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2012•廣州)在Rt△ABC中,∠C=90°,AC=9,BC=12,則點C到AB的距離是( ?。?BR> A. B. C. D.
考點: 勾股定理;點到直線的距離;三角形的面積。
專題: 計算題。
分析: 根據(jù)題意畫出相應的圖形,如圖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AC及BC的長,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長,然后過C作CD垂直于AB,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可以由兩直角邊乘積的一半來求,也可以由斜邊AB乘以斜邊上的高CD除以2來求,兩者相等,將AC,AB及BC的長代入求出CD的長,即為C到AB的距離.
解答: 解:根據(jù)題意畫出相應的圖形,如圖所示:
在Rt△ABC中,AC=9,BC=12,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AB= =15,
過C作CD⊥AB,交AB于點D,
又S△ABC=AC•BC=AB•CD,
∴CD= = = ,
則點C到AB的距離是 .
故選A
點評: 此題考查了勾股定理,點到直線的距離,以及三角形面積的求法,熟練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題的關鍵.
2.(2012畢節(jié))如圖.在Rt△ABC中,∠A=30°,DE垂直平分斜邊AC,交AB于D,E式垂足,連接CD,若BD=1,則AC的長是( )
A.2 B.2 C.4 D. 4
解析:求出∠ACB,根據(jù)線段垂直平分線求出AD=CD,求出∠ACD、∠DCB,
求出CD、AD、AB,由勾股定理求出BC,再求出AC即可.
解答:解:∵∠A=30°,∠B=90°,∴∠ACB=180°-30°-90°=60°,
∵DE垂直平分斜邊AC,∴AD=CD,∴∠A=∠ACD=30°,∴∠DCB=60°-30°=30°,
∵BD=1,∴CD=2=AD,∴AB=1+2=3,
在△BCD中,由勾股定理得:CB= ,在△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 =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線段垂直平分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等知識點的應用,主要考查學生運用這些定理進行推理的能力,題目綜合性比較強,難度適中.
3.(2012湖州)如圖,在Rt△ABC中,∠ACB=900,AB=10,CD是AB邊上的中線,則CD的長是( )
A.20 B.10 C.5 D.
【解析】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故CD= AB= ×10=5.
【答案】選:C.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屬于基礎題。
4.(2012安徽)在一張直角三角形紙片的兩直角邊上各取一點,分別沿斜邊中點與這兩點的連線剪去兩個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圖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邊長分別為2、4、3,則原直角三角形紙片的斜邊長是( )
A.10 B. C. 10或 D.10或
解析:考慮兩種情況.要分清從斜邊中點向哪個邊沿著垂線段過去裁剪的.
解答:解:如下圖, ,
故選C.
點評:在幾何題沒有給出圖形時,有的同學會忽略掉其中一種情況,錯選A或B;故解決本題先畫出圖形,運用數(shù)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進行解答,避免出現(xiàn)漏解.
5. (2012•荊門)下列4×4的正方形網(wǎng)格中,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三角形的頂點都在格點上,則與△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網(wǎng)格圖形是( ?。?BR> A. B. C. D.
解析:根據(jù)勾股定理,AB= =2 ,
BC= = ,
AC= = ,
所以△ABC的三邊之比為 :2 : =1:2: ,
A、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2, = , =3 ,三邊之比為2: :3 = : :3,故本選項錯誤;
B、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2,4, =2 ,三邊之比為2:4:2 =1:2: ,故本選項正確;
C、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2,3, = ,三邊之比為2:3: ,故本選項錯誤;
D、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 = , = ,4,三邊之比為 : :4,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B.
6. ( 2012巴中)如圖3,已知AD是△ABC的
BC邊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條件是( )
A.AB=AC B.∠BAC=900
C.BD=AC D.∠B=450
【解析】由條件A,與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邊、直角邊”
可判定△ABD≌△ACD,其它條件均不能使
△ABD≌△ACD,故選A
【答案】A
【點評】本題考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邊、直角邊”應用.
二.填空題
7.( 2012巴中)已知a、b、c是△ABC的三邊長,且滿足關系c2-a2-b2 +|a-b|=0,則△ABC的形狀為______
【解析】由關系c2-a2-b2 +|a-b|=0,得c2-a2-b2=0,即a2+b2= c2,且a-b=0即a=b,∴△ABCJ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應填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等腰直角三角形
【點評】本題考查非負數(shù)的一個性質: “兩個非負數(shù)之和為零時,這兩個非負數(shù)同時為零.”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應用.
8(2012瀘州)如圖,在△ABC中,∠C=90°,∠A=30°,若AB=6cm,則BC= .
解析: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據(jù)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
的一半,所以BC= AB= ×6=3(cm).
答案:3cm.
點評: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是直角三角形性質,
要注意前提條件是直角三角形.
9.(2012青島)如圖,圓柱形玻璃杯,高為12cm,底面周長為18cm,在杯內離杯底4cm的點C處有一滴蜂蜜,此時一只螞蟻正好在杯外壁,離杯上沿4cm與蜂蜜相對的點A處,則螞蟻到達蜂蜜的最短距離為 cm.
【解析】將圓柱展開,AB= .
【答案】15
【點評】本題考查圓柱的側面展開為矩形,關鍵是在矩形上找出A和B兩點的位置,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得出結果.“化曲面為平面”,利用勾股定理解決.要注意展開后有一直角邊長是9cm而不是18 cm.
10.(2012河北)如圖7, 相交于點 , 于點 ,若 ,則 等于 .
對頂角相等,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
觀察圖形得知 與 是對頂角, ,又在 中,兩銳角互余,
11.(2012南州)如圖1,矩形ABCD中,AB=3,AD=1,AB在數(shù)軸上,若以點A為圓心,對角線AC的長為半徑作弧交數(shù)軸的正半軸于M,則點M的坐標為( )
A、(2,0) B、( ) C、( ) D、( )
解析:在 中, ,所以 ,所以 ,故 .
答案:C.
