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唐古拉山之險,西北、北部和東北有阿爾金山、祁連山屏障,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本省地理位置介于東經(jīng)89°35′-103°04′,北緯313°9-39°19′之間。全省東西長為1,200多公里,南北寬度800多公里,面積721,197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僅次于新疆、西藏、內(nèi)蒙古,在29個省、市、自治區(qū)中居第四位。它的四周,北、東鄰甘肅省,東南接四川省,南和西南與西藏自治區(qū)毗連,西北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緊鄰,成為聯(lián)結(jié)西藏、新疆與內(nèi)地的紐帶,故在我國地理上占特殊位置。青海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地域遼闊,地勢高峻,與西藏自治區(qū)同稱為"世界屋脊"。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并有許多聳立于雪線之上高逾6,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緣高山環(huán)繞,壁立千仞。分別以4,000-6,000米以上的高度挺立于柴達木盆地、西寧盆地及青南高原之上,愈加襯托出高原崢嶸挺拔的雄偉氣勢。本省地貌復(fù)雜多樣,境內(nèi)橫亙著多條1,000公里以上的長大山脈,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脈大都終年積雪,廣布冰川。幾大山脈之間,鑲嵌著高原、盆地和谷地。全省點為昆侖山脈布喀達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點在民和縣下川口,海拔1,600米左右。境內(nèi)的山脈,西部極為高峻,向東傾斜降低,主要有東西向和南北向兩組,構(gòu)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地形可分為祁連山、柴達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區(qū)。
祁連山地:位于本省東北部,北于東鄰河西走廊,南靠柴達木盆地,由一系列北西西---南東東平行走向的褶皺----斷塊山脈與谷地組成。東西長達1,200公里,南北寬約250---400公里,面積11萬平方公里,西端及北緣伸入甘肅境內(nèi)。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上,景觀垂直分異顯著,格狀水系發(fā)達,5,000米以上山峰很多,西面地勢高,平行嶺谷緊密相間。4,500米以上的山峰和山谷常年覆蓋著積雪和冰川,現(xiàn)代冰川廣泛發(fā)育。從北向南有黑河等6個谷地,谷寬20-30公里。除南部有沙漠、戈壁外,多為4,200米以下的坡地。牧草生長良好,是重要的天然牧場。東段平行嶺谷少,山勢較低,海拔4,000米左右,僅冷龍嶺有冰川分布。谷地海拔2,500米上下,主要有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西寧盆地和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黃河谷地。谷地周圍的山脈高度多在4,000米左右,除少數(shù)山頭常年積雪外,大都有牧草生長,其陰濕腦山是優(yōu)良的牧場;河谷兩岸均有較寬的階地,氣候濕暖,土壤肥沃,為本省農(nóng)墾較早地區(qū)。柴達木盆地:位于本省西北部,周圍有阿爾金山、祁連山、昆侖山環(huán)繞,東西長約850公里,南北寬約300多公里,面積2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三大內(nèi)陸盆地。盆地海拔2,600---3,100米之間,是青藏高原陷落最深的地區(qū),系典型的封閉的高原盆地。
青南高原:是柴達木盆地、青海南山及貴德巴音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面積3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主要由昆侖山脈及其支脈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等組成,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山脈間的高原也多在4,000米以上,是本省的地區(qū)。常年積雪的山峰很多,冰川極其發(fā)育。高原西部和南部同藏北高原、川西北高原連成一片,高原面積相當(dāng)完整。 西寧市:西寧市現(xiàn)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區(qū)和大通縣,總面積為3,350平方公里,合502.5萬畝。其中,市區(qū)面積肥350平方公里(城區(qū)46平方公里),相當(dāng)于解放初的9個西寧市。 大通縣: 大通縣為多山地區(qū) ,北有達坂山 ,西為娘娘山,東有馬鞍山,境內(nèi)山戀重疊,溝壑縱模,山區(qū)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6.5%。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條件差異大,垂直分異變化明顯。海拔高度在于2,280-2,622米之間,最低處為后子河鄉(xiāng)的雙廟村,處是與門源交界的開南托頂。因高度、氣候、植被、土壤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特點的不同,全境地貌分為河谷階地、黃土地丘陵地、中山和高山(即川、淺、腦、高山)。
祁連山地:位于本省東北部,北于東鄰河西走廊,南靠柴達木盆地,由一系列北西西---南東東平行走向的褶皺----斷塊山脈與谷地組成。東西長達1,200公里,南北寬約250---400公里,面積11萬平方公里,西端及北緣伸入甘肅境內(nèi)。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上,景觀垂直分異顯著,格狀水系發(fā)達,5,000米以上山峰很多,西面地勢高,平行嶺谷緊密相間。4,500米以上的山峰和山谷常年覆蓋著積雪和冰川,現(xiàn)代冰川廣泛發(fā)育。從北向南有黑河等6個谷地,谷寬20-30公里。除南部有沙漠、戈壁外,多為4,200米以下的坡地。牧草生長良好,是重要的天然牧場。東段平行嶺谷少,山勢較低,海拔4,000米左右,僅冷龍嶺有冰川分布。谷地海拔2,500米上下,主要有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西寧盆地和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黃河谷地。谷地周圍的山脈高度多在4,000米左右,除少數(shù)山頭常年積雪外,大都有牧草生長,其陰濕腦山是優(yōu)良的牧場;河谷兩岸均有較寬的階地,氣候濕暖,土壤肥沃,為本省農(nóng)墾較早地區(qū)。柴達木盆地:位于本省西北部,周圍有阿爾金山、祁連山、昆侖山環(huán)繞,東西長約850公里,南北寬約300多公里,面積2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三大內(nèi)陸盆地。盆地海拔2,600---3,100米之間,是青藏高原陷落最深的地區(qū),系典型的封閉的高原盆地。
青南高原:是柴達木盆地、青海南山及貴德巴音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面積3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主要由昆侖山脈及其支脈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等組成,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山脈間的高原也多在4,000米以上,是本省的地區(qū)。常年積雪的山峰很多,冰川極其發(fā)育。高原西部和南部同藏北高原、川西北高原連成一片,高原面積相當(dāng)完整。 西寧市:西寧市現(xiàn)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區(qū)和大通縣,總面積為3,350平方公里,合502.5萬畝。其中,市區(qū)面積肥350平方公里(城區(qū)46平方公里),相當(dāng)于解放初的9個西寧市。 大通縣: 大通縣為多山地區(qū) ,北有達坂山 ,西為娘娘山,東有馬鞍山,境內(nèi)山戀重疊,溝壑縱模,山區(qū)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6.5%。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條件差異大,垂直分異變化明顯。海拔高度在于2,280-2,622米之間,最低處為后子河鄉(xiāng)的雙廟村,處是與門源交界的開南托頂。因高度、氣候、植被、土壤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特點的不同,全境地貌分為河谷階地、黃土地丘陵地、中山和高山(即川、淺、腦、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