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通貨膨脹及其治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發(fā)生了四次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和2007年的非典型性通貨膨脹。
下面對這幾次通貨膨脹發(fā)生的原因、采取的對策及其效果進行分析介紹。
(一)1978--1983年
經(jīng)濟增長與物價上漲的伴隨關系并不很明顯。
計劃價格體制下的嚴重的隱蔽型通貨膨脹問題。
(二)1983--1986年
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從“雙松”到“雙緊”的第一輪循環(huán)。
(三)1986--1990年
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從“雙松”到“雙緊”的第二輪循環(huán)。1988——1989年,當時物價上漲率達到18.5%和17.8%。
(四)1993--1996年
“八五”期間,經(jīng)濟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固定資產(chǎn)投資和消費基金增長過快,通貨膨脹問題又接踵而至。1993——1996年,當時的物價上漲率分別為13.2%,21.7%(24%),14.8%。
這一階段通貨膨脹的成因很復雜,國家采取“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于1996年基本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的“軟著陸”。
(五)2007--2008年
2007--2008年的物價持續(xù)上漲被稱為非典型性的通貨膨脹,主要是因為此次持續(xù)近一年的物價上漲結構性明顯,持續(xù)時間不長,且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發(fā)生了四次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和2007年的非典型性通貨膨脹。
下面對這幾次通貨膨脹發(fā)生的原因、采取的對策及其效果進行分析介紹。
(一)1978--1983年
經(jīng)濟增長與物價上漲的伴隨關系并不很明顯。
計劃價格體制下的嚴重的隱蔽型通貨膨脹問題。
(二)1983--1986年
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從“雙松”到“雙緊”的第一輪循環(huán)。
(三)1986--1990年
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從“雙松”到“雙緊”的第二輪循環(huán)。1988——1989年,當時物價上漲率達到18.5%和17.8%。
(四)1993--1996年
“八五”期間,經(jīng)濟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固定資產(chǎn)投資和消費基金增長過快,通貨膨脹問題又接踵而至。1993——1996年,當時的物價上漲率分別為13.2%,21.7%(24%),14.8%。
這一階段通貨膨脹的成因很復雜,國家采取“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于1996年基本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的“軟著陸”。
(五)2007--2008年
2007--2008年的物價持續(xù)上漲被稱為非典型性的通貨膨脹,主要是因為此次持續(xù)近一年的物價上漲結構性明顯,持續(xù)時間不長,且成因也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