、語調要有和諧性;恰當運用板書和體態(tài)語言,強化講授效果。
    37、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有哪些?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來選擇;根據學科和教材特點來選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來選擇;根據學校的客觀條件來選擇;根據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實際經驗和個性特點來選擇。
    38、班級授課制有哪些特點?以“班”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能擴大教育對象,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進行教學;便于學生之間互相觀摩,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互相促進;能發(fā)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能保證正常的教學常規(guī),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越性,因此,自產生以來,班級授課制便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39、怎樣備課?做好三項工作: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寫好三個計劃學年或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40、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教學目標明確,完成任務好;教學內容正確、充實。抓住重點、難點、關鍵;教學方法適當,教師善“啟”善“導”;語言規(guī)范、板書整潔;教學進程組織嚴密、結構緊湊;師生雙方積極性高。
    41、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模式有哪些?傳遞--接受式、引導--發(fā)現式、輔導--自學式、情境--陶冶式
    42、運用練習法有什么要求?練習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精選練習材料,使之具有典型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適當分配練習的份量、次數和時間;在練習過程中要加強指導,經常檢查練習的結果。
    43、良好班集體形成的標志?(1)全班同學有共同的奮斗目標(2)有團結一致的領導核心(3)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集體輿論。
    44、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1)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導學生學好功課(3)組織好課外活動,指導課余生活(4)組織學生勞動(5)指導團隊會工作,協(xié)調班內外教育力量(6)處理班級日常工作(7)抓好學生的入學教育和畢業(yè)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45、班集體形成過程:初建松散階段;基本形成階段;鞏固發(fā)展階段
    46、建設班集體的主要方法:(1)調查了解學生,研究班級情況(2)提出奮斗目標,組織共同活動(3)培養(yǎng)集體論,形成優(yōu)良班風(4)培養(yǎng)和發(fā)現班級骨干,形成集體核心(5)建立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人際關系。
    47、班集體管理的幾種類型:常規(guī)性班集體管理;階段性班集體管理;畢業(yè)班集體的管理。
    48、畢業(yè)班集體管理的內容:掌握學生的志愿和思想動態(tài),進行理想教育和畢業(yè)指導;指導學生復習功課,迎接考試,關心學生身體健康;做好畢業(yè)生鑒定和優(yōu)秀生評選
    49、階段性管理工作的內容:開學前的準備工作;開學初報道注冊工作;期中對前一階段進行檢查和小結;期末組織學生進行復習和考試。
    50、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組織上的自愿性;內容上的廣泛性;活動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樣性
    51、課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確的目的性與周密的計劃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面向全體;充分利用當地條件。
    52、課外校外教育的三種組織形式: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
    53、課外活動的指導原則:自愿原則:(1)充分考慮學生意愿,讓學生自愿選擇、自愿參加(2)教師要積極鼓勵正確引導;自主原則:(1)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獨立自主參加活動(2)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
    54、校長負責制的含義:校長是學校行政總負責人,他擁有人權、財權、行政決策權,負責領導教育、教學和行政工作,對上級黨政領導部門負責,對外代表學校,是法人代表,黨支部是學校的政治工作中心,對貫徹黨的方針政策起監(jiān)督保證作用;教職工代表大會和校務委員會對學校實行民主管理與監(jiān)督
    55、學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經濟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現代技術的方法。
    56、教師的職責:是教師職權范圍內應負的責任。教師的基本職責有如下幾個方面:(1)教好功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2)做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4)組織好學生的課外活動協(xié)調學校與社會、家庭的關系(6)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參與學校的管理。
    57、當前教育思想轉變中,要樹立哪些現代教育觀?素質教育觀;現代人才觀;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科學的學生觀;現代課程觀;教育民主化思想;教育本質觀;終身教育觀;大教育觀;全民教育觀;現代教育方法觀;教育信息化等
    58、基礎教育改革的任務有:(1)轉變教育觀念,進一步端正辦學指導思想(2)探索全面實現基礎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運行機制;(3)改革學制,滲透或引進職業(yè)技術教育,全面實現“雙重任務”(4)改革課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中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5)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
    59、學校管理改革的趨勢有:(1)學校管理自主化(2)學校管理開放化(3)學校管理民主化(4)學校管理技術手段現代化(5)學校管理的精致化。
    60、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點?除了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艱巨性等科學研究的共同特點之外,還有以下主要特點:(1)研究目的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服務性(2)研究參與者的廣泛性、群眾性(3)研究成果的遲效性和長效性
    61、教育科研的任務是什么?:教育 科研的基本任務是探索、認識、發(fā)現教育規(guī)律,并運用這率真客觀規(guī)律來指導教育實踐。具體任務包括:(1)研究當代教育發(fā)展,指導當前教育實踐(2)總結教育經驗,推動教育學科建設(3)進行中外教育比較研究(4)預測教育未來發(fā)展趨勢。
    62、堅持科學態(tài)度,遵守科學道德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熱愛真理、客觀誠實;勇于創(chuàng)新、嚴肅認真;不畏艱辛、合作競爭
    63、教育科研過程中應做好哪些工作?(1)選擇科研課題(2)提出理論假設(3)確定科研對象(4)制定科研計劃(5)選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資料(7)進行整理研究工作
    64、教育測量的功能有哪些?是改進教學的良好工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65、教育評價的功能是什么?測定功能、診斷激勵功能、指導功能、導向功能
    66、教育評價的原則: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民主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整體性原則
    67、教育評價一般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學校辦學的水平評價、德育工作的評價、教學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評價
    68、教育現代化模式的選擇必須遵循哪些原則?(1)目標導向性原則(2)堅持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原則(3)堅持相對平衡、協(xié)調發(fā)展的原則(4)堅持揚長補短、發(fā)揮優(yōu)勢,創(chuàng)建特色的優(yōu)化原則(5)堅持可行性原則。
    69、我國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指導思想是:(1)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2)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3)服務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4)堅持改革開放,發(fā)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5)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guī)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6)依*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7)堅持以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8)多形式辦學,多規(guī)格培養(yǎng)人才。
    70、 如何開展課堂研究?
    (1)確定班組抽樣的具體方法(2)提出相應的課堂研究假設;(3)弄請該課堂研究中的三類變量;(4)搞好課堂研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