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三回讀后感100字匯總

字號: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nèi)容感悟。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水滸傳第三回讀后感100字篇一
    《水滸傳》中我最喜歡武松。有勇有謀,為人仗義。雖然粗魯,但是他是該出魯?shù)臅r候出魯,對惡人不放過對好人自然也不錯殺,喜歡幫助別人,為民除害。武松幫人幫到底,做了就敢于承擔(dān),不連累他人,做了就不后悔,幫了就幫到底,敢打敢拼,不顧一切。這一切使我十分敬佩。
    《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可以稱得上重情重義。我們生活中很少人做到“義”這點,都是忘恩負義,當然,也不是說所有人都這樣,現(xiàn)實中有些人得到好處就跑,有時候還搶占、欺騙,但故事中一百零八位好漢不同,他們不貪圖小便宜,不侵占別人的東西,反而幫老百姓奪回被搶到侵占的東西,他們不輕易騙人、撒謊,可以為別人赴湯蹈火,對兄弟義氣,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換取別人的性命,現(xiàn)在的社會幾乎沒人能做到以命換命。所以,現(xiàn)在的社會很少人做到重情重義這一點。
    《水滸傳》中有一個較大的缺點,就是對社會女性的歧視,書中寫女性都是以“_婦”、“潑婦”、“母夜叉”、“母大蟲”這樣的稱呼寫女性。不過,作為古代文學(xué)有名的作品,他有其意義,有著不同估量的價值。
    水滸傳第三回讀后感100字篇二
    《水滸傳》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從各位英雄的個人經(jīng)歷開始講述,由個人的覺醒走上了聯(lián)合反抗的道路,發(fā)展成為盛大的農(nóng)民起義隊伍的過程。它講述了一殘酷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當統(tǒng)治階級不顧及農(nóng)民的意愿后農(nóng)民也將覺醒起義,反抗暴政的事實。它體現(xiàn)出了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謳歌了敢于對抗暴政的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的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
    《水滸傳》以贓官高俅的故事作為開端,揭露了北宋末年官僚結(jié)黨營私的腐敗現(xiàn)象,以此為引線引出了各種贓官污吏和惡霸和迫于官僚和惡霸的逼迫不得不鋌而走險,反抗政府的各路英雄好漢,組成了這一壯烈而精彩的故事。
    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是英雄不假,但是他們也并不是完美的。他們之中有擅長偷雞摸狗的梁上君子時遷,也有做事不過腦子視人命如草芥的李逵等等行為并不完全正派的好漢,畢竟他們大部分都是無識的農(nóng)民、亡命之徒??墒撬麄冇杏職馓岢龇纯?,并且實施了行動,這點無需質(zhì)疑,也因此他們被后人稱贊。
    只不過在《水滸傳》的最后,梁山老大宋江選擇了接受朝廷的招安,主題從“義”變成了“忠”。這群朝廷眼中為“叛賊”的好漢們的結(jié)局是什么呢?果然還是只有“卸磨殺驢”這一選項了吧。梁山的一百單八將死的死傷的傷,潰不成軍,最終迎來了失敗的結(jié)局。
    這一結(jié)局無非是令人遺憾的,但正是這叫人扼腕的悲傷結(jié)果使世人銘記下了這些好漢的英雄故事,成為四大名著之一,傳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