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級經(jīng)濟師考試經(jīng)濟基礎模擬練習題十(1)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
    1. 下列哪種因素的改變,可以需求數(shù)量變動( )。
    A.其他因素不變,只有商品價格變化
    B.其他因素不變,只有消費者收入變化
    C.其他因素不變,只有消費者偏好變化
    D.其他因素不變,只有消費者預期變化
    [答案]:C
    [解析]:影響需求昀關鍵的因素還是該商品本身的價格。
    [該題針對“決定需求的基本因素”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政府為了保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者,對部分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規(guī)定了保護價格。為了采取這種價格政策,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是( )
    A.取消農(nóng)業(yè)稅
    B.對城鎮(zhèn)居民實行糧食配給制
    C.當市場上出現(xiàn)農(nóng)產(chǎn)品過剩的進行收購
    D.擴大農(nóng)民家電消費
    [答案]:C
    [解析]:實施保護價格,需建立政府的收購和儲備系統(tǒng)。
    [該題針對“保護價格”知識點進行考核]
    3. 無差異曲線的位置和形狀取決于( )
    A.消費者的偏好
    B.消費者的收入
    C.商品的價格
    D.效用的大小
    [答案]:A
    [解析]:無差異曲線的形狀和位置取決于消費者的偏好,而不是其它。
    [該題針對“無差異曲線含義”知識點進行考核]
    4. 預算線反映了( )。
    A.消贊者的收入約束
    B.消費者的偏好
    C.消費者人數(shù)
    D.貨幣的購買力
    [答案]:A
    [解析]:預算線反映的是消費者的收入約束。
    [該題針對“預算約束”知識點進行考核]
    5. 增加一個單位產(chǎn)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額稱為( )
    A.總成本
    B.可變成本
    C.邊際成本
    D.顯成本
    [答案]:C
    [解析]:邊際成本是增加一個單位產(chǎn)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額。
    [該題針對“成本的含義及成本函數(shù)”知識點進行考核]
    6. 完全壟斷企業(yè)的需求曲線向( )。
    A.向右上方傾斜,斜率為負
    B.向右上方傾斜,斜率為正
    C.向右下方傾斜,斜率為正
    D.向右下方傾斜,斜率為負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完全壟斷企業(yè)的需求曲線。
    [該題針對“完全壟斷市場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7. 下列哪一項不是劃分市場類型的依據(jù)( )。
    A.進入障礙的大小
    B.企業(yè)成本的大小
    C.本行業(yè)內(nèi)部的生產(chǎn)者數(shù)目或企業(yè)數(shù)目
    D.本行業(yè)內(nèi)各企業(yè)生產(chǎn)者的產(chǎn)品的差別程度
    [答案]:B
    [解析]:該題考查市場類型劃分的標準。
    [該題針對“市場結構的類型及其劃分標準”知識點進行考核]
    8. 完全壟斷企業(yè)進行產(chǎn)量和價格決策的基本原則是( )。
    A.邊際成本大于邊際收益的原則
    B.邊際成本小于邊際收益的原則
    C.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
    D.邊際成本不等于邊際收益的原則
    [答案]:C
    [解析]: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企業(yè)產(chǎn)量決策的基本原則是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完全壟斷企業(yè)進行產(chǎn)量和價格決策的基本原則也是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兩者可以結合起來記憶。[該題針對“完全壟斷市場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9. 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是( )。
    A.私人物品
    B.純公共物品
    C.準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
    [答案]:C
    [解析]:準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該題針對“導致市場失靈的具體原因”,“公共物品”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以下不屬于消除外部性的傳統(tǒng)方法的是( )。
    A.補貼手段
    B.稅收手段
    C.明晰產(chǎn)權
    D.將相關企業(yè)合并從而使外部性內(nèi)部化的手段
    [答案]:C
    [解析]:消除外部性的傳統(tǒng)方法,包括使用稅收和補貼手段、將相關企業(yè)合并從而使外部性內(nèi)部化的手段。另外,消除外部性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是明晰產(chǎn)權。[該題針對“外部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11. ( )是通過核算在一定時期內(nèi)全部經(jīng)濟單位,對昀終產(chǎn)品的支出總量相加,得出總支出來計量GDP的方法。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產(chǎn)法
