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1. 企業(yè)資源優(yōu)勢具有( )的特點,企業(yè)要不斷投入以保持和創(chuàng)新其優(yōu)勢。
A.絕對性和時間性
B.相對性和時間性
C.絕對性和暫時性
D.相對性和持續(xù)性
2. 下列公式錯誤的是( )。
A.總供給=消費+收入
B.均衡國民收入=消費+儲蓄
C.總供給=消費+儲蓄
D.均衡國民收入=消費+投資
3. 加權平均法屬于薪酬調查數(shù)據分析中的( )。
A.數(shù)據排列法
B.趨中趨勢分析
C.頻率分析法
D.回歸分析法
4. 以下不屬于員工動態(tài)特征的是( )。
A.員工學習
B.員工自我保護機制
C.員工激勵
D.員工的成熟和發(fā)展
5. 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功能是( )。
A.實現(xiàn)勞動資源的配置
B.決定就業(yè)量與工資
C.解決生產什么的問題
D.解決如何生產的問題
6. 下列關于崗位評價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評價結果與任職者無關
B.崗位評價的結果和薪酬掛鉤
C.應讓員工積極參與到崗位評價工作中來
D.崗位評價的目的在于判定一個崗位的相對價值
7. 決策樹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決策;②計算期望值;③繪制樹形圖。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8. 人力資源預測的作用不包括( )。
A.提高組織的競爭力
B.有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C.有助于開拓市場空間
D.是實施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依據
9.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實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原則,即( )。
A.強制原則
B.裁決原則
C.合議原則
D.區(qū)分舉證責任原則
10. 企業(yè)調解委員會可以對勞動爭議進行調解,這種調解的特點不包括( )。
A.群眾性
B.合議性
C.自治性
D.非強制性
11. 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設計的程序包括:①工作分析;②理論驗證;③修改調整;④指標調查。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12. 在面試之前,已經有一個固定的框架對應聘者提問的方法稱為( )。
A.結構化面試
B.非結構化面試
C.半結構化面試
D.綜合面試
13. 在勞動爭議仲裁中,反映隸屬性關系的爭議事項,實行( )原則。
A.誰決定誰舉證
B.舉證倒置
C.誰反對誰舉證
D.誰主張誰舉證
14. 以下不屬于員工素質測評基本原理的是( )。
A.個體差異原理
B.同素異構原理
C.工作差異原理
D.人崗匹配原理
15. ( )是績效考評要素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A.崗位分析
B.工作描述
C.員工面談
D.崗位評價
16. 勞動爭議仲裁實行一個裁級( )裁決制度。
A.
B.兩次
C.三次
D.多次
17. 在課程設計文件中,以下不屬于大綱部分的內容的是( )。
A.教學資源
B.交付時間
C.資料結構
D.課程評估
18. 當經濟效益或個人業(yè)績表現(xiàn)發(fā)生變化時,企業(yè)所進行的薪資調整屬于( )。
A.獎勵性的調整
B.生活指數(shù)調整
C.工齡工資調整
D.特殊性的調整
19. ( )不屬于評估企業(yè)在培訓中所獲得成果的硬性指標。
A.成本節(jié)約
B.產量增加
C.廢品減少
D.態(tài)度轉變
20. ( )不是由考評者的主觀性帶來的。
A.暈輪誤差
B.自我中心效應
C.分布誤差
D.評價標準誤差
21. 對組織而言,績效管理的功能不包括( )。
A.組織發(fā)展的有力措施
B.規(guī)范員工的手段
C.提高生產效率的途徑
D.認識決策的基礎
22. 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定,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 )申請強制執(zhí)行。
A.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B.人民法院
C.勞動保障監(jiān)察大隊
D.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23. 以下關于勞動爭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存在勞動關系的情況下才會發(fā)生利益爭議
B.是否遵循法律規(guī)范和合同規(guī)范是勞動爭議的實質
C.勞動爭議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勞動關系主體的利益沖突
D.不存在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可能成為勞動爭議的當事人
24. 薪酬市場調查是為了保證企業(yè)薪酬的( )。
A.外部水平
B.內部水平
C.個人水平
D.結構水平
25. ( )是指在知覺他人時,知覺者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
A.對比效應
B.光環(huán)效應
C.投射效應
D.刻板印象
