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上冊課內(nèi)閱讀練習(xí)題及答案

字號:

(一) 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xué)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nèi)。
     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初得到,為心愛的寶書。
     1.“我”沒有對阿長說起《山海經(jīng)》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試用原文回答。
     答:
     2.當(dāng)長媽媽把一包書遞給我時,“高興地說”的原因是 。
     3.為什么“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答:
     4.“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神力”指什么?
     答:
     5.從阿長給“我”買《山海經(jīng)》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答:
    6.選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動是發(fā)展變化的,試寫出其變化軌跡。
    答:
    7.請說一說畫“ ”線句子的含義。
    答: 。
    答案:1.知道她并非學(xué)者,說了也無益。 2.能滿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3.“我”被她的熱忱深深地打動了。 4.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5.對“我”極其疼愛,表明她善良樸實。6.不抱任何希望——驚訝和震撼——心生敬意 7.這是議論句,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8.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念: ②但:
    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與“相與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貧者語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帳中 D.生于淮北則為枳
    10.找出文中的一處比喻,這處比喻的本體是 ,喻體是 ,相似點是 。
     11.《記承天寺夜游》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結(jié)合這一背景,體會結(jié)尾一句的豐富內(nèi)涵,試回答:
    ①“閑人”之“少”實為 的人少,作者的嘆息表達了對 之人的不滿。
    ②兩問一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矛盾心情?
    答: 。
    答案:8.①想到,考慮 ②只,只是 9.B 10.院中月光 積水 空明(澄澈清明) 11.①淡泊名利、流連自然。 忙于投機鉆營的“不閑”
    ②不得不做“閑人”的無奈和不甘心做“閑人”的積極進取之間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三)①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xué)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②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③“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
    ④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nèi)。
    ⑤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⑥這四本書,乃是我初得到,為心愛的寶書。
    12.用“|”線給選段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3.聯(lián)系上下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的意思是:
    14.當(dāng)阿長把《山海經(jīng)》買來給“我”時,我的心理活動是:
    15.“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中“神力”指 表現(xiàn)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6.請到圖書館查閱《山海經(jīng)》聯(lián)系自身感受,想想為何童年的魯迅這么深愛它?
    答案:12.①|(zhì)②③④⑤|⑥ 13.“我”被阿長的熱忱深深的打動了 14.由震驚到敬意,對阿長說的話有創(chuàng)意即可 15.“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做成功”,表現(xiàn)了作者對阿長的敬佩與愛戴 16.語句通暢,意思表達清楚即可。
    (四)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jié)著一層,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shù)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BR>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BR>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BR>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zhuǎn)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dān)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墒俏液ε碌煤苛?。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7.用一句話概括選段的內(nèi)容。
    18.選段描寫老王主要運用了 描寫和 描寫。表現(xiàn)了老王
    19.第一段中劃線的句子與后文相照應(yīng)的句子是:
    20.后一段中說“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害怕” 表現(xiàn)了作者
    21.請從肖像描寫的角度,在所學(xué)的課文中找出一個類似的人物描寫的句子。
    答案:17.老王帶病給“我”送香油、雞蛋 18.外貌描寫 語言描寫 表現(xiàn)老王那骨瘦如柴、身體虛弱、病得奄奄一息的樣子 19.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 20.老王的虛弱的身體禁不住生活的壓力 善良 21.可以從《故鄉(xiāng)》《我的叔于勒》》《賣蟹》等課文中查閱
    (五)[甲文]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年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qū)捈s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lián)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聯(lián),這種橋叫著聯(lián)拱石橋。永定河發(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
    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姿萬狀,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并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gòu)成美麗的奇觀”。在國內(nèi),這座橋也歷來為人們所稱贊。它地處入都要道,而且建筑優(yōu)美,“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為北京的勝景之一。
