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于高中作文評語淺探,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評語是教師和學生就一篇作文所進行的心靈對話,是教師燃起學生寫作熱情的催化劑。好的作文評語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轉(zhuǎn)變其學習的態(tài)度,甚至可以讓他終身受益。作文評語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有力工具,教師把要對學生說的話寫在作文本上,使學生有時間去回味去咀嚼,這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師生交流的難得機會。所以,學生作文興趣的高低,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教師準確、全面、公正的評語關系密切。
但是,長期以來,很多語文教師只重視對作文方法的探索,對作文評語不夠重視,而且有排斥的傾向。基于此,現(xiàn)就作文評語存在的問題及其特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目前作文評語普遍存在的問題
1、作文評語被一些教師忽略。
隨著作文教學改革的深入,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法慢慢地被一些教師以所謂的新作文批改方法:學生自改、學生互改、成立班級作文評改小組等所代替了。所以,很多教師在作文本上只簡單的打上一個分數(shù)或干脆寫上一個“閱”字或“檢”字,連評語都不寫了;要求學生在自改時,教師又把一些“內(nèi)容是否有新意、結構是否符合標準、語言是否優(yōu)美、卷面是否整潔”等項目的套路硬塞給學生,讓學生自行評價等級。這些做法都起不到作文評語的積極作用,學生得不到老師有針對性的建議,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效果。
2、作文評語過于格式化。
的確,學生交上作文,教師逐個下評語,這種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法存有弊端,有些教師應付了事,不但收效甚微,而且挫傷學生作文積極性。造成這種弊端的主要原因是作文評語過于格式化。本來是充滿人文性的評語,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對話,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卻被老師的每一次都似曾相識的、古板的、生硬的、毫無感情的格式化評語所代替。學生每次看到的作文評語不是“內(nèi)容詳細生動,層次條理清楚”就是“語言欠生動,中心欠突出”。長此以往,學生也被這種老生常談,枯燥乏味的評語弄得麻木了,這根本無助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重講評輕評語及評語。
近年來作文評語由傳統(tǒng)的個別式書面批語轉(zhuǎn)移到重視作文帶有普遍性問題的集體講評,它對于解決學生作文表現(xiàn)出來的共性問題無疑是有意義的。但將學生作文變成集體的,有統(tǒng)一格式和內(nèi)容的集體操練,這就為胡編亂造設下圈套。結果造成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言不關己,話不由衷的現(xiàn)象。寫敘事作文,都寫些“拾金不昧”“攙扶老人”之類。這些都不能說與教師作文集體講評的形式無關。因此,不能只重視集體講評而放棄個別性評語。
二、作文評語作為一種特殊性的文體,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激勵性
激勵性是指教師寫作文評語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予熱情的鼓勵,充分調(diào)動其內(nèi)在動力激發(fā)寫作興趣。作文評語的激勵應該是熱情的,應該是實事求是的。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本褪钦f要注意培養(yǎng)愛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作文評語又嘗不是如此。評語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以作文為媒體進行的一種思想交流。所以,作文評語應以激勵為主,讓學生在作文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寫作興趣的動力。對寫作較好的學生,激勵其不斷向新的、更高的目標邁進;對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也使他看到自己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快感。所以,無論發(fā)現(xiàn)多差的作文,也要挖掘其閃光點,加以鼓勵,千萬不能粗暴批評,一棍子打死,這樣只會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使其自暴自棄。魯迅說:“批評家的錯處是在亂罵與亂棒?!睂τ诤玫淖魑倪^分贊美,對于差的作文一棍子打死,都無益于學生的作文的提高。
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边@話說得有道理,如果把它運用到作文中評語去,或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比如,對不符合要求的確作文需要學生重作時,不寫“重作”而是激勵:“你是能把這篇作文寫好的,再試一次好嗎?”遇到內(nèi)容空洞、干癟的地方,不用“空洞”“干癟”的字眼,而是激發(fā)他的寫作興趣:“這個觀點對。要是能補充一些事例,那么文章更有說服力,試試好嗎?”這樣,即使懶惰的學生也不好意思推辭了。
由此可見,激勵性的評語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是指教師在作文評語中給以啟發(fā)性的提示和暗示,引而不發(fā),留有余地,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
