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20分)
1. 下列哪一個觀點是亞里士多德的思想?(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學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諧發(fā)展和年齡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 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
A.針對性
B.邏輯性
C.知識性
D.創(chuàng)造性
3.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體現(xiàn)了( )的教育目的觀。
A.教育無目的論
B.社會本位論
C.科學本位論
D.個人本位論
4.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突發(fā)性事件(例如化學實驗事故)作出迅速、恰當?shù)奶幚肀环Q為“教育機智”。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 )特點。
A.復雜性
B.示范性
C.創(chuàng)造性
D.長期性
5. 在呈現(xiàn)某一事物時,交替變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該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不斷變化,本質特征保持不變,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這種方式被稱為( )。
A.直觀教學
B.啟發(fā)教學
C.比較
D.變式
6. 當一個人的思維發(fā)展處于“每個人對問題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時,其思維發(fā)展處于( )。
A.二元論階段
B.多元論階段
C.相對論階段
D.約定論階段
7.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這句話體現(xiàn)的課程理念是( )。
A.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收獲
B.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C.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D.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
8. 與一般身體鍛煉相比,學校體育更具有( )。
A.隨意性
B.娛樂性
C.自覺性
D.系統(tǒng)性
9. 我們常說的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其標準是根據(jù)心理健康三層面中的哪一層的標準?( )A.非病狀態(tài)
B.良好適應狀態(tài)
C.理想狀態(tài)
D.正常狀態(tài)
10. 教師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種途徑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閱讀、合作、行動研究
C.學習、討論、創(chuàng)新
D.興趣、發(fā)現(xiàn)、研討
11. 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屬于( )。
A.道德認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2. 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有相應的側重點,其中,小學階段的德育重點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B.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實踐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與指導
D.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與確立
13. 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是( )。
A.性格
B.氣質
C.能力
D.興趣
14. 小學生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一些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讀錯,如把“入口”讀成“八口”,這說明小學生(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記憶能力不深刻
D.思維能力有欠缺
15. 一名教師在走到安靜的課堂門口故意咳嗽兩聲,目的是引起學生的( )。
A.無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隨意注意
16. 進城務工的張某夫婦超計劃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滿六歲,由于沒有準生證,他們臨時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學及當?shù)亟逃志芙^接受孩子入學。學校和教育局的行為違反了(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法》
17. 西方早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的是( )。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盧梭
18. 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的是( )。
A.加涅
B.羅森塔爾
C.戴爾
D.波斯納
19. 對問題解決起啟發(fā)作用的是( )。
A.原型
B.功能固著
C.遷移
D.變式
20.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的方法是( )。
A.故事引趣法
B.觀察教學法
C.情境教學法
D.引導聯(lián)想法
二、多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1. 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的過程包括( )。
A.注意過程 B.保持過程 C.復制過程
D.動機過程 E.識記過程
2. 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學派的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三個中心”,即( )。
A.教師中心 B.活動中心 C.兒童中心
D.課堂中心 E.書本中心
3. 下面關于新課程標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B.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時代的聯(lián)系
C.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D.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E.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4. 陳述性記憶處理陳述性知識,如( ) 。
A.字詞 B.人名 C.時間 D.觀念
E.怎樣騎車
5. 聯(lián)結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
A.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 B.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lián)結