點評:本題考查矩形、勾股定理、圓弧及數(shù)軸知識,是一道綜合性的題目,比較簡單,難度較小.
12.(2012臨沂)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點E,使EC=BC,過點E作EF⊥AC交CD的延長線于點F,若EF=5cm,則AE= cm.
考點: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答:解:∵∠ACB=90°,
∴∠ECF+∠BCD=90°,
∵CD⊥AB,
∴∠BCD+∠B=90°,
∴∠ECF=∠B,
在△ABC和△FEC中, ,
∴△ABC≌△FEC(ASA),
∴AC=EF,
∵AE=AC﹣CE,BC=2cm,EF=5cm,
∴AE=5﹣2=3cm.
故答案為:3.
13.(2012陜西)如圖,從點 發(fā)出的一束光,經 軸反射,過點 ,則這束光從點 到點 所經過路徑的長為 .
【解析】設這一束光與 軸交與點 ,作點 關于 軸的對稱點 ,過 作 軸
于點 .由反射的性質,知 這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再由軸對稱的性質知 .則 .
由題意得 , ,由勾股定理,得 .所以 .
【答案】
【點評】本題從物理學角度綜合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坐標應用、
軸對稱性質以及勾股定理等.難度中等
14.(2012•資陽)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16和12,則此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是 10或8?。?BR> 考點: 三角形的外接圓與外心;勾股定理。
專題: 探究型。
分析: 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圓心是斜邊的中點,那么半徑為斜邊的一半,分兩種情況:①16為斜邊長;②16和12為兩條直角邊長,由勾股定理易求得此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進而可求得外接圓的半徑.
解答: 解:由勾股定理可知:
①當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16時,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為8;
②當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16和12,則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 =20,
因此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為10.
綜上所述: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等于8或10.
故答案為:10或8.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重點在于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是以斜邊中點為圓心,斜邊長的一半為半徑的圓.
15.(2012無錫) 如圖,△ABC中,∠ACB=90°,AB=8cm,D是AB的中點.現(xiàn)將△BCD沿BA方向平移1cm,得到△EFG,F(xiàn)G交AC于H,則GH的長等于 3 cm.
考點: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平移的性質。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知AD=BD=CD=AB=4cm;然后由平移的性質推知GH∥CD;最后根據(jù)平行線截線段成比例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得GH的長度.
解答:解:∵△ABC中,∠ACB=90°,AB=8cm,D是AB的中點,
∴AD=BD=CD=AB=4cm;
又∵△EFG由△BCD沿BA方向平移1cm得到的,
∴GH∥CD,GD=1cm,
∴ = ,即 = ,
解得,GH=3cm;
故答案是:3.
點評:本題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平移的性質.運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求得相關線段的長度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6.(2012黔西南州)如圖6,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點,DE⊥BC,CE∥AD,若AC=2,CE=4,則四邊形ACEB的周長為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ACB=90°,DE⊥BC,所以AC∥DE.又CE∥AD,所以四邊形ACED是平行四邊形,所以DE=AC=2.
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CD=CD2―DE2=23.又因為D是BC的中點,所以 BC=2CD=43.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AB=AC2+BC2=213.
因為D是BC的中點,DE⊥BC,所以EB=EC=4,所以四邊形ACEB的周長=AC+CE+BE+BA=10+213.
【答案】10+213.
【點評】本題是一個幾何的綜合計算題,盡管難度不大,但綜合考查了平行四邊形、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理清思路,找準圖形中的相等線段,并不難解決.
三.解答題
17.(2012菏澤)如圖,在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wǎng)格中,△ABC和△DEF的頂點都在格點上,P1,P2,P3,P4,P5是△DEF邊上的5個格點,請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試證明三角形△ABC為直角三角形;
(2)判斷△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說明理由;
(3)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三個頂點為P1,P2,P3,P4,P5中的3個格點并且與△ABC相似(要求:用尺規(guī)作圖,保留痕跡,不寫作法與證明).
考點:作圖—相似變換;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答:解:(1)根據(jù)勾股定理,得AB=2 ,AC= ,BC=5;
顯然有AB2+AC2=BC2,
根據(j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為直角三角形;
(2)△ABC和△DEF相似.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AB=2 ,AC= ,BC=5,
DE=4 ,DF=2 ,EF=2 .
= = = ,
∴△ABC∽△DEF.
(3)如圖:連接P2P5,P2P4,P4P5,
∵P2P5= ,P2P4= ,P4P5=2 ,
AB=2 ,AC= ,BC=5,
∴ = = = ,
∴,△ABC∽△P2P4 P5.
2011年全國各地中考數(shù)學真題分類匯編
第24章 直角三角形與勾股定理
一、選擇題
1. (2011山東濱州,9,3分)在△ABC中,∠C=90°, ∠C=72°,AB=10,則邊AC的長約為(精確到0.1)( )
A.9.1 B.9.5 C.3.1 D.3.5
【答案】C
2. (2011山東煙臺,7,4分)如圖是油路管道的一部分,延伸外圍的支路恰好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6m和8m.按照輸油中心O到三條支路的距離相等來連接管道,則O到三條支路的管道總長(計算時視管道為線,中心O為點)是( )
A2m B.3m
C.6m D.9m
【答案】C
3. (2011臺灣全區(qū),29)已知小龍、阿虎兩人均在同一地點,若小龍向北直走160公尺,再向東直走
80公尺后,可到神仙百貨,則阿虎向西直走多少公尺后,他與神仙百貨的距離為340公尺?
A. 100 B. 180 C. 220 D. 260
【答案】C
4. (2011湖北黃石,7,3分)將一個有45度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一張寬為3cm的紙帶邊沿上,另一個頂點在紙帶的另一邊沿上,測得三角板的一邊與紙帶的一邊所在的直線成30度角,如圖(3),則三角板的邊的長為
A. 3cm B. 6cm C. 3 cm D. 6 cm
【答案】D
5. (2011貴州貴陽,7,3分)如圖,△ABC中,∠C=90°,AC=3,∠B=30°,點P是BC邊上的動點,則AP長不可能是
(第7題圖)
(A)3.5 (B)4.2 (C)5.8 (D)7
【答案】D
6. (2011河北,9,3分)如圖3,在△ABC中,∠C=90°,BC=6,D,E分別在AB,AC上,將△ABC沿DE折疊,使點A落在點A′處,若A′為CE的中點,則折痕DE的長為( )
A. B.2 C.3 D.4
【答案】B
7.