學生的寫作過程是一種積極的能動的認識過程,這種過程應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之下,由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實踐去進行,別人不能包辦代替。但有些老師以在作文本上見紅越多越好,整句整段的把學生的文字刪去,然后整句整段寫上自己的“杰作”。這種“越位”的做法回極大地束縛學生的思想,扼制其求異思維的發(fā)展。所以贊科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BR> 寫啟發(fā)性的評語關鍵是啟迪學生認識自己的作文有什么缺點,讓學生自己揣摩、領悟自改。從而明確該怎樣寫,不該怎樣寫,怎樣寫回更好,進而使學生獲得一種思索的沖動,產(chǎn)生再創(chuàng)造的欲望。
有個學生在《夏夜》中寫農(nóng)村的夏夜,群眾不顧炎熱,在曬谷場勞碌的場面,反映了農(nóng)民勤勞與辛苦。內(nèi)容具體且有意義,但缺少環(huán)境描寫,使文章遜色不少。我給這篇作文下的評語是:“材料典型,主旨突出,人物形象也比較鮮明。但當時的情景怎樣?天熱到什么程度?怎樣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高大?應該進一步考慮?!边@位學生看了評語之后躍躍欲試,再修改一次。第二天,他交來自改后的作文,添了這樣一段:“太陽也因為怕熱趕快跑下山去了,漸入夜,老天繼續(xù)逞強施威,整個大地猶如蒸籠一般,空氣干燥得象劃根火柴也會燃燒似地。小貓也失去了平時的機靈兒,懶得去覓食了。只有一些不知名的歌星——夏蟲仍不知疲倦地發(fā)出陣陣聒耳的噪音?!毖a上了這段環(huán)境描寫,不但緊扣文題,而且為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作了鋪墊,受到了錦上添花之效。實踐證明,啟發(fā)式的評語,能打破學生習作的思維定勢,拓寬學生的思路,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三)、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作文評語要有感情、有愛心,不能讓學生感到冷漠無情。也就是說,教師通過評語關心、鼓勵學生,讓評語成為師生共同交流的橋梁。
作文要求真情實感,評語豈能冷漠無情!作文是學生的心聲,評語就是教師的心聲。學生對教師的評語,最感興趣的不是寫作技巧的得失優(yōu)劣的評價,而是更希望的從評語里看到老師對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zhì),是被人欣賞的渴望?!彼越處煹脑u語應滿懷深情。學生一旦從評語中品出了鼓勵和希望,他們就會振作起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作文中去。
我常寫這樣的評語:“讀你的作文著實令我感動,感動的是你母親對你點點滴滴的愛的行動,更讓我感動的是你對母親的愛,字里行間都充滿了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母親定會為有你這樣的女兒而驕傲。加油!”學生讀著這樣充滿情感的評語,一定倍受激勵。所以,情感性評語,是交流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可以消除學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幫助他們走出作文低谷,激勵他為寫好作文而自強不息。
作文評語是教師和學生就一篇作文所進行的心靈對話,是教師燃起學生寫作熱情的催化劑。好的作文評語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轉(zhuǎn)變其學習的態(tài)度,甚至可以讓他終身受益。作文評語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有力工具,教師把要對學生說的話寫在作文本上,使學生有時間去回味去咀嚼,這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師生交流的難得機會。所以,學生作文興趣的高低,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教師準確、全面、公正的評語關系密切。
但是,長期以來,很多語文教師只重視對作文方法的探索,對作文評語不夠重視,而且有排斥的傾向。基于此,現(xiàn)就作文評語存在的問題及其特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目前作文評語普遍存在的問題
1、作文評語被一些教師忽略。
隨著作文教學改革的深入,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法慢慢地被一些教師以所謂的新作文批改方法:學生自改、學生互改、成立班級作文評改小組等所代替了。所以,很多教師在作文本上只簡單的打上一個分數(shù)或干脆寫上一個“閱”字或“檢”字,連評語都不寫了;要求學生在自改時,教師又把一些“內(nèi)容是否有新意、結構是否符合標準、語言是否優(yōu)美、卷面是否整潔”等項目的套路硬塞給學生,讓學生自行評價等級。這些做法都起不到作文評語的積極作用,學生得不到老師有針對性的建議,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效果。
2、作文評語過于格式化。
的確,學生交上作文,教師逐個下評語,這種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法存有弊端,有些教師應付了事,不但收效甚微,而且挫傷學生作文積極性。造成這種弊端的主要原因是作文評語過于格式化。本來是充滿人文性的評語,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對話,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卻被老師的每一次都似曾相識的、古板的、生硬的、毫無感情的格式化評語所代替。學生每次看到的作文評語不是“內(nèi)容詳細生動,層次條理清楚”就是“語言欠生動,中心欠突出”。長此以往,學生也被這種老生常談,枯燥乏味的評語弄得麻木了,這根本無助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重講評輕評語及評語。
近年來作文評語由傳統(tǒng)的個別式書面批語轉(zhuǎn)移到重視作文帶有普遍性問題的集體講評,它對于解決學生作文表現(xiàn)出來的共性問題無疑是有意義的。但將學生作文變成集體的,有統(tǒng)一格式和內(nèi)容的集體操練,這就為胡編亂造設下圈套。結果造成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言不關己,話不由衷的現(xiàn)象。寫敘事作文,都寫些“拾金不昧”“攙扶老人”之類。這些都不能說與教師作文集體講評的形式無關。因此,不能只重視集體講評而放棄個別性評語。