    [乙文]我們吸收前人的經(jīng)驗,臥床假寐,靜待五更。當(dāng)表針一指到四點的時候,我們就趕緊起床。走出門外,當(dāng)真聽見了此落彼起的報曉雞鳴。晨寒凜冽,我們踏著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盧溝橋。這時,接近圓滿的曉月轉(zhuǎn)到了西天,正懸掛在迎面的盧師山上。抬頭望月,看得出這時得月與橋的距離是近的,曉月的光度比初升和正處中天時,卻亮得多。再是這時的曉月是在橋的北側(cè),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順流而下,視野也顯得為深遠。我們在橋上有意地測試了一下曉月的亮度。憑借著月光,不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書寫的“盧溝曉月”四個大字,也依稀地辨認出了在橋西亭上乾隆書寫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詩。橋下的永定河,在曉月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細流淙淙。這時,看到披著曉月銀光的盧溝橋,以至每個玉石欄、柱、欄板,以及485個大小石獅……,我們不僅想起馬可•波羅的描述:“這是一座無可比擬的世界上美的橋?!?BR>    2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 )
    ①橋?qū)捈s8米 ②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出現(xiàn)得比較早
    A、①表示估計 ②表示程度B、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程度
    C、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限制D、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估計
    23、甲文劃橫線的句子運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說明方法。
    24、甲文通過說明性的文字介紹了盧溝橋的_________,又通過描寫性的文字向人們展示了盧溝橋形式優(yōu)美。乙文記敘了夜宿盧溝橋_____________的經(jīng)過,向人們展示了世界上美的橋——盧溝橋。
    25、甲乙兩文都引用了馬可•波羅評價盧溝橋的話,但寫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說明盧溝橋____________的特點,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達作者對盧溝橋的___________之情。
    26、根據(jù)乙文畫橫線句子的內(nèi)容,概括“盧溝曉月”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較閱讀【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16—20題。
    【甲】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特點,這才是可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乙】這里的樹,以古老蒼勁見長。有兩棵老樹: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樹干勁直,樹皮皸裂,頂上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偃臥在石階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盤曲,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還有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柳,無不顯出蒼勁的風(fēng)骨。這里的樹,又以造型奇特見長,有的偃如老婦負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它的樹皮上的紋理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紋絲不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晉祠在古木的蔭護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
    【丙】由中山門開始的寬闊陵園大道,至陵前長6公里,兩旁栽種著許多法國梧桐。這些行道樹在長成后,枝繁葉茂,丫杈交錯,形成了一條濃翠蔽日的林蔭大道。道外的丘崗坡坨之上,密植著眾多的落葉樹和常綠樹,林叢復(fù)疊,莽蒼深邃,使人們在未達陵墓以前,就已逐漸進入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27、三段文字都寫到“樹”,但各有不同的特點,如甲文所寫的樹木特征是“高低錯落,充滿畫意”。請從乙丙兩文中選擇有關(guān)詞語,概括樹木的不同特征。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三段文字寫樹都強調(diào)了氣氛,如甲文突出繁華歡悅,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對這三段文字采用的說明方法,下面不正確的說法是( )
    A.甲乙兩文多處采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B甲文沒有采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舉例子。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30、從說明順序來看,甲乙兩文都是____________ 順序,丙文是___________ 順序;從文段結(jié)構(gòu)看,甲文是 _____________ 結(jié)構(gòu),乙文是__________ 結(jié)構(gòu),丙文是并列結(jié)構(gòu)。
    31、有人認為甲文段中寫的“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辈煌?,因為既然“沒有”就無說明的必要。請簡要談?wù)勀愕目捶?。?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22、A 23、舉例子 作比較。 24、結(jié)構(gòu)特點 觀賞曉月 25、形式優(yōu)美 贊美 26、曉月圓 距離近 光度亮 27、乙:古老蒼勁,造型奇特;丙:繁茂交錯,莽蒼深邃。28、(乙文突出)幽靜典雅;(丙文突出)莊嚴肅穆。29、B.30、邏輯;空間;總分;分總。31、此題開放性強,答案不求統(tǒng)一,不論肯定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閱讀
    【一】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biāo)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1.選出加點字意義不同的一項( )
    A.天下之偉觀也 勢極雄豪
    B.則一舸無跡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C.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 溯迎而上
    D.分列兩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
    2.選出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 )
    A.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B.天:天下之偉觀也 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數(shù)百 騰身百變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賃看幕
    3.解釋加點詞的意義。
    ①方其遠出海門( )②每歲京尹( )
    ③為火所焚( )④四馬塞途(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 如履平地
    ②略不相睹
    5.簡答。
    ① 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話是 : 。
    ② 第一段中寫潮水的順序是: 。
    ③ 第二段中表現(xiàn)教閱場面宏偉的句子是: 。
    ④側(cè)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是 :
    【二】[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了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新 課標(biāo)第 一 網(wǎng)
    1、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自康樂以來(      )  ?、谧苑峭の缫狗郑?)
    ③實是欲界之仙都( ) ④是謂大同( )
    2、①[甲]文寫水清澈用“清澈見底”《三峽》寫水清澈的句子是 。
     ②用原文給[乙]文橫線上填空。
    3、翻譯文句
    ①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②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4、①[甲]文“自康樂以來,未能有與其奇者”一句有何深意?
    ②[乙]文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中“閑人”的含義是什么?