8.
二、填空題
1. (2011山東德州13,4分)下列命題中,其逆命題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只填寫序號)
①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②如果兩個角是直角,那么它們相等;
③如果兩個實數(shù)相等,那么它們的平方相等;
④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滿足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① ④
2. (2011浙江溫州,16,5分)我國漢代數(shù)學家趙爽為了證明勾股定理,創(chuàng)制了一幅“弦圖”,后人稱其為“趙爽弦圖”(如圖1).圖2由弦圖變化得到,它是用八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記圖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積分別為S1,S2,S3.
若S1,S2,S3=10,則S2的值是 .
【答案】
3. (2011重慶綦江,16,4分) 一個正方體物體沿斜坡向下滑動,其截面如圖所示.正方形DEFH的邊長為2米,坡角∠A=30°,∠B=90°,BC=6米. 當正方形DEFH運動到什么位置,即當AE= 米時,有DC=AE+BC.
【答案】:
4. (2011四川涼山州,15,4分)把命題“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么 ”的逆命題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
【答案】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 (2011江蘇無錫,16,2分)如圖,在Rt△ABC中,∠ACB = 90°,D、E、F分別是AB、BC、CA的中點,若CD = 5cm,
則EF = _________cm.
【答案】5
6. (2011廣東肇慶,13,3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BC = 12,AC = 9,則AB= ▲ .
【答案】15
7. (2011貴州安順,16,4分)如圖,在Rt△ABC中,∠C=90°,BC=6cm,AC=8cm,按圖中所示方法將△BCD沿BD折疊,使點C落在AB邊的C′點,那么△ADC′的面積是 .
【答案】6cm2
8. (2011山東棗莊,15,4分)將一副三角尺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若 =14cm,則陰影部分的面積是________cm2.
【答案】
9.
10.
三、解答題
1. (2011四川廣安,28,10分)某園藝公司對一塊直角三角形的花圃進行改造.測得兩直角邊長為6m、8m.現(xiàn)要將其擴建成等腰三角形,且擴充部分是以8m為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求擴建后的等腰三角形花圃的周長.
【答案】由題意可得,花圃的周長=8+8+ =16+
2. (2011四川綿陽23,12)
王偉準備用一段長30米的籬笆圍成一個三角形形狀的小圈,用于飼養(yǎng)家兔.已知第一條邊長為a米,由于受地勢限制,第二條邊長只能是第一條邊長的2倍多2米.
(1)請用a表示第三條邊長;
(2)問第一條邊長可以為7米嗎?為什么?請說明理由,并求出a的取值范圍;
(3)能否使得圍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狀,且各邊長均為整數(shù)?若能,說明你的圍法;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答案】(1)第一條邊為a,第二條邊為2a+2,第三條邊為30-a-(2a+2)=28-3a
(2)不可以是7,∵第一條邊為7,第二條邊為16,第三條邊為7,不滿足三邊之間的關系,不可以構成三角形。132>a>5
(3)5,12,13,可以圍成一個滿足條件的直角三角形
4. (2011四川樂山25,12分)如圖,在直角△ABC中, ∠ACB=90,CD⊥AB,垂足為D,點E在AC上,BE交CD于點G,EF⊥BE交AB于點F,若AC=mBC,CE=nEA(m,n為實數(shù)).試探究線段EF與EG的數(shù)量關系.
1. 如圖(14.2),當m=1,n=1時,EF與EG的數(shù)量關系是
證明:
2. 如圖(14.3),當m=1,n為任意實數(shù)時,EF與EG的數(shù)量關系是
證明
3. 如圖(14.1),當m,n均為任意實數(shù)時,EF與EG的數(shù)量關系是
(寫出關系式,不必證明)
5. (2011四川樂山18,3分)如圖,在直角△ABC中,∠C=90,∠CAB的平分線AD交BC于D,若DE垂直平分AB,求∠B的度數(shù)。
【答案】
解:∵AD平分∠CAD
∴∠CAD=∠BAD
∵DE垂直平分AB
∴AD=BD,∠B=∠BAD
∴∠CAD=∠BAD=∠B
∵在RtΔABC中,∠C=90º
∴∠CAD+∠DAE+∠B=90º
∴∠B=30º
6. (2011山東棗莊,21,8分)如圖,在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wǎng)格中,△ABC的三個頂點均在格點上,請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畫線段AD∥BC且使AD =BC,連接CD;
(2)線段AC的長為 ,CD的長為 ,AD的長為 ;
(3)△ACD為 三角形,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 ;
(4)若E為BC中點,則tan∠CAE的值是 .
解:(1)如圖; ……………………………1分
(2) , ,5; ………………4分
(3)直角,10; ……………………6分
(4) . ……………………………8分
2010年全國各地中考數(shù)學真題分類匯編
第24章 直角三角形與勾股定理
一、選擇題
1.(2010 浙江臺州市)如圖,△ABC中,∠C=90°,AC=3,點P是邊BC上的動點,
則AP長不可能是(▲)
A.2.5 B.3 C.4 D.5
【答案】A
2.(2010山東臨沂)如圖, 和 都是邊長為4的等邊三角形,點 、 、 在同一條直線上,連接 ,則 的長為
(A) (B) (C) (D)
【答案】D
3.(2010 四川瀘州)在△ABC中,AB=6,AC=8,BC=10,則該三角形為( )
A.銳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 鈍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B
4.(2010 廣西欽州市)如圖是一張直角三角形的紙片,兩直角邊AC=6 cm、BC=8 cm,
現(xiàn)將△ABC折疊,使點B與點A重合,折痕為DE,則BE的長為
(A)4 cm (B)5 cm (C)6 cm (D)10 cm
【答案】B
5.(2010廣西南寧)圖1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 的三邊 的大小關系式:
(A) (B)
(C) (D) 圖1
【答案】C
6.(2010廣東湛江)下列四組線段中,可以構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2,3 B.2,3,4 C.3,4,5 D.4,5,6
【答案】C
二、填空題
1.(10湖南益陽)如圖4,在△ABC中,AB=AC=8,AD是底邊上的高,E為AC中點,則DE= ?。?BR> 【答案】4
2.(2010遼寧丹東市)已知△ABC是邊長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邊AC為直角邊,畫第二個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邊AD為直角邊,畫第三個等腰Rt△ADE,…,依此類推,第n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是 .
