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遼寧公務員面試輔導:熱炒高考狀元為誰貼金為誰忙

字號:

盡管有關部門三令五申不得炒作高考狀元,但關于高考狀元的各種消息還是撲面而來,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 6月24日,北京幾家報紙在重要版面刊發(fā)報道稱“北京高考文理狀元出自某?!?,并附有兩位狀元的大幅照片。安徽、浙江、江蘇、山東、內蒙古等地的高考狀元相繼出爐,一些媒體同樣興奮不已、津津樂道。
    更為可笑的是,在高考查分的前一天,一家網(wǎng)站在未經(jīng)證實的情況下把“四川省狀元”的名字安到林某頭上。從第二天凌晨開始,就有省內外多家媒體蜂擁而至。然而,很快真相大白,林某是“被狀元”的。面對突變,林某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談媒色變、談分色變。
    打個比喻說,高考是個既讓人愛,又讓人煩的事情。所以讓人愛,在于它的公平公正;所以讓人煩,在于考試的單一性和局限性。一個理性和智慧的人一定是既認識到高考的積極一面,也認識到高考的消極一面。現(xiàn)在的問題是,人們對高考的消極作用談得不夠。
    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無論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是國內公認的成功人士,幾乎沒有一個人的教育背景里面寫著高考狀元。因為高考只是一次性考試而已,只能部分地說明過去和部分地說明將來。
    某些學校,以此為幌子吸引生源,某些教育行政部門以此作為政績,為自己臉上貼金。
    多年前,在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崗位上,我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過,解決“高考狀元”被熱炒難題還得從根源上做起:第一,得先承認高考制度不合理性的一面,而且針對這種不合理性進行改革;第二,從目前看,高考不能取消,也取消不了,但可以在增加項目上下工夫;第三,斬斷高考狀元被炒作之根,不只是政府的事,也不只是媒體的事,大家都有責任?;谀壳暗膰?,人才評價機制一時很難改變,而且個人也控制不了。從公民個人角度來說,不跟風,淡化高考狀元本身就是履行了責任,作出了貢獻。
    今天再看,我仍然認為這段話說得沒錯。
    為此,我比較欣賞廣西省教育廳,今年仍然堅持不公布高考狀元,也欣賞清華大學,他們不公布狀元數(shù),反對利用高考狀元進行炒作,這是應有的責任擔當。這一點,很多大學沒有做到,很多中學也沒有做到,尤其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門,更沒有做到,需要檢討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