1. 企業(yè)資源優(yōu)勢具有( )的特點,企業(yè)要不斷投入以保持和創(chuàng)新其優(yōu)勢。
A.絕對性和時間性
B.相對性和時間性
C.絕對性和暫時性
D.相對性和持續(xù)性
2. 下列公式錯誤的是( )。
A.總供給=消費+收入
B.均衡國民收入=消費+儲蓄
C.總供給=消費+儲蓄
D.均衡國民收入=消費+投資
3. 加權平均法屬于薪酬調查數(shù)據分析中的( )。
A.數(shù)據排列法
B.趨中趨勢分析
C.頻率分析法
D.回歸分析法
4. 以下不屬于員工動態(tài)特征的是( )。
A.員工學習
B.員工自我保護機制
C.員工激勵
D.員工的成熟和發(fā)展
5. 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功能是( )。
A.實現(xiàn)勞動資源的配置
B.決定就業(yè)量與工資
C.解決生產什么的問題
D.解決如何生產的問題
6. 下列關于崗位評價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評價結果與任職者無關
B.崗位評價的結果和薪酬掛鉤
C.應讓員工積極參與到崗位評價工作中來
D.崗位評價的目的在于判定一個崗位的相對價值
7. 決策樹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決策;②計算期望值;③繪制樹形圖。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8. 人力資源預測的作用不包括( )。
A.提高組織的競爭力
B.有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C.有助于開拓市場空間
D.是實施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依據
9.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實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原則,即( )。
A.強制原則
B.裁決原則
C.合議原則
D.區(qū)分舉證責任原則
10. 企業(yè)調解委員會可以對勞動爭議進行調解,這種調解的特點不包括( )。
A.群眾性
B.合議性
C.自治性
D.非強制性
11. 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設計的程序包括:①工作分析;②理論驗證;③修改調整;④指標調查。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12. 在面試之前,已經有一個固定的框架對應聘者提問的方法稱為( )。
A.結構化面試
B.非結構化面試
C.半結構化面試
D.綜合面試
13. 在勞動爭議仲裁中,反映隸屬性關系的爭議事項,實行( )原則。
A.誰決定誰舉證
B.舉證倒置
C.誰反對誰舉證
D.誰主張誰舉證
14. 以下不屬于員工素質測評基本原理的是( )。
A.個體差異原理
B.同素異構原理
C.工作差異原理
D.人崗匹配原理
15. ( )是績效考評要素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A.崗位分析
B.工作描述
C.員工面談
D.崗位評價
16. 勞動爭議仲裁實行一個裁級( )裁決制度。
A.
B.兩次
C.三次
D.多次
17. 在課程設計文件中,以下不屬于大綱部分的內容的是( )。
A.教學資源
B.交付時間
C.資料結構
D.課程評估
18. 當經濟效益或個人業(yè)績表現(xiàn)發(fā)生變化時,企業(yè)所進行的薪資調整屬于( )。
A.獎勵性的調整
B.生活指數(shù)調整
C.工齡工資調整
D.特殊性的調整
19. ( )不屬于評估企業(yè)在培訓中所獲得成果的硬性指標。
A.成本節(jié)約
B.產量增加
C.廢品減少
D.態(tài)度轉變
20. ( )不是由考評者的主觀性帶來的。
A.暈輪誤差
B.自我中心效應
C.分布誤差
D.評價標準誤差
21. 對組織而言,績效管理的功能不包括( )。
A.組織發(fā)展的有力措施
B.規(guī)范員工的手段
C.提高生產效率的途徑
D.認識決策的基礎
22. 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定,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 )申請強制執(zhí)行。
A.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B.人民法院
C.勞動保障監(jiān)察大隊
D.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23. 以下關于勞動爭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存在勞動關系的情況下才會發(fā)生利益爭議
B.是否遵循法律規(guī)范和合同規(guī)范是勞動爭議的實質
C.勞動爭議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勞動關系主體的利益沖突
D.不存在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可能成為勞動爭議的當事人
24. 薪酬市場調查是為了保證企業(yè)薪酬的( )。
A.外部水平
B.內部水平
C.個人水平
D.結構水平
25. ( )是指在知覺他人時,知覺者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
A.對比效應
B.光環(huán)效應
C.投射效應
D.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