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親子教育:揭秘小寶貝愛發(fā)脾氣的5大原因

字號:

寶寶愛發(fā)脾氣的5大原因
    原因之一:吸引父母的注意
    有時父母正在忙于別的事時,寶寶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會借故哭鬧。這時如果有可能的話,父母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寶寶玩一會兒。
    原因之二:為了達到目的
    如果得不到某種玩具、食物或外出游玩的機會等,就會通過哭鬧來達到目的。寶寶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以前有過成功的先例,所以寶寶若是第一次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必須堅決制止,絕不姑息。若已形成了習慣,要糾正也不算晚,方法是對寶寶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堅持到底,對寶寶的哭鬧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可采取“忽視”的辦法,即任其哭鬧。寶寶有了幾次“失敗”的經(jīng)歷后,這種習慣會慢慢消失的。
    原因之三:受父母影響
    如果父母的脾氣本來就不好,寶寶也不會好到哪里去。此外,父母教育態(tài)度不一,一個管教,一個袒護,這會使覺得寶寶有了“靠山”,也會出現(xiàn)無所顧忌、動輒哭鬧的現(xiàn)象。對于這種情況,就只能要求父母首先從自身做起了。
    原因之四:逃避責任
    寶寶犯了錯,怕受到父母的責罰,就以哭鬧來轉(zhuǎn)移其注意力。對這種情況要區(qū)別對待:若是寶寶無意中犯的錯,父母就不必責怪他,告訴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的錯誤,則還是要進行批評,讓他認識到哭鬧并不能逃避責任。
    原因五:感到恐懼或受到傷害
    無論兒童還是成年人,大部分憤怒來源于恐懼。當一個人感覺受到威脅,無論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還是價值觀受到威脅,都會本能地感到恐懼,繼而轉(zhuǎn)化為脾氣,宣泄出來。
     孩子之間有些爭斗,是正常的。有時候孩子會在這種爭斗中受到傷害,有些孩子則比較容易感覺自己受“欺負”了。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孩子鬧情緒、發(fā)脾氣。
    面對愛發(fā)脾氣的寶寶 父母有妙招
    妙招一:聽聽孩子是怎么想的
    很多時候,傾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對于“牛寶寶”來說,在那些與她有關(guān)的事情上,多聽她的意見,是讓孩子卸下敵意的好方法。比如說在公園散步的時候,寶寶突然要喝水,而這時候水又喝完了,寶媽就不妨讓寶寶自己想想辦法“沒有水了,那我們怎么辦呢”、“我們回家喝好不好呢”,類似這樣,讓寶寶自己想辦法,而不是寶媽說了算,這也是對付“牛寶寶”的一種有效方式。
    注意:千萬不要和“牛寶寶”硬碰硬,不然肯定是一個難以收場的結(jié)果。
    妙招二:寶媽避免情緒失控
    其實“牛寶寶”之所以倔強,與寶媽的態(tài)度關(guān)系很大,寶媽如果總是擺出絕對權(quán)威,不尊重孩子,不給孩子“自主權(quán)”的架勢,孩子就會心生不服。因此,寶媽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對孩子加以肯定或誘導,相信寶寶也會被你的情緒所感染。
    注意:在跟寶寶交鋒時,寶媽如果情緒失控,孩子就越堅持己見,所以寶媽一定要先穩(wěn)住。
    妙招三:適當轉(zhuǎn)移注意力
    當你感覺“牛寶寶”開始浮躁不安時,可以用她感興趣的事物吸引他,轉(zhuǎn)移她即將爆發(fā)的牛脾氣。比如:“媽媽今天聽到一個好聽的故事,快點過來,媽媽講給你聽”或“媽媽有一顆很好吃的糖,要給一個乖寶寶吃哦”等等。
    注意:寶媽越是就事論事,寶寶的牛脾氣就越強烈,何不來個聲東擊西呢?
    妙招四:不過于遷就孩子
    即使再多的策略和招數(shù),有時還會覺得對付“牛寶寶”是一場耐力戰(zhàn),如果所有的寬容、理解、尊重或民主都不能奏效時,寶媽也不要忘記行使你為人父母的權(quán)利。
     比如寶寶坐在樓梯口十幾分鐘不上來,寶媽在保證寶寶安全的情況下,先讓寶寶盡情的坐在那吧。等她坐累了,不妨再來個軟硬兼施,先抱上樓再來個好言相勸,相信這時候的寶寶是肯定能聽進去的。
    注意:在為“牛寶寶”立規(guī)矩時,既不要抹平她的棱角,也不要過于遷就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感嘆她有多倔多不聽話,這樣不但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利于幫助你的“牛寶寶”。
    妙招五:寶媽要以身作則
    在改變“牛寶寶”的同時,寶媽也不要忘了給寶寶樹立榜樣哦。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可以適當?shù)母淖兿伦约旱男蜗?,盡量不要固執(zhí)己見,也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一件事情是有很多個解決辦法的。
    注意:“牛寶寶”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只是寶媽及時示范一個榜樣的作用,相信時間久了,“牛寶寶”也會不自覺的被你影響。
    總之,對付“牛寶寶”要講策略,千萬不要針尖對麥芒,不僅不能達到目的,也不利孩子的成長。也不能怕麻煩而去找什么一勞永逸的教育法,說到底還是那句話:耐心耐心再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