【答案】
3.(2010 浙江省溫州)勾股定理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興趣.l955年希臘發(fā)行了二枚以勾股圖為背景的郵票.所謂勾股圖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邊向外作正方形構成,它可以驗證勾股定理.在右圖的勾股圖中,已知∠ACB=90°,∠BAC=30°,AB=4.作△PQR使得∠R=90°,點H在邊QR上,點D,E在邊PR上,點G,F(xiàn)在邊_PQ上,那么APQR的周長等于 .
【答案】
4.(2010四川宜賓)已知,在△ABC中,∠A= 45°,AC= 2,AB= 3+1,則邊BC的長為 .
【答案】2
5.(2010湖北鄂州)如圖,四邊形ABCD中,AB=AC=AD,E是CB的中點,AE=EC,∠BAC=3∠DBC,BD= ,則AB= .
【答案】12
6.(2010河南)如圖,Rt△ABC中,∠C= , ∠ABC= ,AB=6.點D在AB邊上,點E是BC邊上一點(不與點B、C重合),且DA=DE,則AD的取值范圍是 .
【答案】2≦ AD < 3
7.(2010四川樂山)如圖(4),在Rt△ABC中,CD是斜邊AB上的高,∠ACD=40°,則∠EBC=______.
【答案】140°
8.(2010四川樂山)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人文價值.圖(6)是一棵由正方形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按一定規(guī)律長成的勾股樹,樹主干自下而上第一個正方形和第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為S1,第二個正方形和第二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為S2¬,…,第n個正方形和第n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為Sn.設第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
圖(6)
請解答下列問題:
(1)S1=__________;
(2)通過探究,用含n的代數(shù)式表示Sn,則Sn=¬¬¬¬¬¬__________.
【答案】1+38;(1+38)•(34)n -1(n為整數(shù))
9.(2010 江蘇鎮(zhèn)江)如圖, ,DE過點C,且DE//AB,若 ,則
∠A= ,∠B= .
【答案】
10.(2010 廣西玉林、防城港)兩塊完全一樣的含30角的三角板重疊在一起,若繞長直角邊中點M轉動,使上面一塊的斜邊剛好過下面一塊的直角頂點,如圖6,∠A= ,AC=10,則此時兩直角頂點C、 間的距離是 。
【答案】5
11.(2010 福建泉州南安)將一副三角板擺放成如圖所示,圖中 度.
【答案】120
12.(2010 廣西欽州市)一個承重架的結構如圖所示,如果∠1=155°,那么∠2=_ ▲_°.
【答案】65
13.(2010 山東淄博)如圖是由4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構成的“田字格”.只用沒有刻度的直尺在這個“田字格”中最多可以作出長度為 的線段__________條.
【答案】8
14.(2010年山西)在 D是AB的中點,CD=4cm,
則AB= cm。
【答案】8
15.(2010黑龍江綏化)Rt△ABC中,∠BAC=90°,AB=AC=2,以AC為一邊,在△ABC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CD ,則線段BD的長為 。
【答案】4或 或
三、解答題
1.(2010浙江杭州) (本小題滿分10分)
如圖,AB = 3AC,BD = 3AE,又BD∥AC,點B,A,E在同一條直線上.
(1) 求證:△ABD∽△CAE;
(2) 如果AC =BD,AD = BD,設BD = a,求BC的長.
【答案】
(1) ∵ BD∥AC,點B,A,E在同一條直線上, ∴ DBA = CAE,
又∵ , ∴ △ABD∽△CAE. --- 4分
(2) ∵AB = 3AC = 3BD,AD =2 BD ,
(第22題)
∴ AD2 + BD2 = 8BD2 + BD2 = 9BD2 =AB2,
∴D =90°,
由(1)得 E =D = 90°,
∵ AE= BD , EC = AD = BD , AB = 3BD ,
∴在Rt△BCE中,BC2 = (AB + AE )2 + EC2
= (3BD + BD )2 + ( BD)2 = BD2 = 12a2 ,
(第23題)
∴ BC = a . --- 6分
2.(2010 湖北孝感)(本題滿分10分)
勾股定理是一條古老的數(shù)學定理,它有很多種證明方法,我國漢代數(shù)學家趙爽根據(jù)弦圖,利用面積法進行證明,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提出把“數(shù)形關系”(勾股定理)帶到其他星球,作為地球人與其他星球“人”進行第一次“談話”的語言。
請你根據(jù)圖1中的直角三角形敘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號語言敘述);(3分)
以圖1中的直角三角形為基礎,可以構造出以a、b為底,以 為高的直角梯形(如圖2),請你利用圖2,驗證勾股定理;(4分)
利用圖2中的直角梯形,我們可以證明 其證明步驟如下:
= 。
又∵在直角梯形ABCD中有BC AD(填大小關系),即 ,
(3分)
【答案】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么
…………3分
說明:只有文字語言,沒有符號語言給2分。
≌
又
…………5分
整理,得 …………7分
…………10分
3.(2010 山東荷澤)(本題滿分8分)如圖所示,在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線,CD=5㎝,求AB的長.
【答案】解:∵在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線
∴∠ABD=∠CBD=30°
∴AD=DB
又∵Rt△CBD中,CD=5㎝
∴BD=10㎝
∴BC= ㎝,AC=2BC= ㎝
1.(2012•廣州)在Rt△ABC中,∠C=90°,AC=9,BC=12,則點C到AB的距離是( ?。?BR> A. B. C. D.
