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優(yōu)秀高中作文評語大全:教學摘要,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下作文評語,則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點睛之筆。然而,傳統(tǒng)的作文評語大多公式化、模式化。它不僅很難激發(fā)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和修改錯誤的積極性,更談不上對學生健康的寫作心態(tài)的引導和高尚人格的培養(yǎng)。為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注意評語的藝術性和人文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老師的評語中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寫作熱情。
“關鍵詞”:評語 藝術性 人文性
小議高中語文作文評語
《語文新課標》指出:“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BR> 現在的學生很怕寫作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給學生的作文評語“打擊有余,激勵不足”。很多教師的評語缺乏真情投入,不講求藝術,多是空話、套話。教師批改作文,不是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而是居高臨下的大加挑剔。這種傳統(tǒng)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但起不到指導作用,反而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禁錮了他們活躍的思維,使其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逐漸喪失。 “做人——作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作文評語必須改革,朝著“以做人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為契機教育學生邊作文邊做人。也就是說作文評語不僅要評價學生習作的優(yōu)劣,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習作者實際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通過長期的評語感染,領悟寫作技巧,磨練意志品質,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做人——作文”素質養(yǎng)成和和諧發(fā)展。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為學生的作文寫評語呢?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作文不但是學生作文能力的體現,也是其世界觀、人生觀的集中表現,所以教師的作文評語不但要在寫作方法上進行指導,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道德品質,為人處世等諸多方面進行引導。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低級和高級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是人的高需要。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作文評語中作為說教者的形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耐心的心靈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評價學生的文章,重要的除了要求他們寫得生動、形象、具體外,更要使他們喜歡學習、喜歡表達、喜歡寫作,覺得那是一種快樂。針對學生的心理,教師要用一種清新、親切的語句,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自覺性、自信心和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喜歡寫作,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寫作水平。我認為真正文質兼美的作文評語應該體現藝術性和人文性,讓老師良好的語言熏陶學生,這對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就此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讓評語充滿藝術性
愛迪生說過:“能打動人心靈的還是美?!弊匀幻馈⑺囆g美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師充滿感情,文學氣息較濃的優(yōu)美語言恰當地運用在作文評語中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催化寫作熱情,深化寫作認識,真可謂:語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以,作文評語也應講求藝術性,不妨也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一) 新的語言
語言貧乏,干癟乏味是作文評語的大忌,教師要根據學生具有新鮮好奇的特點,準確地譴詞造句,運用新鮮多彩的語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進行新的探求活動。例如:關于觀察的重要性,三次五次總是寫“要觀察”、“要仔細觀察”、“觀察要仔細”,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毫無吸引力。如果這次寫“美是到處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毕麓螌?“如果一面觀察一面思考,盡可能地讓多種器官參加活動,多看、多聽、多想、多觸摸,那么觀察所得會更全面準確?!?BR> 有位學生寫《小螃蟹的故事》,寫得惟妙惟肖,很富有生活情趣,后還得出了“小螃蟹橫走可愛,人要橫走就煩人了”的道理。如果教師看完文章,就大筆一揮,寫上什么“觀察仔細,語言生動,主題思想深刻”等等,顯然沒什么意義,學生也不愛看。不妨可以這樣評:自然界有許多小精靈,只要你仔細觀察它,它就會給你豐富的聯(lián)想和有益的啟迪。有人觀察蜜蜂,贊美它無私的奉獻精神;有人觀察螞蟻,佩服它勤勞的品格;而你觀察小螃蟹,喜歡它的倔強???這些小精靈可真給了我們不少啟迪,真像你說的一樣,螃蟹橫走可愛,人要橫走就煩人了。這是你發(fā)現的道理,大人也得佩服。