    5、這兩篇文章都寫了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說明。
    [甲]
    [乙]
    6、兩文的作者都因景生情,你是如何看待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請選擇其中之一進行評價。
    答案:文言文閱讀: [一]1.C 2.C 3.①當(dāng)……時 ②年 ③燒 ④堵塞 4.①就好象踩在平地上活動一樣 ②江面上到處升起了黃煙 ③人們彼此一點也看不見 ④隨著江流飄蕩逐漸消失 5.①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②由遠及近 ③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 ④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二]1、①自從 ②如果 ③判斷詞,是④這樣 2、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3、①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②張懷民也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①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出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②“閑人”是清閑的人,但并非無所事事的人。首先是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其次是作者被貶以后以“閑人”自慰。 5、[甲]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賢人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既有被貶謫的悲涼,又有賞月的欣喜,還有漫步的悠閑。6、言之成理即可。
    閱讀下面的課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題。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shè)計完全合乎科學(xué)原理,施工技術(shù)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dāng)時可算是世界上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設(shè)計,不但節(jié)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余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jié)構(gòu)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1、趙州橋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石拱橋歷史悠久、 、形式美觀的特點。
    2、上文對趙州橋特點的說明分作四點,這四點的安排順序是( )
     A、由上到下 B、由古到今 C、由主到次 D、由內(nèi)到外
    3、趙州橋的設(shè)計富有創(chuàng)意的是
    大拱上加小拱。請根據(jù)文中趙州
    橋特點(一)和(二),用弧線在
    右邊的方框內(nèi)畫上大拱和小拱,
    完成趙州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4、請寫出趙州橋小拱設(shè)計的好處。每條不超過8個字
     第一條:
     第二條:
     第三條:
    5、“橋”在字典中被解釋為:“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車輛等通行的建筑物?!保F(xiàn)在還可指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例如:商橋等,請再寫一個有這樣比喻意義的帶“橋”的詞語,并解釋它的含義。
     詞語: 詞語解釋:
    6、有人說: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古老的石拱橋都應(yīng)當(dāng)被新型的斜拉索橋淘汰。你贊成這種觀點嗎?請簡述你的理由。(不超過60字)
    答案:1、結(jié)構(gòu)堅固 2、C 3、圖略。(要求:大拱和小拱的數(shù)量和位置正確;用弧線;圖形整體效果好。) 4、減輕橋身重量、增加橋洞過水量、使橋身更美觀5、如:書橋 解釋讓讀者達到知識彼岸的書。6、提示: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表達準確、清晰、流暢、簡潔、有創(chuàng)意。
    現(xiàn)代文閱讀
    《中國石拱橋》 ①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間。②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橋?qū)捈s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④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lián)成一個整體。⑤由于各拱相聯(lián),這種橋叫做聯(lián)拱石橋。⑥永定河發(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⑦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⑧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⑨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1.上文分別說明了盧溝橋的四個特征。這四個特征是什么?
    歷史悠久。結(jié)構(gòu)精巧。強度高,堅固耐用。形式美。
    2.文中將盧溝橋和與之有關(guān)的兩岸河堤作比較,說明了盧溝橋的什么特點?
    說明了盧溝橋堅固的特點。
    3.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這11個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間一個大,左右一對一對兩兩相對稱的?根據(jù)課文回答問題,并說說文中這樣寫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什么特點?
    大拱左右的石拱不是兩兩相對稱的。課文中說“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見橋拱長度并不對稱。這樣寫是作者在核實了每個石拱的長度后所作的結(jié)論,列舉數(shù)字精確,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
    4.“幾乎與河面平行”,“幾乎”一詞用得準確,表達了什么意思?
    “幾乎”是對“與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與河面平行”,強調(diào)了路面平坦的程度。
    5.這段文字的后一句對盧溝橋上的石刻獅子進行了生動的描寫。這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描寫有什么表達作用?
    這一句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方法。這樣描寫不但能使讀者對盧溝橋形式優(yōu)美的特點有具體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蘇州園林》 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墒菈Ρ谏嫌写u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dāng)?shù)奈恢醚b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diào)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諸如此類,無非要游覽者即使就極小范圍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文中有一個詞語“單調(diào)”,形容開窗對著白色墻壁的感覺,請你具體釋補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單調(diào)感覺的原因。
    有色彩,減少單調(diào)感覺;有圖畫,增添觀賞興趣。
    2.這兩段文字說明了蘇州園林的哪一特征?
    務(wù)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第一段中的“適當(dāng)?shù)奈恢谩边@一短語是否可以刪掉?為什么?
