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最基本特點總結

字號:

這篇關于素描最基本特點總結,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形體形態(tài)
    形體是客觀物像存在于空間的外在形式。任何物像都以其特定的形體存在而區(qū)別于其他物。形體屬于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據和不變因素。
    對形體的認識,我們也可以將其分解為外形和體積兩個因素。外形指平面的視覺外像而言;體積指空間的立體體量而言。在素描中這二者既有各自獨立的意義和價值,又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一對統(tǒng)一體。形是體積的外像,而體積又必須是有形來體現(xiàn)的。所以,我們對形體也可以理解為有體積的形。這就是說,我們對素描造型因素中的形體的認識,要樹立起立體空間的觀念。
    任何復雜的形體都可以概括為幾種基本的幾何形體,這就是:立方體、圓球體、圓柱體、圓錐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多種幾何形體按不同形式組合而成的物像。
    我們在觀察物像時,應首先注意其整體呈現(xiàn)的基本形。構成物像的基本形不同,則物像的形體特征就會不同?;拘问俏锵竦拇箨P系,把握住對象的基本形,就抓住了其形體特征。而準確地把握物像的形體特征便奠定素描造型的基礎。
    結構關系
     素描
    素描中的形體,主要指物像的外形特征,結構則主要指物像的內部構造和組合關系。形體與結構是外觀與內涵的關系。結構是形成物像外貿的內在依據,不了解它,就無法準確把握物像的一系列外表特征。
    在素描中,結構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解剖結構或構成結構;二是形體結構
    人體和動物的骨骼、肌肉所構成的解剖關系,是解剖結構。熟悉了解解剖,是人物造型的基礎。其他物體的內部構成框架及其構成關系稱構成結構,是物像形體的內在依據。繪畫中對物體的結構關系的把握,主要在于用面體現(xiàn)其基本形體特征,這樣便于理解和把握復雜的結構關系,有利于形象體積的塑造。對結構的這一形體化的概念,我們稱為形體結構或幾何結構。
    立體是面的集合體,這是現(xiàn)代繪畫表現(xiàn)立體和空間的基本觀點。因此,素描中對立體形象的把握通常是從分面開始的,分面是對物像形體的概括,是對結構的分析。面的概括構成了物像的立體框架。圓或接近圓的形體,也可以用概括的面來塑造。方的面更能準確地把握圓的整體關系。所謂造型中寧方勿圓也就是為了概括地、準確地塑造立體形象。
    結構比例
    物像的結構、形體等造型因素體現(xiàn)在外觀形態(tài)上必然同一定的尺度相聯(lián)系,不同的尺度關系則表現(xiàn)為一定的比例關系。
    任何物像的形體都是按一定的比例關系連結起來的,比例變了,物像的形狀也就邊了。因此基本比例的差錯,必然導致對結構、形體認識和表現(xiàn)的錯誤。在素描寫生的起始階段,比例的意義尤其重要,畫面形象的準與不準往往是比例關系的正確與否所致。
    素描中比例的概念還可以指各物像之間的大小比例關;同一物體中局部與整體、局部與局部之間的比例關系;色調的明暗深淺層次的比關系等。
    對形體比例的觀察不應是機械、刻板地比較,應注意立體物像在一定的角度和透視變化中的比例關系。要致意在相互比較中抓住物像的比關系,特別是大的、整體形象的比例關系,而不應停留在局部去過分計較煩瑣細節(jié)的比例。初學繪畫可借助工具測量的方法去求得基本比例的準確,隨著觀察能力的提高,應逐步拋棄這種方法,著重憑感覺、眼力,*比較,訓練觀察能力的準確。
    透視關系
    我們看到的自然界物像呈現(xiàn)近大遠小的空間現(xiàn)象,就是透視現(xiàn)象。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把透視現(xiàn)象準確地表現(xiàn)在畫面上,使其形象、位置、空間與實景感覺相同,這就是繪畫透視。
    在素描中,透視的運用是在畫面上確定物體的深度,即物體及其各部分的形在畫面中的空間位置,是繪畫中表現(xiàn)物體的立體感和創(chuàng)造空間效果的基本因素。所以說,透視法則是寫實造型的重要依據,掌握透視基本原則是準確觀察,真實描繪物像空間關系的基礎。
    透視是一門較復雜的科學,這里作一些簡單的介紹說明。
    視點 畫者眼睛的位置
    視線 視點與物像之間的連線
    視域 固定視點后,60度視角所看到的范圍
