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國考申論熱點:官員財產公開

字號:


    2012年8月,一則關于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qū)干部公開財產的消息引起熱議。在“徐州賈汪區(qū)勤廉評價系統(tǒng)”上,該區(qū)600名科級干部的家底悉數公開,群眾上網即可查閱。相比此前一些地方的試水,賈汪區(qū)的做法在徹底程度上可謂創(chuàng)了全國之最。但也有人發(fā)現,在隨機查看的100名干部個人公開信息中,有96人的申報內容如出一轍——有住房1套;除工資外,無其他非正當收入。于是有人說這又是一場“反腐秀”。
    【標準表述】
    [意義]
    在一些先期試點地區(qū)漸漸“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淮安、徐州賈汪區(qū)等地執(zhí)著地試水被譽為“終極反腐”手段的官員財產公開制度,既讓人看到了這一制度的吸引力與生命力,也讓人對這一制度堅持和傳播下去有了信心,“先讓制度站穩(wěn)腳跟,進一步完善”的期待才會理想照進現實。“或許,還能為全國官員家庭財產公示制度探條路”。
    首先,官員通過公開財產,接受公眾對權力的監(jiān)督,使公共財政透明度加強,也是我國政治文明日益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體現。
    其次,官員公開財產時防止腐敗發(fā)生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壓縮權力尋租灰色空間的利器。
    最后,賈汪區(qū)干部網絡公布財產的行為是對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積極探索。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本身就是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各地有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積極探索,邊設計邊實踐邊積累經驗,為中央以法律形式全面鋪開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