C.強化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D.認知結構是學習的基礎
E.習慣是反復練習與強化的結果
6. 培養(yǎng)學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設班集體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班主任應做到( )。
A.嚴格要求 B.培養(yǎng)輿論
C.耐心引導 D.注意學生集體領導機構的經(jīng)常變動
E.保持教師的絕對權威
7. 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主要內容有( )。
A.教育觀念現(xiàn)代化 B.教育內容現(xiàn)代化
C.教育管理現(xiàn)代化 D.教育方法現(xiàn)代化
E.教育設備現(xiàn)代化
8. 張某作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權利有( )。
A.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
B.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C.成績進步時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
D.成績優(yōu)異時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9. 班上有很多學生迷戀網(wǎng)絡,班主任組織了一個主題班會,題目是“我與網(wǎng)絡”,班上同學們積極發(fā)言,深刻認識到了網(wǎng)絡的優(yōu)點和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題班會的選擇應注意( )。 (武漢市)
A.適合性
B.創(chuàng)造性
C.趣味性
D.知識性
10. 影響青少年智力發(fā)展的因素有( )。
A.性別
B.年齡
C.環(huán)境
D.遺傳
三、判斷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1.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 )
2.在讀書時,遇到殘缺的字能夠根據(jù)經(jīng)驗將其補上,這體現(xiàn)了知覺的整體性。( )
3.苛勒的頓悟說與桑代克的試誤說是相互獨立與排斥的。 ( )
4. 小學兒童行為規(guī)范訓練還應適合其年齡特征,高年級應側重社會公德、意志品格和愛國意識的教育。 ( )
5.我國現(xiàn)在實行的義務教育的年限是6年。( )
6. 有人記得快,有人記得慢;有人擅長想象,有人善于思考。這反映了人的能力差異。 ( )
7.“知之深,則愛之切”說明情依附于認識過程。 ( )
8.腦是產(chǎn)生心理的前提。( )
9.“側耳傾聽”“舉目凝視”“屏息”等現(xiàn)象都是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 ( )
10.中小學的教育任務是升入高一級的學校。( )
四、簡答題 (每小題5分,共15分)
1.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遷移應注意什么? 2.如何理解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3.教學的任務是什么?
五、論述題 (每小題10分,共20分)
1. 聯(lián)系實際,談談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的意義與具體內容。
2. 試述學生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方式。
六、作文 (25分)
關于學,古人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關于教,古人云:“有教無類。”根據(jù)上述材料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 1.選取角度,題目自擬;
2.論點鮮明,有說服力;
3.800字以上。
1. 下列哪一個觀點是亞里士多德的思想?(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學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諧發(fā)展和年齡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 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
A.針對性
B.邏輯性
C.知識性
D.創(chuàng)造性
3.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體現(xiàn)了( )的教育目的觀。
A.教育無目的論
B.社會本位論
C.科學本位論
D.個人本位論
4.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突發(fā)性事件(例如化學實驗事故)作出迅速、恰當?shù)奶幚肀环Q為“教育機智”。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 )特點。
A.復雜性
B.示范性
C.創(chuàng)造性
D.長期性
5. 在呈現(xiàn)某一事物時,交替變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該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不斷變化,本質特征保持不變,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這種方式被稱為( )。
A.直觀教學
B.啟發(fā)教學
C.比較
D.變式
6. 當一個人的思維發(fā)展處于“每個人對問題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時,其思維發(fā)展處于( )。
A.二元論階段
B.多元論階段
C.相對論階段
D.約定論階段
7.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這句話體現(xiàn)的課程理念是( )。
A.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收獲
B.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C.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D.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
8. 與一般身體鍛煉相比,學校體育更具有( )。
A.隨意性
B.娛樂性
C.自覺性
D.系統(tǒng)性
9. 我們常說的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其標準是根據(jù)心理健康三層面中的哪一層的標準?( )A.非病狀態(tài)
B.良好適應狀態(tài)
C.理想狀態(tài)
D.正常狀態(tài)
10. 教師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種途徑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閱讀、合作、行動研究
C.學習、討論、創(chuàng)新
D.興趣、發(fā)現(xiàn)、研討
11. 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屬于( )。
A.道德認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2. 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有相應的側重點,其中,小學階段的德育重點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B.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實踐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與指導