    不可以。此短語說明設(shè)計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確保每一點設(shè)計都有美的效果。
    4.請你寫出花墻、廊子的特點和作用。
    特點:墻有鏤空圖案,廊子兩邊無所依傍。作用:增加層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
    《故宮博物院》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①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②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③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④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⑤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金寶頂,輪廓非常優(yōu)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這里是舉行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1. 選文第一段用數(shù)字“28”、“2380”是來說明什么的?
    說明太和殿的高大、寬敞、面積大。
    2. 選文第二段哪些地方是對“彩畫絢麗”的具體說明?
     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3. 選文第三段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不能刪去,因為它不僅交代了三大殿的地理位置,還說明三大殿在紫禁城中的主體地位。
    4. 選文第四段的層次怎么劃分?其結(jié)構(gòu)方式是什么?
     總分式。
    5. 選段在介紹太和殿時遵循了什么說明順序?
     從外觀到內(nèi)部設(shè)施,從建筑格局到性質(zhì)作用的邏輯順序。
    6. 選段整體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由南到北的空間順序。
    7. 請概括出這幾個選段的說明內(nèi)容?
    介紹了三大殿的建筑設(shè)施和性質(zhì)作用。
    《大自然的語言》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guān)系。據(jù)以安排農(nóng)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边@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這些自然現(xiàn)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nóng)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一門科學(xué),就是物候?qū)W。物候?qū)W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yǎng)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xiàn)象,從而隨著時節(jié)推移的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復(fù)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數(shù)據(jù)反映氣溫、溫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于生物的影響。應(yīng)用在農(nóng)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qū)τ谵r(nóng)業(yè)的重要性就在這里。 xkb1.com
    1. 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鳥分別用了“傳語”、“暗示”、“唱歌”三個詞,作者這樣寫在修辭手法和內(nèi)容上與“大自然的語言”或“語言”。保持了一致。(2分)
    2. 根據(jù)所供材料,請你給物候?qū)W下個定義(所填不超過15字)。
    物候?qū)W就是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科學(xué)。(2分)
    文中劃~~~~的句子分別采用了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2分)
    3.第2自然段對物候知識、物候?qū)W的介紹古代 近代 順序是時間順序。(2分)
    4.第3自然段的內(nèi)容是寫物候?qū)τ谵r(nóng)業(yè)的重要性。(答案不超過12個字)。
    5、第一自然段中所選的三個例子能否調(diào)換順序,為什么?至少說出兩個理由,多說一個加一分(2分)
    A、緊扣“草木榮枯,候鳥去來”這句B、前兩種是植物后一個是動物C、按季節(jié)順序舉例
    6.請聯(lián)系你所觀察到的生活實際舉一個物候現(xiàn)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話表述),或舉出一個含有物候?qū)W道理的諺語。(2分)
    如“月暈午時風(fēng)”“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東虹轟隆西虹雨”等。
    《奇妙的克隆》 1979年春,中國科學(xué)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學(xué)家,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yǎng),經(jīng)過385天59代連續(xù)傳代培養(yǎng)后,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yǎng)細胞中吸出細胞核。與此同時,除去鯽魚卵細胞的核,讓卵細胞留出空間做好接納囊胚細胞核的準備。一切準備就緒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鯽魚卵細胞內(nèi)。得到了囊胚細胞核的卵細胞人工培養(yǎng)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guān),經(jīng)過80多天培養(yǎng)后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這種鯽魚并沒有經(jīng)過雌、雄細胞的結(jié)合,僅僅是給卵細胞換了個囊胚細胞的核,實際上是由換核卵產(chǎn)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魚。
    1. 本段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克隆鯽魚
    2. 文段中使用了列數(shù)據(jù)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具體地向人們介紹克隆鯽魚的過程。
    3. 為什么叫這種魚為“克隆魚”?