考點: 勾股定理;點到直線的距離;三角形的面積。
專題: 計算題。
分析: 根據(jù)題意畫出相應的圖形,如圖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AC及BC的長,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長,然后過C作CD垂直于AB,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可以由兩直角邊乘積的一半來求,也可以由斜邊AB乘以斜邊上的高CD除以2來求,兩者相等,將AC,AB及BC的長代入求出CD的長,即為C到AB的距離.
解答: 解:根據(jù)題意畫出相應的圖形,如圖所示:
在Rt△ABC中,AC=9,BC=12,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AB= =15,
過C作CD⊥AB,交AB于點D,
又S△ABC=AC•BC=AB•CD,
∴CD= = = ,
則點C到AB的距離是 .
故選A
點評: 此題考查了勾股定理,點到直線的距離,以及三角形面積的求法,熟練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題的關鍵.
2.(2012畢節(jié))如圖.在Rt△ABC中,∠A=30°,DE垂直平分斜邊AC,交AB于D,E式垂足,連接CD,若BD=1,則AC的長是( )
A.2 B.2 C.4 D. 4
解析:求出∠ACB,根據(jù)線段垂直平分線求出AD=CD,求出∠ACD、∠DCB,
求出CD、AD、AB,由勾股定理求出BC,再求出AC即可.
解答:解:∵∠A=30°,∠B=90°,∴∠ACB=180°-30°-90°=60°,
∵DE垂直平分斜邊AC,∴AD=CD,∴∠A=∠ACD=30°,∴∠DCB=60°-30°=30°,
∵BD=1,∴CD=2=AD,∴AB=1+2=3,
在△BCD中,由勾股定理得:CB= ,在△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 =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線段垂直平分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等知識點的應用,主要考查學生運用這些定理進行推理的能力,題目綜合性比較強,難度適中.
3.(2012湖州)如圖,在Rt△ABC中,∠ACB=900,AB=10,CD是AB邊上的中線,則CD的長是( )
A.20 B.10 C.5 D.
【解析】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故CD= AB= ×10=5.
【答案】選:C.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屬于基礎題。
4.(2012安徽)在一張直角三角形紙片的兩直角邊上各取一點,分別沿斜邊中點與這兩點的連線剪去兩個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圖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邊長分別為2、4、3,則原直角三角形紙片的斜邊長是( )
A.10 B. C. 10或 D.10或
解析:考慮兩種情況.要分清從斜邊中點向哪個邊沿著垂線段過去裁剪的.
解答:解:如下圖, ,
故選C.
點評:在幾何題沒有給出圖形時,有的同學會忽略掉其中一種情況,錯選A或B;故解決本題先畫出圖形,運用數(shù)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進行解答,避免出現(xiàn)漏解.
5. (2012•荊門)下列4×4的正方形網(wǎng)格中,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三角形的頂點都在格點上,則與△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網(wǎng)格圖形是( ?。?BR> A. B. C. D.
解析:根據(jù)勾股定理,AB= =2 ,
BC= = ,
AC= = ,
所以△ABC的三邊之比為 :2 : =1:2: ,
A、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2, = , =3 ,三邊之比為2: :3 = : :3,故本選項錯誤;
B、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2,4, =2 ,三邊之比為2:4:2 =1:2: ,故本選項正確;
C、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2,3, = ,三邊之比為2:3: ,故本選項錯誤;
D、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 = , = ,4,三邊之比為 : :4,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B.
6. ( 2012巴中)如圖3,已知AD是△ABC的
BC邊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條件是( )
A.AB=AC B.∠BAC=900
C.BD=AC D.∠B=450
【解析】由條件A,與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邊、直角邊”
可判定△ABD≌△ACD,其它條件均不能使
△ABD≌△ACD,故選A
【答案】A
【點評】本題考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邊、直角邊”應用.
二.填空題
7.( 2012巴中)已知a、b、c是△ABC的三邊長,且滿足關系c2-a2-b2 +|a-b|=0,則△ABC的形狀為______
【解析】由關系c2-a2-b2 +|a-b|=0,得c2-a2-b2=0,即a2+b2= c2,且a-b=0即a=b,∴△ABCJ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應填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等腰直角三角形
【點評】本題考查非負數(shù)的一個性質: “兩個非負數(shù)之和為零時,這兩個非負數(shù)同時為零.”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應用.
8(2012瀘州)如圖,在△ABC中,∠C=90°,∠A=30°,若AB=6cm,則BC= .
解析: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據(jù)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
的一半,所以BC= AB= ×6=3(cm).
答案:3cm.
點評: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是直角三角形性質,
要注意前提條件是直角三角形.
9.(2012青島)如圖,圓柱形玻璃杯,高為12cm,底面周長為18cm,在杯內離杯底4cm的點C處有一滴蜂蜜,此時一只螞蟻正好在杯外壁,離杯上沿4cm與蜂蜜相對的點A處,則螞蟻到達蜂蜜的最短距離為 cm.
【解析】將圓柱展開,AB= .
【答案】15
【點評】本題考查圓柱的側面展開為矩形,關鍵是在矩形上找出A和B兩點的位置,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得出結果.“化曲面為平面”,利用勾股定理解決.要注意展開后有一直角邊長是9cm而不是18 cm.
10.(2012河北)如圖7, 相交于點 , 于點 ,若 ,則 等于 .
對頂角相等,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
觀察圖形得知 與 是對頂角, ,又在 中,兩銳角互余,
11.(2012南州)如圖1,矩形ABCD中,AB=3,AD=1,AB在數(shù)軸上,若以點A為圓心,對角線AC的長為半徑作弧交數(shù)軸的正半軸于M,則點M的坐標為( )
A、(2,0) B、( ) C、( ) D、( )
解析:在 中, ,所以 ,所以 ,故 .
答案:C.