(二)進步的期待
由于傳統(tǒng)教學中對學生作文的過高要求,再加上教師評語的生硬刻板,使學生對作文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覺得作文是一件很難的事,很苦的事。其實,學生寫作文是初學初練,他們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缺點毛病自然很多,這是很正常的。教師不能用文學的標準去衡量學生,而應該懷著一顆期待的心,相信他們會進步,在評語中插入征詢意見式的語句暗示學生,老師正期待他用行動來回答。
例如:“字是人的臉,這次作文書寫有明顯進步,你的臉上也光彩多了。不過,你一向討厭的錯別字老跟著你,給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層陰影。我為你開一劑良方:不會寫的字問字典,寫完作文后,請教老師或同學,你愿意試一試嗎?”這顯然比簡單的一句“錯別字太多”或“請注意錯別字”效果要好多了。
一學生在《我和爸爸》一文中,語言空洞,條理不清,錯字連篇,某老師一跳而過,一個“閱”字了事。但這種做法只會導致學生破罐子破摔,使學生產生一種不良習慣:認為作文批改完全是教師的職責,寫完作文不檢查、不修改,作文發(fā)下后只看分數。因此,我就建議這位老師這樣下評語:“你和爸爸間的真摯情感令老師感動不已,如果能抓住爸爸對你的關心集中起來寫一寫,效果會更好,你不妨試一試?!笔聦嵶C明,這樣的批語收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對于上進心不強,作文應付的學生,可以用刺激性的語言下評語,對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形成較強的震撼作用。例如:“張明曾經和你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可現在,人家連續(xù)三次作文得優(yōu),而你12個錯別字,15個病句,夠悲慘了!你呀,你呀!不是沒本事,而是沒志氣!”責備中暗含著期待,無疑能激發(fā)起學生的上進心。
(三)心靈的回應
詩人何其芳曾說:“生活是多么的廣闊,生活是海洋?!弊魑牡脑慈獊碜杂谏畹狞c點滴滴,所以,在學生的作文里也難免要出現一些錯誤、怪異、扭曲的東西,對學生寫在作文里的不好的東西,教師也不能置若罔聞,視而不見。該批評的還得批評,對謬誤還要批判。但是訓罵、責打是一種批評,入情入理地去說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種批評。前者挫傷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會產生抵觸情緒或變得膽小起來,以后再也不會寫大家不高興看,但又是心里話的東西,從而導致他們離作文越來越遠,那顆幼小的心也會離老師越來越遠。
比如有一位學生在《車廂里的橄欖球隊》一文中傾訴了自己上學擠車的痛苦,他說:“我都11歲了,身高才1米30,我認為肯定是坐車時被擠的?!蔽恼潞笥謱懙?“唉!叔叔阿姨,你們不擠行嗎?你們的小寶貝不是也要長大嗎?你們就忍心讓他們永遠充當‘死球’嗎?市長伯伯們,你們能‘呼風喚雨’,怎么不來可憐我們這些小學生?你們不是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嗎,花朵怎么能這樣被踐踏?”
老師是這樣評的:我替那些大人對你說聲“對不起”。不知道這真誠的歉意是不是能慰平你那被扭曲了的心靈。我能想象你在等車時的焦急;被車撇下時的痛苦;擠在車內的窘迫。我也能理解你由此產生的怨恨。但我也要坦率地告訴你,老師也是這樣擠大的,老師還要告訴你,正如你以后會成長為一個瀟灑的小伙子一樣,我們這個社會一定會美好起來的,因為太陽下有陰影,但是更多的是陽光。
“對不起”表現了大人們的謙和;“老師也是這樣擠大的”實實在在的共鳴;“太陽底下有陰影,但更多的是陽光”落后是客觀的存在,而曙光就在前頭。
幾句肺腑之言,既是撫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孩子的心田,比起生硬的說教,不知要好上幾倍。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著眼于做人的引導,立足于寫作心態(tài)的矯正和師生情感的交流,采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語調,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生動評語中提高寫作能力,發(fā)展人格修養(yǎng),使他們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時也是享受生活,抒寫生活的方式。
二、讓評語充滿人文性
葉圣陶先生說:“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yōu)點,此意好?!备鶕~老的指點,在作文評語中必須堅持運用愛的效應。那么,如何在作文評語中運用愛的效應呢?我有以下三點主張:
(一)熱情的贊揚
我國文壇巨匠茅盾小學時代的兩本作文,作文中留下了老師充滿熱情的贊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薄扒俺踢h大未可限量,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边@些極富鼓舞性的評語,無疑給少年茅盾以極大的啟示和鼓勵,成了他在文學道路上奮進的動力。
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給他的語文老師的信中這樣寫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寫下激勵我不斷努力的話,我至今還記得,您說我會成為作家的話,是您的話讓我做起了作家夢,沒想到現在夢成真了,我要感謝您的鼓勵。”可見,有時老師在學生作文中寫下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無論是優(yōu)生、中等生還是差生,只要寫出了優(yōu)秀的習作或此次習作有明顯進步,就應該正面肯定習作的可貴之處,趁熱打鐵,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嘉可賀,又一篇佳作問世了!細致的內心活動描寫,巧妙的前后照應,證明你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從你的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21世紀的巴金!”這樣的評語既肯定了學生對作文技巧的靈活運用,又使學生體驗到作文成功的愉悅與滿足,讓他們覺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從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
