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專業(yè)資格考試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備考資料,供大家學習參考。
1、出版的概念(三個要素)
a)出版是對作品進行編輯加工,使其具有適合于讀者消費的出版物內容的活動。
b)出版是對加工好的作品進行大量復制,使其具有能供讀者消費的某種載體形式的活動。
c)出版是將生產過程形成的出版物進行廣泛傳播的活動。
綜合而言,所謂出版,即指將作品編輯加工后,經過復制向公眾發(fā)行。
2、出版的形成條件
a)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形成出版的資源條件。
b)必須具備能對出版產品進行加工制作的生產條件。
c)必須具備廣泛組織出版物“公之于眾”的流通傳播條件。
d)必須具備由一定規(guī)模的消費需求構成的市場條件。
3、出版物的分類
報紙、期刊、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
4、期刊的定義
指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年、月順序編號,成冊的連續(xù)出版物。
5、增刊的要求
需刊印一次性增刊許可證編號,并在封面刊印正刊名稱和注明“增刊”,而且禁止用書號出版增刊。
6、圖書的定義
是用文字、圖片、聲音或其他符號,按一定的主題和結構組成一個獨立的整體,復制以向公眾發(fā)行的出版物。
7、封面、書名頁、前言、目次頁、正文、附錄的定義
8、主書名頁的位置與內容
9、附書名頁的位置與內容
10、音像制品的類型
錄音制品(錄音帶/唱片/激光唱盤)錄像制品(錄像帶/激光視盤)
11、電子出版物的類型
軟磁盤FD,只讀光盤CD=ROM,交互式光盤CD-I, 照片光盤PHOTO-CD,高密度只讀光盤DVD-ROM,集成光盤IC-CARD和新聞出版署認定的其它媒體形態(tài)。
12、電子出版物的特點
以數(shù)字代碼形式將圖文聲像等信息編輯加工后存儲在磁、光、電介質上,通過計算機或者具有類似功能的設備讀取使用,以表達思想,普及知識和積累文化并可復制發(fā)行的大眾傳播媒體。
13、出版物編碼系統(tǒng)的組成
包括中國標準書號,中國標準刊號以及中國標準音像制品編碼
14、中國標準書號的組成
由一個國際標準書號ISBN和一個分類次號組成。
15、中國標準書號校樣碼的計算
前9位數(shù)字依次以10~2加權之和并以11為模數(shù)計算的出,當10作為校檢碼時用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