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著稱于世,被稱為“歌舞的民族”。朝鮮族民間舞蹈的特點是動律優(yōu)美、細膩、柔和而悠長,動中有靜、柔中帶剛的舞步恰似輕靈高雅的白鶴。其中的民間舞蹈有:歡快喜慶豐收的《農樂舞》、身挎長鼓抒情柔美的《長鼓舞》、代表了朝鮮族民間舞蹈藝術精華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劍舞、頂水舞、扇舞、鶴舞、績麻舞等民間舞蹈也廣為流傳。
朝鮮族悠久的藝術傳統(tǒng)在現(xiàn)、當代得到了進一步發(fā)揚。 1959年先后成立了中國音樂、舞蹈協(xié)會的各延邊分會。馳名中外的延邊歌舞團已有50年左右的歷史,他們出色地創(chuàng)作和表演了大量民族歌舞,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喜愛。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延邊殘疾人藝術團同樣以精湛的表演藝術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自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后,東北朝鮮族先后成立了東北新興藝術協(xié)會、哈爾濱朝鮮藝術館、牡丹江市朝鮮族藝術館等全面負責當?shù)氐某r族文化藝術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積極促進了朝鮮族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舞蹈理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進展。1982年延邊人民出版社先后用朝鮮文出版了舞蹈專著《長鼓舞》(李錄順編寫)、《頂水舞》(李仁淑編寫),推動了朝鮮族民間舞蹈的理論研究。
朝鮮族悠久的藝術傳統(tǒng)在現(xiàn)、當代得到了進一步發(fā)揚。 1959年先后成立了中國音樂、舞蹈協(xié)會的各延邊分會。馳名中外的延邊歌舞團已有50年左右的歷史,他們出色地創(chuàng)作和表演了大量民族歌舞,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喜愛。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延邊殘疾人藝術團同樣以精湛的表演藝術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自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后,東北朝鮮族先后成立了東北新興藝術協(xié)會、哈爾濱朝鮮藝術館、牡丹江市朝鮮族藝術館等全面負責當?shù)氐某r族文化藝術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積極促進了朝鮮族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舞蹈理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進展。1982年延邊人民出版社先后用朝鮮文出版了舞蹈專著《長鼓舞》(李錄順編寫)、《頂水舞》(李仁淑編寫),推動了朝鮮族民間舞蹈的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