點評:本題考查矩形、勾股定理、圓弧及數(shù)軸知識,是一道綜合性的題目,比較簡單,難度較小.
12.(2012臨沂)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點E,使EC=BC,過點E作EF⊥AC交CD的延長線于點F,若EF=5cm,則AE= cm.
考點: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答:解:∵∠ACB=90°,
∴∠ECF+∠BCD=90°,
∵CD⊥AB,
∴∠BCD+∠B=90°,
∴∠ECF=∠B,
在△ABC和△FEC中, ,
∴△ABC≌△FEC(ASA),
∴AC=EF,
∵AE=AC﹣CE,BC=2cm,EF=5cm,
∴AE=5﹣2=3cm.
故答案為:3.
13.(2012陜西)如圖,從點 發(fā)出的一束光,經 軸反射,過點 ,則這束光從點 到點 所經過路徑的長為 .
【解析】設這一束光與 軸交與點 ,作點 關于 軸的對稱點 ,過 作 軸
于點 .由反射的性質,知 這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再由軸對稱的性質知 .則 .
由題意得 , ,由勾股定理,得 .所以 .
【答案】
【點評】本題從物理學角度綜合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坐標應用、
軸對稱性質以及勾股定理等.難度中等
14.(2012•資陽)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16和12,則此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是 10或8?。?BR> 考點: 三角形的外接圓與外心;勾股定理。
專題: 探究型。
分析: 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圓心是斜邊的中點,那么半徑為斜邊的一半,分兩種情況:①16為斜邊長;②16和12為兩條直角邊長,由勾股定理易求得此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進而可求得外接圓的半徑.
解答: 解:由勾股定理可知:
①當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16時,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為8;
②當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16和12,則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 =20,
因此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為10.
綜上所述: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等于8或10.
故答案為:10或8.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重點在于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是以斜邊中點為圓心,斜邊長的一半為半徑的圓.
15.(2012無錫) 如圖,△ABC中,∠ACB=90°,AB=8cm,D是AB的中點.現(xiàn)將△BCD沿BA方向平移1cm,得到△EFG,F(xiàn)G交AC于H,則GH的長等于 3 cm.
考點: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平移的性質。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知AD=BD=CD=AB=4cm;然后由平移的性質推知GH∥CD;最后根據(jù)平行線截線段成比例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得GH的長度.
解答:解:∵△ABC中,∠ACB=90°,AB=8cm,D是AB的中點,
∴AD=BD=CD=AB=4cm;
又∵△EFG由△BCD沿BA方向平移1cm得到的,
∴GH∥CD,GD=1cm,
∴ = ,即 = ,
解得,GH=3cm;
故答案是:3.
點評:本題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平移的性質.運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求得相關線段的長度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6.(2012黔西南州)如圖6,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點,DE⊥BC,CE∥AD,若AC=2,CE=4,則四邊形ACEB的周長為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ACB=90°,DE⊥BC,所以AC∥DE.又CE∥AD,所以四邊形ACED是平行四邊形,所以DE=AC=2.
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CD=CD2―DE2=23.又因為D是BC的中點,所以 BC=2CD=43.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AB=AC2+BC2=213.
因為D是BC的中點,DE⊥BC,所以EB=EC=4,所以四邊形ACEB的周長=AC+CE+BE+BA=10+213.
【答案】10+213.
【點評】本題是一個幾何的綜合計算題,盡管難度不大,但綜合考查了平行四邊形、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理清思路,找準圖形中的相等線段,并不難解決.
三.解答題
17.(2012菏澤)如圖,在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wǎng)格中,△ABC和△DEF的頂點都在格點上,P1,P2,P3,P4,P5是△DEF邊上的5個格點,請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試證明三角形△ABC為直角三角形;
(2)判斷△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說明理由;
(3)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三個頂點為P1,P2,P3,P4,P5中的3個格點并且與△ABC相似(要求:用尺規(guī)作圖,保留痕跡,不寫作法與證明).
考點:作圖—相似變換;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答:解:(1)根據(jù)勾股定理,得AB=2 ,AC= ,BC=5;
顯然有AB2+AC2=BC2,
根據(j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為直角三角形;
(2)△ABC和△DEF相似.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AB=2 ,AC= ,BC=5,
DE=4 ,DF=2 ,EF=2 .
= = = ,
∴△ABC∽△DEF.
(3)如圖:連接P2P5,P2P4,P4P5,
∵P2P5= ,P2P4= ,P4P5=2 ,
AB=2 ,AC= ,BC=5,
∴ = = = ,
∴,△ABC∽△P2P4 P5.
2011年全國各地中考數(shù)學真題分類匯編
第24章 直角三角形與勾股定理
一、選擇題
1. (2011山東濱州,9,3分)在△ABC中,∠C=90°, ∠C=72°,AB=10,則邊AC的長約為(精確到0.1)( )
A.9.1 B.9.5 C.3.1 D.3.5
【答案】C
2. (2011山東煙臺,7,4分)如圖是油路管道的一部分,延伸外圍的支路恰好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6m和8m.按照輸油中心O到三條支路的距離相等來連接管道,則O到三條支路的管道總長(計算時視管道為線,中心O為點)是( )
A2m B.3m
C.6m D.9m
【答案】C
3. (2011臺灣全區(qū),29)已知小龍、阿虎兩人均在同一地點,若小龍向北直走160公尺,再向東直走
80公尺后,可到神仙百貨,則阿虎向西直走多少公尺后,他與神仙百貨的距離為340公尺?
A. 100 B. 180 C. 220 D. 260
【答案】C
4. (2011湖北黃石,7,3分)將一個有45度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一張寬為3cm的紙帶邊沿上,另一個頂點在紙帶的另一邊沿上,測得三角板的一邊與紙帶的一邊所在的直線成30度角,如圖(3),則三角板的邊的長為
A. 3cm B. 6cm C. 3 cm D. 6 cm
【答案】D
5. (2011貴州貴陽,7,3分)如圖,△ABC中,∠C=90°,AC=3,∠B=30°,點P是BC邊上的動點,則AP長不可能是
(第7題圖)
(A)3.5 (B)4.2 (C)5.8 (D)7
【答案】D
6. (2011河北,9,3分)如圖3,在△ABC中,∠C=90°,BC=6,D,E分別在AB,AC上,將△ABC沿DE折疊,使點A落在點A′處,若A′為CE的中點,則折痕DE的長為( )
A. B.2 C.3 D.4
【答案】B
7.