“關鍵詞”:評語 藝術性 人文性
小議高中語文作文評語
《語文新課標》指出:“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BR> 現在的學生很怕寫作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給學生的作文評語“打擊有余,激勵不足”。很多教師的評語缺乏真情投入,不講求藝術,多是空話、套話。教師批改作文,不是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而是居高臨下的大加挑剔。這種傳統(tǒng)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但起不到指導作用,反而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禁錮了他們活躍的思維,使其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逐漸喪失。 “做人——作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作文評語必須改革,朝著“以做人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為契機教育學生邊作文邊做人。也就是說作文評語不僅要評價學生習作的優(yōu)劣,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習作者實際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通過長期的評語感染,領悟寫作技巧,磨練意志品質,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做人——作文”素質養(yǎng)成和和諧發(fā)展。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為學生的作文寫評語呢?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作文不但是學生作文能力的體現,也是其世界觀、人生觀的集中表現,所以教師的作文評語不但要在寫作方法上進行指導,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道德品質,為人處世等諸多方面進行引導。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低級和高級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是人的高需要。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作文評語中作為說教者的形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耐心的心靈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評價學生的文章,重要的除了要求他們寫得生動、形象、具體外,更要使他們喜歡學習、喜歡表達、喜歡寫作,覺得那是一種快樂。針對學生的心理,教師要用一種清新、親切的語句,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自覺性、自信心和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喜歡寫作,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寫作水平。我認為真正文質兼美的作文評語應該體現藝術性和人文性,讓老師良好的語言熏陶學生,這對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就此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讓評語充滿藝術性
愛迪生說過:“能打動人心靈的還是美?!弊匀幻馈⑺囆g美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師充滿感情,文學氣息較濃的優(yōu)美語言恰當地運用在作文評語中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催化寫作熱情,深化寫作認識,真可謂:語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以,作文評語也應講求藝術性,不妨也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一) 新的語言
語言貧乏,干癟乏味是作文評語的大忌,教師要根據學生具有新鮮好奇的特點,準確地譴詞造句,運用新鮮多彩的語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進行新的探求活動。例如:關于觀察的重要性,三次五次總是寫“要觀察”、“要仔細觀察”、“觀察要仔細”,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毫無吸引力。如果這次寫“美是到處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毕麓螌?“如果一面觀察一面思考,盡可能地讓多種器官參加活動,多看、多聽、多想、多觸摸,那么觀察所得會更全面準確?!?BR> 有位學生寫《小螃蟹的故事》,寫得惟妙惟肖,很富有生活情趣,后還得出了“小螃蟹橫走可愛,人要橫走就煩人了”的道理。如果教師看完文章,就大筆一揮,寫上什么“觀察仔細,語言生動,主題思想深刻”等等,顯然沒什么意義,學生也不愛看。不妨可以這樣評:自然界有許多小精靈,只要你仔細觀察它,它就會給你豐富的聯(lián)想和有益的啟迪。有人觀察蜜蜂,贊美它無私的奉獻精神;有人觀察螞蟻,佩服它勤勞的品格;而你觀察小螃蟹,喜歡它的倔強???這些小精靈可真給了我們不少啟迪,真像你說的一樣,螃蟹橫走可愛,人要橫走就煩人了。這是你發(fā)現的道理,大人也得佩服。
(二)進步的期待
