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理論試題(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6道小題,每小題l分,共16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 “美德即知識”是( )的論點。
    A.孔子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
    2. 提出了道德發(fā)展的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后習俗水平的是( )。
    A.蘇霍姆林斯基
    B.皮亞杰
    C.埃里克森
    D.科爾伯格
    3. 性惡論是( )的觀點。
    A.老子
    B. 孔子
    C.孟子
    D. 荀子
    4. ( )被認為是教育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
    A.華生
    B.斯金納
    C.桑代克
    D.班杜拉
    5. ( )又稱為工作記憶。
    A.瞬時記憶
    B.短時記憶
    C.長時記憶
    D.感覺記憶
    6. 威特金將人的認知方式分為( )。
    A.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
    B. 反思型和沖動型
    C.整體型和系列型
    D.內傾型和外向型
    7. 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學習進展情況的評定是( )。
    A.診斷性評定
    B.形成性評定
    C.終結性評定
    D.發(fā)展性評定
    8. 科舉制產生于( )。
    A.晉
    B.隋
    C.唐
    D.宋
    9. 在西方教育,被認為是現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爾巴特
    B.盧梭
    C.洛克
    D.杜威
    10.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模仿,這是誰的觀點?( )
    A.利托爾諾
    B.孟祿
    C.馬克思
    D.高爾頓
    11.美育即( )。
    A.審美教育
    B.藝術教育
    C.社會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12.主張心理學應該采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的心理學流派是( )。
    A.構造主義學派
    B.機能主義學派
    C.精神分析學派
    D.人本主義學派
    13.下列屬于匱乏性需要的是( )。
    A.道德的需求
    B.創(chuàng)造力的需求
    C.食物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4.能夠為人的身心發(fā)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遺傳素質
    C.環(huán)境
    D.教育
    15.按照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化水平進行劃分,學習遷移可以分為( )。
    A.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B.正遷移與橫向遷移
    C.普通遷移與特殊遷移
    D.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16.下列測驗不屬于人格測驗的是( )。
    A.人格調查表
    B.興趣測驗
    C. 成就動機測驗
    D.成就測驗
    二、填空題(每空l分,共15分。請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7.在北京大學改革中,蔡元培貫徹了“_______、_______”的辦學原則。
    18.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_______、_______兩面大旗。
    19.奧蘇貝爾學習理論中,“蔬菜”作為“菠菜”和“豌豆”的_______概念。
    20.教育目的規(guī)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是培養(yǎng)人的_______規(guī)格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一個總的要求。培養(yǎng)目標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_______教育機構的具體化。
    21.有意識記又叫隨意識記,是指事先有_______的目的、任務,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需要做一定的_______的識記。
    22.高級的社會性情感可以分為三種,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3.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fā)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 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_______。
    24.根據反映活動的形式不同,知識可以分為_______知識和_______知識。
    三、辨析題(本大題共3道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25.教育研究的對象是各種教育現象。
    26.個別化教學就是個別教學。
    27.平衡化是指靜止的狀態(tài)。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28.形成性評價
    29.學生觀
    30.遺忘
    31.學習遷移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2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
    32.請簡要回答學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33.簡述教師反思教學經驗的幾個階段。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道小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
    34.論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途徑。
    35.簡述如何在教學中促進遷移。
    七、教育寫作題(16分)
    36.“5?12”大地震中出現的“范跑跑事件”帶來了巨大的反響,并由此引發(fā)的“道德底線”、教師權利與義務等問題成為了爭論的熱點。轟動一時的“范跑跑事件”源于教師范美忠博客中的文章,范美忠提及在地震時甩下學生自己逃生,因而被網友稱為“范跑跑”。
    請你就對該事件的看法進行寫作,文體不限,詩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