    D.轉移法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支出法的定義。
    [該題針對“支出法與收入法”知識點進行考核
    12. 總需求曲線是( )。
    A.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B.一條垂直線
    C.一條向上傾斜的曲線
    D.通常是向右下方傾斜的—條曲線,但也可能是一條垂直線
    [答案]:A
    [解析]:總需求曲線AD顯示了總價格水平和總需求量之間的關系??傂枨笄€向右下方傾斜,表示隨著價格水平的提高,人們所愿意購買的商品總量不斷下降;而隨著價格的下降,[該題針對“總需求曲線”知識點進行考核]
    13. 我國的經(jīng)濟周期屬于( )。
    A.古典型周期
    B.短周期
    C.長波消耗
    D.增長型周期
    [答案]:D
    [解析]:我國的經(jīng)濟周期屬于增長型周期波動。
    [該題針對“我國的經(jīng)濟波動”知識點進行考核]
    14. 擴張階段細分為( )。
    A.復蘇階段和蕭條階段
    B.復蘇階段和繁榮階段
    C.衰退階段和繁榮階段
    D.衰退階段和蕭條階段
    [答案]:B
    [解析]:考察基本概念和含義。
    [該題針對“經(jīng)濟周期和經(jīng)濟波動”知識點進行考核]
    15. 我國目前采用( )作為衡量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基本指標。
    A.生產(chǎn)資料價格指數(shù)
    B.批發(fā)價格指數(shù)
    C.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縮減指數(shù)
    D.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
    [答案]:D
    [解析]:我國目前采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作為衡量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基本指標。
    [該題針對“價格總水平的度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16. ( )又叫“索羅余值”。
    A.資本增長率
    B.勞動增長率
    C.全要素增長率
    D.經(jīng)濟增長率
    [答案]:C
    [解析]:全要素增長率又叫“索羅余值”。
    17. 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動因是( )
    A.資本過剩
    B.資本短缺
    C.追求利潤
    D.給流出國帶來收益
    [答案]:C
    [解析]:該題針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動因”知識點進行考核
    18. 比較優(yōu)勢理論是由( )提出的。
    A.亞當•斯密
    B.赫克歇爾和俄林
    C.大衛(wèi)•李嘉圖
    D.克魯格曼
    [答案]:C
    [解析]:關于國際貿(mào)易有幾種理論,包括絕對優(yōu)勢理論,比較優(yōu)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和規(guī)模經(jīng)濟理論,需要了解主要含義和提出人物。[該題針對“國際貿(mào)易理論的演變”知識點進行考核]
    19. 公共選擇的理論基石不包括( )。
    A.個人主義方法論
    B.經(jīng)濟人假設
    C.利他人假設
    D.作為一種交易的政治過程
    [答案]:C
    [解析]:公共選擇是關于政府失靈的理論,其三大理論基石:個人主義方法論、經(jīng)濟人假設、作為一種交易的政治過程。[該題針對“公共選擇”知識點進行考核]
    20. 代表公眾利益的政治家雇傭公共雇員,與他們簽訂就業(yè)合同,合同中對所需提供的物品或服
    務做出具體規(guī)定,這是指( )。
    A.政府生產(chǎn)
    B.合同外包
    C.政府融資
    D.聯(lián)合融資
    [答案]:A
    [解析]:考核公共物品的生產(chǎn)
    21. 中央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是相對穩(wěn)定的,它決定于( )
    A.國家的制度安排
    B.政府的職能
    C.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
    D.國家性質
    [答案]:A
    [解析]:該題針對“財政支出規(guī)模及增長趨勢”知識點進行考核
    22. 財政支出絕對規(guī)模通常由按( )計算的財政支出的加總來反映。
    A.上年價格
    B.當年價格
    C.不變價格
    D.預期價格
    [答案]:B
    [解析]:該題針對“財政支出規(guī)模及增長趨勢”知識點進行考核
    23. 我國統(tǒng)計年鑒中對外公布的財政收入是( )口徑。。
    A.昀小口徑
    B.小口徑
    C.中口徑
    D.昀大口徑
    [答案]:B
    [解析]:我國統(tǒng)計年鑒中對外公布的財政收入就是小口徑
    24. 稅收資本化是( )的一種特殊形式。
    A.稅收前轉
    B.稅收后轉
    C.稅收消轉
    D.稅收混轉
    [答案]:B
    [解析]:該題針對“稅負轉嫁”知識點進行考核
    25. 世界上第一個編制政府預算的國家是( )。
    A.英國
    B.美國
    C.中國
    D.法國
    [答案]:A
    [解析]:該題針對“政府預算的基本含義”知識點進行考核
    26. 從每年的1月1日起至同年的12月31日止的預算年度稱為( )。