    視平線 向前平視,和視點等高的一條水平線。視平線與圖像的關系:高于視平線的看到底面,低于視平線的看到頂面,視平線處于物像中間則地面與頂面都看不見。
    平行透視
    形體正前面的一個平面與畫面平行時所呈現(xiàn)的物像透視關系為平行透視。
    平行透視最少只看到一個面,最多可看見三個面,與畫面成直角的形體邊線都消失主點。
    成角透視
    形體的一面與地面平行,其立面與畫面成一定角度,稱為成角透視。成角透視最少可看到兩個面,向畫面縱深延伸的邊線都分別消失于左右兩個余點。
    明暗關系
    明暗是素描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描繪物像立體與空間效果的重要因素。
    任何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呈現(xiàn)一定的明暗關系。光源的強弱,距離光源的遠近及照射角度的不同,都會使物像呈現(xiàn)不同的明暗。光是物體明暗形成的先決條件,也是物體明暗變化的外在因素。
    物體在一定角度的光照下,會產生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兩個既相互對比,又相互聯(lián)系的明暗系統(tǒng)。物體的明暗層次可概括為三個大面、五調子,它們以一定的色階關系聯(lián)結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這就是明暗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
    在一定的光線下,明暗變化是由形體的機構起伏、轉折而產生的。因此,明暗在任何時候都只屬于特定的形體結構,回明暗的調子變化也就是在表現(xiàn)結構的起伏轉折變化。結構是內在的、本質的因素,明暗是外在的,表象的形式;形體結構需要通過明暗來表現(xiàn),而明暗關系中又處處體現(xiàn)著內在的形體起伏和結構變化。
    明暗除了表現(xiàn)形象的立體感,在畫面中更是表現(xiàn)整體空間效果的主要因素,明暗的層次處理及虛實、強弱的對比作用,是表現(xiàn)前后五項空間關系和整體氣氛的基本手段。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之“門”,并且在某種程度上,造型能力已經成為藝術水平的評判標準之一。當繪畫水平被作為職業(yè)能力而加以區(qū)分時,良好的繪畫能力一定首先能夠完整、全面地表達事物的特征,而絕非僅僅停留在對物象的簡單模仿的層面上,或者是停留在空泛的圖像經驗上。良好的繪畫能力,追求物態(tài),追求形神統(tǒng)一,而決不是一種抽象的圖像概念。要知道,繪畫對象的形貌只是創(chuàng)作中不可缺少的載體。如果繪畫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便會導致對象神態(tài)上的缺失。因此,抓住事物的本質特點,自形入神,神由形出,形神統(tǒng)一,才是完整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乃至藝術創(chuàng)造所不可或缺的能力。
    素描 一顧名思義,是一種以樸素的方式去描繪客觀事物,并且通常以單色的筆觸及點、線、面來塑造形體的方法。從字面而言,素描可以被理解為單色畫。廣義而言,它是一種運用線條來再現(xiàn)事物的藝術形式,而絕非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鉛筆畫那樣狹隘。事實上,對素描工具的選擇取決于個人的繪畫能力以及表現(xiàn)對象的需要?,F(xiàn)如今,關于個體意愿的選擇和發(fā)揮已得到充分的尊重。表現(xiàn)手法也隨之越來越多樣化。
     達·芬奇為《天使報喜》所作的素描搞
    素描是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中的必經之路,因為良好的素描訓練可以逐漸提高作畫者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現(xiàn)能力。素描,可以是大師筆下表達創(chuàng)作思路的一張張創(chuàng)作草圖,也可以是一種獨立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一幅優(yōu)秀的素描作品,在審美價值和視覺感受等方面都絕不會遜色于其它任何畫種。中外許多大師的素描作品都是不可再生的傳世佳作。只強調明度而不強調色彩的繪畫形式,通常用單色來完成的繪畫。注重結構和明暗,并用明暗關系在二維平面上表現(xiàn)三維立體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