由于傳統(tǒng)教學中對學生作文的過高要求,再加上教師評語的生硬刻板,使學生對作文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覺得作文是一件很難的事,很苦的事。其實,學生寫作文是初學初練,他們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缺點毛病自然很多,這是很正常的。教師不能用文學的標準去衡量學生,而應該懷著一顆期待的心,相信他們會進步,在評語中插入征詢意見式的語句暗示學生,老師正期待他用行動來回答。
例如:“字是人的臉,這次作文書寫有明顯進步,你的臉上也光彩多了。不過,你一向討厭的錯別字老跟著你,給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層陰影。我為你開一劑良方:不會寫的字問字典,寫完作文后,請教老師或同學,你愿意試一試嗎?”這顯然比簡單的一句“錯別字太多”或“請注意錯別字”效果要好多了。
一學生在《我和爸爸》一文中,語言空洞,條理不清,錯字連篇,某老師一跳而過,一個“閱”字了事。但這種做法只會導致學生破罐子破摔,使學生產生一種不良習慣:認為作文批改完全是教師的職責,寫完作文不檢查、不修改,作文發(fā)下后只看分數。因此,我就建議這位老師這樣下評語:“你和爸爸間的真摯情感令老師感動不已,如果能抓住爸爸對你的關心集中起來寫一寫,效果會更好,你不妨試一試?!笔聦嵶C明,這樣的批語收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對于上進心不強,作文應付的學生,可以用刺激性的語言下評語,對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形成較強的震撼作用。例如:“張明曾經和你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可現在,人家連續(xù)三次作文得優(yōu),而你12個錯別字,15個病句,夠悲慘了!你呀,你呀!不是沒本事,而是沒志氣!”責備中暗含著期待,無疑能激發(fā)起學生的上進心。
(三)心靈的回應
詩人何其芳曾說:“生活是多么的廣闊,生活是海洋?!弊魑牡脑慈獊碜杂谏畹狞c點滴滴,所以,在學生的作文里也難免要出現一些錯誤、怪異、扭曲的東西,對學生寫在作文里的不好的東西,教師也不能置若罔聞,視而不見。該批評的還得批評,對謬誤還要批判。但是訓罵、責打是一種批評,入情入理地去說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種批評。前者挫傷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會產生抵觸情緒或變得膽小起來,以后再也不會寫大家不高興看,但又是心里話的東西,從而導致他們離作文越來越遠,那顆幼小的心也會離老師越來越遠。
比如有一位學生在《車廂里的橄欖球隊》一文中傾訴了自己上學擠車的痛苦,他說:“我都11歲了,身高才1米30,我認為肯定是坐車時被擠的?!蔽恼潞笥謱懙?“唉!叔叔阿姨,你們不擠行嗎?你們的小寶貝不是也要長大嗎?你們就忍心讓他們永遠充當‘死球’嗎?市長伯伯們,你們能‘呼風喚雨’,怎么不來可憐我們這些小學生?你們不是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嗎,花朵怎么能這樣被踐踏?”
老師是這樣評的:我替那些大人對你說聲“對不起”。不知道這真誠的歉意是不是能慰平你那被扭曲了的心靈。我能想象你在等車時的焦急;被車撇下時的痛苦;擠在車內的窘迫。我也能理解你由此產生的怨恨。但我也要坦率地告訴你,老師也是這樣擠大的,老師還要告訴你,正如你以后會成長為一個瀟灑的小伙子一樣,我們這個社會一定會美好起來的,因為太陽下有陰影,但是更多的是陽光。
“對不起”表現了大人們的謙和;“老師也是這樣擠大的”實實在在的共鳴;“太陽底下有陰影,但更多的是陽光”落后是客觀的存在,而曙光就在前頭。
幾句肺腑之言,既是撫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孩子的心田,比起生硬的說教,不知要好上幾倍。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著眼于做人的引導,立足于寫作心態(tài)的矯正和師生情感的交流,采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語調,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生動評語中提高寫作能力,發(fā)展人格修養(yǎng),使他們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時也是享受生活,抒寫生活的方式。
二、讓評語充滿人文性
葉圣陶先生說:“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yōu)點,此意好?!备鶕~老的指點,在作文評語中必須堅持運用愛的效應。那么,如何在作文評語中運用愛的效應呢?我有以下三點主張:
(一)熱情的贊揚
我國文壇巨匠茅盾小學時代的兩本作文,作文中留下了老師充滿熱情的贊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薄扒俺踢h大未可限量,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边@些極富鼓舞性的評語,無疑給少年茅盾以極大的啟示和鼓勵,成了他在文學道路上奮進的動力。
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給他的語文老師的信中這樣寫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寫下激勵我不斷努力的話,我至今還記得,您說我會成為作家的話,是您的話讓我做起了作家夢,沒想到現在夢成真了,我要感謝您的鼓勵。”可見,有時老師在學生作文中寫下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無論是優(yōu)生、中等生還是差生,只要寫出了優(yōu)秀的習作或此次習作有明顯進步,就應該正面肯定習作的可貴之處,趁熱打鐵,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嘉可賀,又一篇佳作問世了!細致的內心活動描寫,巧妙的前后照應,證明你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從你的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21世紀的巴金!”這樣的評語既肯定了學生對作文技巧的靈活運用,又使學生體驗到作文成功的愉悅與滿足,讓他們覺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從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