    A.歷年制
    B.跨年制
    C.全年制
    D.累計制
    [答案]:A
    [解析]:歷年制即從每年的1月1日起至同年的12月31日止為一個預算年度
    27. 下列不屬于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主要成效的是( )。
    A.建立了財政收入穩(wěn)定增長機制
    B.完善了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C.促進了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和資源優(yōu)化配置
    D.增強了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答案]:B
    [解析]:該題針對“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及其完善”知識點進行考核
    28. 下列對進一步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內(nèi)容的表述錯誤的是( )。
    A.財政補貼主要用于保障農(nóng)產(chǎn)品生產(chǎn)和流通、培育和發(fā)展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等
    B.提高轉移支付的法制化水平,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法”
    C.基礎教育支出由中央政府通過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來補助
    D.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的社會事務,經(jīng)費由中央承擔
    [答案]:D
    [解析]: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的社會事務,經(jīng)費由中央與地方共同承擔。
    [該題針對“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及其完善”知識點進行考核]
    29. 如果邊際消費傾向是0.8,那么平衡預算乘數(shù)是( )。
    A.1
    B.2
    C.4
    D.5
    [答案]:A
    [解析]:平衡預算乘數(shù)等于1。
    [該題針對“政府購買支出乘數(shù)”知識點進行考核]
    30. 將財政政策分為自動穩(wěn)定的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這是根據(jù)( )對財政政策
    進行的分類。
    A.作用空間
    B.作用時間
    C.調節(jié)經(jīng)濟周期的作用
    D.根據(jù)財政政策在調節(jié)國民經(jīng)濟總量和結構中的不同功能
    [答案]:C
    [解析]:該題針對“財政政策的類型”知識點進行考核
    31. 投機性需求的決定因素是( )。
    A.國民收入
    B.利率
    C.物價
    D.匯率
    [答案]:B
    [解析]:投機性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shù)
    32. 根據(jù)我國貨幣層次的劃分標準,既屬于狹義貨幣供應量(M1),又屬于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是( )。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儲蓄存款
    D.財政存款
    [答案]:A
    [解析]:考核貨幣供給層次
    33. 中央銀行利用其聲望和地位對商業(yè)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發(fā)出通告或批示影響商業(yè)銀行的信用創(chuàng)造能力是屬于( )。
    A.信用管制
    B.道義勸告
    C.窗口指導
    D.信用配額
    [答案]:B
    [解析]:考核中央銀行的間接信用指導政策
    34. 貨幣供應量、利率、超額準備金等一般作為中央銀行的( )目標。
    A.貨幣政策
    B.中介
    C.操作
    D.昀終
    [答案]:B
    [解析]:考核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35. 商業(yè)銀行在長期的經(jīng)營實踐中形成的三條基本銀行管理原則是( )。
    A.安全性原則、流動性原則、盈利性原則
    B.安全性原則、流動性原則、效益性原則
    C.盈利性原則、安全性原則、主動性原則
    D.效益性原則、競爭性原則、流動性原則
    [答案]:A
    [解析]:考核商業(yè)銀行經(jīng)營管理的三項基本原則
    36. 以下對市場有效性的劃分正確的是( )。
    A.有關證券公開的資料對證券價格無任何影響的市場達到弱型效率
    B.有關證券的所有資料都對證券價格均無影響的市場達到半強型效率
    C.有關證券公開發(fā)表的資料對證券價格無影響的市場達到半強型效率
    D.有關證券的內(nèi)幕消息對證券價格無影響的市場達到強型效率
    [答案]:C
    37. 2003年《新巴塞爾資本協(xié)議》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
    A.市場約束
    B.昀低資本要求
    C.混業(yè)監(jiān)管體制
    D.監(jiān)管*的監(jiān)督檢查
    [答案]:C
    [解析]:考核2003年《新巴塞爾資本協(xié)議》的“三大支柱”
    38.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金融監(jiān)管體制由單一全能型體制轉向( )。
    A.獨立于中央銀行的綜合監(jiān)管體制
    B.分散監(jiān)管體制