    沒有經(jīng)過雌、雄細胞的結(jié)合,僅僅是給卵細胞換了個囊胚細胞的核,實際上是由換核卵產(chǎn)生的,因此稱為“克隆魚”。
    4. 簡述“克隆鯽魚”的過程。
     提示:抓關(guān)鍵詞語
    5. 舉例說明本段語言的準確性。
    “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guān)。”
    《背影》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彼囃饪戳丝凑f:“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蔽铱茨沁呍屡_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 a 著上面,兩腳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1)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 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語:蹣跚(pán shán 因為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2. 文段劃橫線句采用了 外貌 描寫手法,為什么要寫父親的穿戴?(突出家中景況慘淡,照應(yīng)了開頭;同時與“我”貴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對比,表現(xiàn)了父親對“我”的關(guān)愛)
    3.選文中兩次寫到"我"流淚,其感情分別是:第 感動得流淚 ;第二次 離別傷感的淚 。
    4.在文中空白處填上相應(yīng)詞語。(攀、縮、傾)
    5.《背影》一文中,寫父親的語言不多,選文部分只有兩句,簡要分析這兩句話表達了父親怎樣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父親惦記著兒子旅途是否平安。
    (2)“進去吧,里邊沒人。” 父親不讓兒子送,怕兒子離開座位后丟失行李。
    4.概括本段內(nèi)容。望父買橘
    5.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過具體細致地描寫父親過鐵道爬月臺的背影,表現(xiàn)了父子之間的深情。
    6.選文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父親的背影?這位父親給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樣?(3分)
     外貌(衣著)、行動、語言;艱難時世的充滿慈愛的父親。(意對即可)
    7.品味語言。(4分)
    (1)選文中說父親“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寫出了父親怎樣心理?
     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盡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興的,越是盡到了父親的責(zé)任,心里越踏實。
    (2)第二段中,“我”的兩次流淚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流淚是因為感動。父親買橘子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了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第二次流淚是因為離別。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離別情緒,又催人淚下。
    8.在你的記憶寶庫中,是否也留存著上文一樣精彩瞬間?是否也有平凡而偉大的形象(母親、父親或其他)定格?請用你的筆告訴我們吧,那一定是很感動人心的。(3分)
     提示:描寫一個小鏡頭,表現(xiàn)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形象。
    9..選文中刻畫父親形象的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動作)描寫。
    10.畫浪線的句子(1)的正確含義是( B )
    A、“我”怕被別人看見自己流淚而羞愧。 B、“我”怕父親因為“我”流淚而傷心。
    C、“我”為自己這么大了還流淚而慚愧。 D、“我”擔(dān)心父親笑我意志不堅強。
    11.畫浪線的句子(2)正確的含義是( B )
    A、因為在兒子將要與自己告別之際,買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興。
    B、因為盡到了父親關(guān)懷照顧兒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輕松,表現(xiàn)出父親含蓄深沉的愛子之心。
    C、因為橘子買回來了,身上撲打干凈了,所以感到輕松。D、因為兒子長大了,能自謀生路,所以心里輕松。
    12.這段文字兩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前寫得詳細,后寫得簡略的原因是什么?新 課 標(biāo) 第 一網(wǎng)
    前是父親艱難地爬過鐵道,給我買橘子,感人,能體現(xiàn)父親對我的深沉關(guān)愛,所以詳細地寫。后是寫我留戀父親,可簡單地寫寫。
    13..選文中寫父親走路“蹣跚”,這是因為父親年老體衰,身體肥胖,腿腳不靈便,文中有三個動詞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不容易,它們是(攀)(縮)(傾)。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shù)而不僅是技術(shù)?;蛘呤侵貛n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shè)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yǎng)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jié)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蘇州園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換成“池沼和假山”?為什么?
     不能,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順序介紹的。
    3、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講究自然之趣,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畫。
    4、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shù)而不僅是技術(shù)。
    5、池沼的相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寬暢,就作為全園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橋梁。
    6、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著意于圖畫美。
    7、“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與“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相呼應(yīng),說明假山堆疊的藝術(shù)美。
    8、第二句話中的“藝術(shù)”與“技術(shù)”的詞序能否對調(diào)?為什么?
     不能。因為一對調(diào),就變成了強調(diào)技術(shù)而把建設(shè)藝術(shù)放到了次要的地位,這與本段說明蘇州園林藝術(shù)的中心不一致。(區(qū)別:藝術(shù)是一種精神的創(chuàng)造,是體現(xiàn)個性的審美活動;而技術(shù)則是在長期重復(fù)勞動過程中獲得的經(jīng)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9、為什么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shù)”?用簡明的話來回答。
    因為假山的堆疊,體現(xiàn)了設(shè)計者獨創(chuàng)性的勞動,給人以審美愉悅。
    10.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總分 。
    11.游覽者“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設(shè)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笔窃鯓优浜喜贾玫??
    ①成河道模樣的水面與橋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與石頭、花草配合; ③池沼養(yǎng)的魚與荷花、睡蓮配合。
    13.作者將蘇州園林的池沼設(shè)計分為兩類,一類是:成河道模樣,另一類是:寬敞 。兩類的共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齊劃一。
    14.句中“魚戲蓮葉間”加引號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15.這段文字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分類別。
    16.《蘇州園林》一文中說蘇州園林有很多特點,其中主要的是:游覽者無論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