D.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與確立
13. 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是( )。
A.性格
B.氣質
C.能力
D.興趣
14. 小學生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一些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讀錯,如把“入口”讀成“八口”,這說明小學生(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記憶能力不深刻
D.思維能力有欠缺
15. 一名教師在走到安靜的課堂門口故意咳嗽兩聲,目的是引起學生的( )。
A.無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隨意注意
16. 進城務工的張某夫婦超計劃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滿六歲,由于沒有準生證,他們臨時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學及當?shù)亟逃志芙^接受孩子入學。學校和教育局的行為違反了(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法》
17. 西方早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的是( )。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盧梭
18. 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的是( )。
A.加涅
B.羅森塔爾
C.戴爾
D.波斯納
19. 對問題解決起啟發(fā)作用的是( )。
A.原型
B.功能固著
C.遷移
D.變式
20.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的方法是( )。
A.故事引趣法
B.觀察教學法
C.情境教學法
D.引導聯(lián)想法
二、多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1. 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的過程包括( )。
A.注意過程 B.保持過程 C.復制過程
D.動機過程 E.識記過程
2. 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學派的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三個中心”,即( )。
A.教師中心 B.活動中心 C.兒童中心
D.課堂中心 E.書本中心
3. 下面關于新課程標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B.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時代的聯(lián)系
C.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D.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E.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4. 陳述性記憶處理陳述性知識,如( ) 。
A.字詞 B.人名 C.時間 D.觀念
E.怎樣騎車
5. 聯(lián)結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
A.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 B.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lián)結
C.強化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D.認知結構是學習的基礎
E.習慣是反復練習與強化的結果
6. 培養(yǎng)學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設班集體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班主任應做到( )。
A.嚴格要求 B.培養(yǎng)輿論
C.耐心引導 D.注意學生集體領導機構的經(jīng)常變動
E.保持教師的絕對權威
7. 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主要內容有( )。
A.教育觀念現(xiàn)代化 B.教育內容現(xiàn)代化
C.教育管理現(xiàn)代化 D.教育方法現(xiàn)代化
E.教育設備現(xiàn)代化
8. 張某作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權利有( )。
A.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
B.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C.成績進步時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
D.成績優(yōu)異時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9. 班上有很多學生迷戀網(wǎng)絡,班主任組織了一個主題班會,題目是“我與網(wǎng)絡”,班上同學們積極發(fā)言,深刻認識到了網(wǎng)絡的優(yōu)點和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題班會的選擇應注意( )。 (武漢市)
A.適合性
B.創(chuàng)造性
C.趣味性
D.知識性
10. 影響青少年智力發(fā)展的因素有( )。
A.性別
B.年齡
C.環(huán)境
D.遺傳
三、判斷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1.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 )
2.在讀書時,遇到殘缺的字能夠根據(jù)經(jīng)驗將其補上,這體現(xiàn)了知覺的整體性。( )
3.苛勒的頓悟說與桑代克的試誤說是相互獨立與排斥的。 ( )
4. 小學兒童行為規(guī)范訓練還應適合其年齡特征,高年級應側重社會公德、意志品格和愛國意識的教育。 ( )
5.我國現(xiàn)在實行的義務教育的年限是6年。( )
6. 有人記得快,有人記得慢;有人擅長想象,有人善于思考。這反映了人的能力差異。 ( )
7.“知之深,則愛之切”說明情依附于認識過程。 ( )
8.腦是產(chǎn)生心理的前提。( )
9.“側耳傾聽”“舉目凝視”“屏息”等現(xiàn)象都是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 ( )
10.中小學的教育任務是升入高一級的學校。( )
四、簡答題 (每小題5分,共15分)
1.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遷移應注意什么? 2.如何理解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3.教學的任務是什么?
五、論述題 (每小題10分,共20分)
1. 聯(lián)系實際,談談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的意義與具體內容。
2. 試述學生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方式。
六、作文 (25分)
關于學,古人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關于教,古人云:“有教無類。”根據(jù)上述材料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 1.選取角度,題目自擬;
2.論點鮮明,有說服力;
3.8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