    C.統(tǒng)一監(jiān)管體制
    D.獨立于中央銀行的分業(yè)監(jiān)管體制
    [答案]:D
    [解析]:我國當前的金融監(jiān)管體制是獨立于中央銀行的分業(yè)監(jiān)管體制
    39. 2010年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確定2011年實行( )的貨幣政策。
    A.寬松
    B.穩(wěn)健
    C.適度從緊
    D.從緊
    [答案]:B
    [解析]:2011年 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
    40. 貨幣貶值對一國的進出口有著重要的影響,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貨幣貶值使出口、進口同時增加
    B.貨幣貶值使出口、進口同時減少
    C.貨幣貶值使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D.貨幣貶值使出口增加、進口減少
    [答案]:D
    [解析]:考核貨幣貶值對一國的進出口的影響
    41. 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的計量尺度是( )。
    A.定比尺度
    B.定距尺度
    C.定類尺度
    D.定序尺度
    [答案]:A
    [解析]:定比尺度是昀高級、昀精確的計量尺度
    42. ( )是對現(xiàn)象類別或次序之間間距的測度。
    A.定類尺度
    B.定距尺度
    C.定比尺度
    D.定序尺度
    [答案]:B
    [解析]:定距尺度是對現(xiàn)象類別或次序之間間距的測度
    43. 為了解全國煤炭企業(yè)的生產(chǎn)安全狀況,找出安全隱患,專家根據(jù)經(jīng)驗選擇10個有代表性的企業(yè)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這類調查方法屬于( )。
    A.專家調查
    B.重點調查
    C.系統(tǒng)調查
    D.典型調查
    [答案]:D
    [解析]:考核統(tǒng)計調查的類型
    44. 我國對流動人口的統(tǒng)計,所采用的搜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屬于( )。
    A.直接觀察法
    B.報告法
    C.采訪法
    D.登記法
    [答案]:D
    [解析]:我國對流動人口的統(tǒng)計,所采用的搜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屬于登記法
    45. 根據(jù)某市人口普查的結果,該市男性占總人口的52%,女性占總人口的48%,那么人口的性別比為( )。
    A.100︰106.74
    B.93.67︰100
    C.108.33︰100
    D.100︰93.67
    [答案]:C
    [解析]:52%:48%=X:100,解得X=108.33
    46. 條形圖縱置時也稱為( )。
    A.直方圖
    B.折線圖
    C.柱形圖
    D.圓形圖
    [答案]:C
    [解析]:考核分類數(shù)據(jù)的圖示
    47. 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為9個家庭的人均月收人數(shù)據(jù)(單位:元):750、780、850、960、1080、1250、1500、1650、2000,中位數(shù)為( )。
    A.750
    B.1080
    C.1500
    D.2000
    [答案]:B
    [解析]:數(shù)據(jù)個數(shù)是奇數(shù)個,可以排序后直接觀察
    48. n個觀察值連乘積的n次方根稱為( )。
    A.眾數(shù)
    B.極值
    C.算術平均數(shù)
    D.幾何平均數(shù)
    [答案]:D
    [解析]:考核幾何平均數(shù)的概念
    49. 已知在一個時間序列中,逐期增長量分別為21、30、35、41,則累計增長量為( )。
    A.90
    B.80
    C.105
    D.127
    [答案]:D
    [解析]:累計增長量等于相應時期逐期增長量之和,得到21+30+35+41=127
    50. “增長1%的絕對值”反映的是( )。
    A.不同的增長速度在不同時間條件下所包含的絕對水平
    B.同樣的增長速度在不同時間條件下所包含的絕對水平
    C.同樣的增長速度在不同時間條件下所包含的相對水平
    D.不同的增長速度在不同時間條件下所包含的相對水平
    [答案]:B
    [解析]:考核“增長1%的絕對值”的概念
    51. 帕氏指數(shù)把作為權數(shù)的各變量值固定在( )。
    A.基期與報告期水平的平均數(shù)
    B.與基期和報告期無關的水平
    C.報告期
    D.基期
    [答案]:C
    [解析]:考核帕氏指數(shù)的概念
    52. 某工廠報告期與基期比較,某產(chǎn)品產(chǎn)量增加10%,單位產(chǎn)品價格下降6%,那么,銷售額( )。
    A.增加
    B.減少
    C.不增不減
    D.無法確定
    [答案]:A
    [解析]:銷售額=(1+10%)×(1-6%)=103.4%
    53. 經(jīng)濟事項通常是( )。
    A.購買固定資產(chǎn)
    B.銷售商品
    C.上繳稅收
    D.支付職工工資
    [答案]:D
    [解析]:經(jīng)濟事項是指在單位內(nèi)部發(fā)生的具有經(jīng)濟影響的各類事項
    54. 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不包括( )。
    A.監(jiān)管部門
    B.企業(yè)投資者
    C.社會公眾
    D.企業(yè)管理人員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