二、作文評語作為一種特殊性的文體,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激勵性
激勵性是指教師寫作文評語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予熱情的鼓勵,充分調(diào)動其內(nèi)在動力激發(fā)寫作興趣。作文評語的激勵應該是熱情的,應該是實事求是的。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本褪钦f要注意培養(yǎng)愛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作文評語又嘗不是如此。評語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以作文為媒體進行的一種思想交流。所以,作文評語應以激勵為主,讓學生在作文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寫作興趣的動力。對寫作較好的學生,激勵其不斷向新的、更高的目標邁進;對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也使他看到自己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快感。所以,無論發(fā)現(xiàn)多差的作文,也要挖掘其閃光點,加以鼓勵,千萬不能粗暴批評,一棍子打死,這樣只會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使其自暴自棄。魯迅說:“批評家的錯處是在亂罵與亂棒?!睂τ诤玫淖魑倪^分贊美,對于差的作文一棍子打死,都無益于學生的作文的提高。
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边@話說得有道理,如果把它運用到作文中評語去,或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比如,對不符合要求的確作文需要學生重作時,不寫“重作”而是激勵:“你是能把這篇作文寫好的,再試一次好嗎?”遇到內(nèi)容空洞、干癟的地方,不用“空洞”“干癟”的字眼,而是激發(fā)他的寫作興趣:“這個觀點對。要是能補充一些事例,那么文章更有說服力,試試好嗎?”這樣,即使懶惰的學生也不好意思推辭了。
由此可見,激勵性的評語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是指教師在作文評語中給以啟發(fā)性的提示和暗示,引而不發(fā),留有余地,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
學生的寫作過程是一種積極的能動的認識過程,這種過程應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之下,由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實踐去進行,別人不能包辦代替。但有些老師以在作文本上見紅越多越好,整句整段的把學生的文字刪去,然后整句整段寫上自己的“杰作”。這種“越位”的做法回極大地束縛學生的思想,扼制其求異思維的發(fā)展。所以贊科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BR> 寫啟發(fā)性的評語關鍵是啟迪學生認識自己的作文有什么缺點,讓學生自己揣摩、領悟自改。從而明確該怎樣寫,不該怎樣寫,怎樣寫回更好,進而使學生獲得一種思索的沖動,產(chǎn)生再創(chuàng)造的欲望。
有個學生在《夏夜》中寫農(nóng)村的夏夜,群眾不顧炎熱,在曬谷場勞碌的場面,反映了農(nóng)民勤勞與辛苦。內(nèi)容具體且有意義,但缺少環(huán)境描寫,使文章遜色不少。我給這篇作文下的評語是:“材料典型,主旨突出,人物形象也比較鮮明。但當時的情景怎樣?天熱到什么程度?怎樣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高大?應該進一步考慮?!边@位學生看了評語之后躍躍欲試,再修改一次。第二天,他交來自改后的作文,添了這樣一段:“太陽也因為怕熱趕快跑下山去了,漸入夜,老天繼續(xù)逞強施威,整個大地猶如蒸籠一般,空氣干燥得象劃根火柴也會燃燒似地。小貓也失去了平時的機靈兒,懶得去覓食了。只有一些不知名的歌星——夏蟲仍不知疲倦地發(fā)出陣陣聒耳的噪音?!毖a上了這段環(huán)境描寫,不但緊扣文題,而且為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作了鋪墊,受到了錦上添花之效。實踐證明,啟發(fā)式的評語,能打破學生習作的思維定勢,拓寬學生的思路,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三)、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作文評語要有感情、有愛心,不能讓學生感到冷漠無情。也就是說,教師通過評語關心、鼓勵學生,讓評語成為師生共同交流的橋梁。
作文要求真情實感,評語豈能冷漠無情!作文是學生的心聲,評語就是教師的心聲。學生對教師的評語,最感興趣的不是寫作技巧的得失優(yōu)劣的評價,而是更希望的從評語里看到老師對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zhì),是被人欣賞的渴望?!彼越處煹脑u語應滿懷深情。學生一旦從評語中品出了鼓勵和希望,他們就會振作起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作文中去。
我常寫這樣的評語:“讀你的作文著實令我感動,感動的是你母親對你點點滴滴的愛的行動,更讓我感動的是你對母親的愛,字里行間都充滿了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母親定會為有你這樣的女兒而驕傲。加油!”學生讀著這樣充滿情感的評語,一定倍受激勵。所以,情感性評語,是交流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可以消除學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幫助他們走出作文低谷,激勵他為寫好作文而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