8.
二、填空題
1. (2011山東德州13,4分)下列命題中,其逆命題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只填寫序號)
①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②如果兩個角是直角,那么它們相等;
③如果兩個實數(shù)相等,那么它們的平方相等;
④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滿足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① ④
2. (2011浙江溫州,16,5分)我國漢代數(shù)學家趙爽為了證明勾股定理,創(chuàng)制了一幅“弦圖”,后人稱其為“趙爽弦圖”(如圖1).圖2由弦圖變化得到,它是用八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記圖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積分別為S1,S2,S3.
若S1,S2,S3=10,則S2的值是 .
【答案】
3. (2011重慶綦江,16,4分) 一個正方體物體沿斜坡向下滑動,其截面如圖所示.正方形DEFH的邊長為2米,坡角∠A=30°,∠B=90°,BC=6米. 當正方形DEFH運動到什么位置,即當AE= 米時,有DC=AE+BC.
【答案】:
4. (2011四川涼山州,15,4分)把命題“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么 ”的逆命題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
【答案】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 (2011江蘇無錫,16,2分)如圖,在Rt△ABC中,∠ACB = 90°,D、E、F分別是AB、BC、CA的中點,若CD = 5cm,
則EF = _________cm.
【答案】5
6. (2011廣東肇慶,13,3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BC = 12,AC = 9,則AB= ▲ .
【答案】15
7. (2011貴州安順,16,4分)如圖,在Rt△ABC中,∠C=90°,BC=6cm,AC=8cm,按圖中所示方法將△BCD沿BD折疊,使點C落在AB邊的C′點,那么△ADC′的面積是 .
【答案】6cm2
8. (2011山東棗莊,15,4分)將一副三角尺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若 =14cm,則陰影部分的面積是________cm2.
【答案】
9.
10.
三、解答題
1. (2011四川廣安,28,10分)某園藝公司對一塊直角三角形的花圃進行改造.測得兩直角邊長為6m、8m.現(xiàn)要將其擴建成等腰三角形,且擴充部分是以8m為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求擴建后的等腰三角形花圃的周長.
【答案】由題意可得,花圃的周長=8+8+ =16+
2. (2011四川綿陽23,12)
王偉準備用一段長30米的籬笆圍成一個三角形形狀的小圈,用于飼養(yǎng)家兔.已知第一條邊長為a米,由于受地勢限制,第二條邊長只能是第一條邊長的2倍多2米.
(1)請用a表示第三條邊長;
(2)問第一條邊長可以為7米嗎?為什么?請說明理由,并求出a的取值范圍;
(3)能否使得圍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狀,且各邊長均為整數(shù)?若能,說明你的圍法;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答案】(1)第一條邊為a,第二條邊為2a+2,第三條邊為30-a-(2a+2)=28-3a
(2)不可以是7,∵第一條邊為7,第二條邊為16,第三條邊為7,不滿足三邊之間的關系,不可以構成三角形。132>a>5
(3)5,12,13,可以圍成一個滿足條件的直角三角形
4. (2011四川樂山25,12分)如圖,在直角△ABC中, ∠ACB=90,CD⊥AB,垂足為D,點E在AC上,BE交CD于點G,EF⊥BE交AB于點F,若AC=mBC,CE=nEA(m,n為實數(shù)).試探究線段EF與EG的數(shù)量關系.
1. 如圖(14.2),當m=1,n=1時,EF與EG的數(shù)量關系是
證明:
2. 如圖(14.3),當m=1,n為任意實數(shù)時,EF與EG的數(shù)量關系是
證明
3. 如圖(14.1),當m,n均為任意實數(shù)時,EF與EG的數(shù)量關系是
(寫出關系式,不必證明)
5. (2011四川樂山18,3分)如圖,在直角△ABC中,∠C=90,∠CAB的平分線AD交BC于D,若DE垂直平分AB,求∠B的度數(shù)。
【答案】
解:∵AD平分∠CAD
∴∠CAD=∠BAD
∵DE垂直平分AB
∴AD=BD,∠B=∠BAD
∴∠CAD=∠BAD=∠B
∵在RtΔABC中,∠C=90º
∴∠CAD+∠DAE+∠B=90º
∴∠B=30º
6. (2011山東棗莊,21,8分)如圖,在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wǎng)格中,△ABC的三個頂點均在格點上,請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畫線段AD∥BC且使AD =BC,連接CD;
(2)線段AC的長為 ,CD的長為 ,AD的長為 ;
(3)△ACD為 三角形,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 ;
(4)若E為BC中點,則tan∠CAE的值是 .
解:(1)如圖; ……………………………1分
(2) , ,5; ………………4分
(3)直角,10; ……………………6分
(4) . ……………………………8分
2010年全國各地中考數(shù)學真題分類匯編
第24章 直角三角形與勾股定理
一、選擇題
1.(2010 浙江臺州市)如圖,△ABC中,∠C=90°,AC=3,點P是邊BC上的動點,
則AP長不可能是(▲)
A.2.5 B.3 C.4 D.5
【答案】A
2.(2010山東臨沂)如圖, 和 都是邊長為4的等邊三角形,點 、 、 在同一條直線上,連接 ,則 的長為
(A) (B) (C) (D)
【答案】D
3.(2010 四川瀘州)在△ABC中,AB=6,AC=8,BC=10,則該三角形為( )
A.銳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 鈍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B
4.(2010 廣西欽州市)如圖是一張直角三角形的紙片,兩直角邊AC=6 cm、BC=8 cm,
現(xiàn)將△ABC折疊,使點B與點A重合,折痕為DE,則BE的長為
(A)4 cm (B)5 cm (C)6 cm (D)10 cm
【答案】B
5.(2010廣西南寧)圖1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 的三邊 的大小關系式:
(A) (B)
(C) (D) 圖1
【答案】C
6.(2010廣東湛江)下列四組線段中,可以構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2,3 B.2,3,4 C.3,4,5 D.4,5,6
【答案】C
二、填空題
1.(10湖南益陽)如圖4,在△ABC中,AB=AC=8,AD是底邊上的高,E為AC中點,則DE= ?。?BR> 【答案】4
2.(2010遼寧丹東市)已知△ABC是邊長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邊AC為直角邊,畫第二個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邊AD為直角邊,畫第三個等腰Rt△ADE,…,依此類推,第n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是 .
