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師考試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備考資料,供大家學習參考。
競爭情報產品,是按照客戶的需求,進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之后輸出的成果,通常以調研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
競爭情報產品按照其服務時間特點,可以分為兩類,競爭對手監(jiān)測與競爭對手調研。競爭對手監(jiān)測,即針對特定的競爭對手,按照一定的時間周期來提供情報產品。競爭對手調研,即在某個時間段內,按照需要,對競爭對手進行全面或特定的研究。這兩類產品,按照客戶需求的全面深入程度,可以在以下坐標圖中找到對應的位置:
筆者從事競爭情報工作以來,發(fā)現(xiàn)項目的全面、深入情況與客戶價值感知并不成正比,即泛泛而全面的調研,帶給客戶的價值感知并不高。全面到某個程度后,價值感知不再提升,即,過多的信息反而成了“累贅”;深入但指向某個點的調研結果,卻可以帶來較高的價值感知,例如各類產品的銷量收入數(shù)據。
競爭情報產品過于“全面”并非好事,首先,資源是有限的,如果產品涵蓋范圍過廣,不利于專心解決客戶最關注的問題。二八法則同樣試用在這里,20%的成果可以取得客戶80%的滿意,只要對客戶最關注的20%問題有深入的解答,即可以取得較高的價值感知,我們的客戶服務人員,在產品推廣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抓住這20%的問題。
深入程度可以帶來較高的價值感知,當資源有限,目標廣泛的情況下,如果確知某些問題無法得到較好的解決,可以部分內容做更深入的調研,借此來提升客戶的價值感知。例如:競爭對手的產品為什么銷售情況比較好?是價格便宜?還是渠道廣泛?如果原因是渠道廣泛,那如何來打造廣泛的渠道,如何推動渠道積極性?如果原因是價格便宜,那么競爭對手為什么可以做到如此低廉的價格?競爭對手是如何降低成本的?
因此,我們的項目方案,不能呈現(xiàn)出“全面而泛泛”的形象。也許我們可以用疑問句來設計項目方案,這樣可以更明確客戶到底想知道什么問題,而且我們的調研也可以找到聚焦的方向,深入挖掘工作也有目標。例如:競爭對手近兩年為什么高速增長?是因為營銷體系產能提升?那么是如何提升營銷體系產能?還是因為政府的扶持?獲得了哪些政府扶持?還是因為推出了更物美價廉的產品?怎樣的產品?賣點是什么?如何做到價廉物美?……如果明確客戶要了解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不斷挖掘,這樣調研給客戶帶來的價值感知將更高。如果單純就是調研競爭對手的產品體系、價格體系、生產概況、銷售情況、營銷體系…… 這樣全面而泛泛的方案與報告,不僅看起來索然無味,而且調研沒有更多深入挖掘發(fā)揮的動力和空間,對客戶經營策略的調整也幫助不大。
綜上所述,競爭情報產品提升客戶價值感知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 客戶服務人員找到客戶最為關注的問題。
2、 調研人員對特定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與分析。
3、 給到客戶的信息不求多而求精,追求的是信息的深入具體且與客戶關注問題有關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