【答案】
3.(2010 浙江省溫州)勾股定理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興趣.l955年希臘發(fā)行了二枚以勾股圖為背景的郵票.所謂勾股圖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邊向外作正方形構成,它可以驗證勾股定理.在右圖的勾股圖中,已知∠ACB=90°,∠BAC=30°,AB=4.作△PQR使得∠R=90°,點H在邊QR上,點D,E在邊PR上,點G,F(xiàn)在邊_PQ上,那么APQR的周長等于 .
【答案】
4.(2010四川宜賓)已知,在△ABC中,∠A= 45°,AC= 2,AB= 3+1,則邊BC的長為 .
【答案】2
5.(2010湖北鄂州)如圖,四邊形ABCD中,AB=AC=AD,E是CB的中點,AE=EC,∠BAC=3∠DBC,BD= ,則AB= .
【答案】12
6.(2010河南)如圖,Rt△ABC中,∠C= , ∠ABC= ,AB=6.點D在AB邊上,點E是BC邊上一點(不與點B、C重合),且DA=DE,則AD的取值范圍是 .
【答案】2≦ AD < 3
7.(2010四川樂山)如圖(4),在Rt△ABC中,CD是斜邊AB上的高,∠ACD=40°,則∠EBC=______.
【答案】140°
8.(2010四川樂山)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人文價值.圖(6)是一棵由正方形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按一定規(guī)律長成的勾股樹,樹主干自下而上第一個正方形和第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為S1,第二個正方形和第二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為S2¬,…,第n個正方形和第n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為Sn.設第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
圖(6)
請解答下列問題:
(1)S1=__________;
(2)通過探究,用含n的代數(shù)式表示Sn,則Sn=¬¬¬¬¬¬__________.
【答案】1+38;(1+38)•(34)n -1(n為整數(shù))
9.(2010 江蘇鎮(zhèn)江)如圖, ,DE過點C,且DE//AB,若 ,則
∠A= ,∠B= .
【答案】
10.(2010 廣西玉林、防城港)兩塊完全一樣的含30角的三角板重疊在一起,若繞長直角邊中點M轉動,使上面一塊的斜邊剛好過下面一塊的直角頂點,如圖6,∠A= ,AC=10,則此時兩直角頂點C、 間的距離是 。
【答案】5
11.(2010 福建泉州南安)將一副三角板擺放成如圖所示,圖中 度.
【答案】120
12.(2010 廣西欽州市)一個承重架的結構如圖所示,如果∠1=155°,那么∠2=_ ▲_°.
【答案】65
13.(2010 山東淄博)如圖是由4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構成的“田字格”.只用沒有刻度的直尺在這個“田字格”中最多可以作出長度為 的線段__________條.
【答案】8
14.(2010年山西)在 D是AB的中點,CD=4cm,
則AB= cm。
【答案】8
15.(2010黑龍江綏化)Rt△ABC中,∠BAC=90°,AB=AC=2,以AC為一邊,在△ABC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CD ,則線段BD的長為 。
【答案】4或 或
三、解答題
1.(2010浙江杭州) (本小題滿分10分)
如圖,AB = 3AC,BD = 3AE,又BD∥AC,點B,A,E在同一條直線上.
(1) 求證:△ABD∽△CAE;
(2) 如果AC =BD,AD = BD,設BD = a,求BC的長.
【答案】
(1) ∵ BD∥AC,點B,A,E在同一條直線上, ∴ DBA = CAE,
又∵ , ∴ △ABD∽△CAE. --- 4分
(2) ∵AB = 3AC = 3BD,AD =2 BD ,
(第22題)
∴ AD2 + BD2 = 8BD2 + BD2 = 9BD2 =AB2,
∴D =90°,
由(1)得 E =D = 90°,
∵ AE= BD , EC = AD = BD , AB = 3BD ,
∴在Rt△BCE中,BC2 = (AB + AE )2 + EC2
= (3BD + BD )2 + ( BD)2 = BD2 = 12a2 ,
(第23題)
∴ BC = a . --- 6分
2.(2010 湖北孝感)(本題滿分10分)
勾股定理是一條古老的數(shù)學定理,它有很多種證明方法,我國漢代數(shù)學家趙爽根據(jù)弦圖,利用面積法進行證明,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提出把“數(shù)形關系”(勾股定理)帶到其他星球,作為地球人與其他星球“人”進行第一次“談話”的語言。
請你根據(jù)圖1中的直角三角形敘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號語言敘述);(3分)
以圖1中的直角三角形為基礎,可以構造出以a、b為底,以 為高的直角梯形(如圖2),請你利用圖2,驗證勾股定理;(4分)
利用圖2中的直角梯形,我們可以證明 其證明步驟如下:
= 。
又∵在直角梯形ABCD中有BC AD(填大小關系),即 ,
(3分)
【答案】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么
…………3分
說明:只有文字語言,沒有符號語言給2分。
≌
又
…………5分
整理,得 …………7分
…………10分
3.(2010 山東荷澤)(本題滿分8分)如圖所示,在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線,CD=5㎝,求AB的長.
【答案】解:∵在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線
∴∠ABD=∠CBD=30°
∴AD=DB
又∵Rt△CBD中,CD=5㎝
∴BD=10㎝
∴BC= ㎝,AC=2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