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名句: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字號:

這篇《宋詞名句: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譯文]羞紅了臉走進房中,靠在門邊看那少年,內(nèi)心十分高興,順手拉過一枝青梅聞著,來掩蓋內(nèi)心的激動和慌亂。
    [出典]李清照《點絳唇》
    注:
    1、《點絳唇》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戔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2、注釋:
    關(guān)于此詞作者眾說紛紜,楊慎《詞林萬選》等收為李清照詞,楊金本《草堂詩余》作蘇軾詞,《花草粹編》等作無名氏詞,《詞的》作周邦彥詞,唐五代及北宋詞集中詞作互見現(xiàn)象所在多見,不足為奇。
    蹴(cù):踏。
    慵整:懶整。
    見有人來:一作見客入來。
    襪刬(chǎn):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
    3、譯文1:
    蕩罷秋千,揉著微微麻木的玉指。秋千旁纖細的花朵染上了晶瑩的露水,薄汗透濕了輕紗。
    忽然有客人來,慌亂之中,她連鞋子都沒有穿好,穿著襪子就匆匆地躲避,金釵在途中不知墜向了何處。羞澀的她,順手折下一顆青梅,倚在門旁,向來人的方向投去深情的一瞥。
    譯文2:
    春日,清晨,花園內(nèi)。綠楊掩映著秋千架,架上繩縈還在悠悠地晃動。年輕的女詞人剛剛蕩完秋千,兩手有氣無力,懶懶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jié)B透著薄薄的羅衣?;ㄅc人相襯,顯得格外的嬌美。
    驀然間,進來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連金釵也滑落下來。走到門口,又強按心頭的激動,回眸偷覷那位客人的豐姿。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tài),她嗅著青梅,邊嗅邊看,嬌羞怯怯.
    4、李清照生平可見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5、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fēng)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饵c絳唇》(“蹴罷秋千”)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著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態(tài)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著,詞人轉(zhuǎn)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fēng)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fā)現(xiàn)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里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態(tài)。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內(nèi)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xiàn)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被螞_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xiàn)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xiāng)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顧”,李珣《南鄉(xiāng)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一樣,雖然它們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表達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xiàn)比較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狽的是誰,是什么樣的人。這表現(xiàn)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xiàn)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一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內(nèi)容來說,遠遠超過了這一生活側(cè)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絕大多數(shù)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并寫出婦女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絳唇》語言質(zhì)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確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詞作《一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馬興榮)
    6、李清照的《點絳唇》描寫的是一個天真爛漫而又情竇初開的貴族少女形象。表現(xiàn)了詞人李清照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和對自由的渴望。
    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還掛著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累態(tài)可掬的嬌美形象?!磅怼北疽鉃椴?、踏,“賦罷秋千”,就是剛蕩完秋千?!般肌?,懶、困倦意,“慵整”,懶得收拾。剛蕩完秋千,兩只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懶得去洗一洗,就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園中游逛。這種不拘小節(jié)的舉動,只有天真爛漫、未被禮法束縛的少女才做得出。這里對人物的描畫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細膩、生動啊?!奥稘饣ㄊ荨保蚯锴r已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來,才感覺到花園里是這么美:正是早春天氣,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仔細看,朵朵嬌艷的花蕾上還凝聚著顆顆圓滾滾的露珠,在清晨的陽光下晶瑩閃爍,幻出迷人的色彩。這樣的景,襯托出主人公欣喜、興奮的心情,流露出詞人對大自然的贊嘆。“花瘦”,即含苞未放之花,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少女身份。這一句既寫景又喻人,雙關(guān)用得妥貼、自然、巧妙。“薄汗輕衣透”,主人公出汗,說明打秋千時的投入,以致汗出,而且不覺。這又純?nèi)皇且粋€少女所為。主人公畢竟是官宦人家女子,因而只是“薄汗”,而非“汗滴禾下土”之農(nóng)夫汗。這里的描畫十分細致,且恰到好處?!拜p衣透”緊承“露濃”,“露濃”表明天氣尚嫌涼。主人公玩的時候全然不覺,歇下來,加之出了汗,才覺涼意襲人,故而有“輕衣透”之感。
    下闋詞人轉(zhuǎn)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fēng)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fā)現(xiàn)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也就活脫脫刻畫出一個大戶人家少女形象的另一面來:在封建禮教束縛下不得不遵守所謂“禮”的心理與行動。但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里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耙虚T”,在于以門為掩護,似露不露,“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還要裝作賞花聞香,而眼中余光卻早落在那人身上?!耙小?、“回”、“嗅”三個動作,就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一樣,不僅如畫般折攝出主人公的動作、神情、姿態(tài),而且準確地描繪出主人公既愛戀又羞澀、既欣喜又緊張、既興奮又恐懼的微妙心理活動。把一個情竇初開,又受著封建禮法約束的少女的復(fù)雜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細膩而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7、首句“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展現(xiàn)一幅這樣的畫面:少女抓緊繩索,腳不時蹬地,羅衣輕揚,不時發(fā)出驚喜的叫聲。蕩累了,頭發(fā)亂了,鞋子臟了,衣裳皺了,本該收拾整理一下,但因為剛才玩得盡興,忘了疲倦,雙手酸麻,現(xiàn)在懶得動彈,一幅嬌弱慵懶的樣子。
    “露濃花瘦”,這是全詩一句寫景,點明時間是春天早晨?!氨『馆p衣透”,春天乍暖還寒,她竟蕩出汗來,而且進而濕透了羅衫,可見,這么一個活潑貪玩的女孩形象。
    上片并沒有直接寫出她是如何癡迷蕩秋千,但通過她“慵整”、“薄汗”、“透”中可以想到她剛才玩得多么酣暢,真是動中見靜。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詩人想在花園里休息片刻,突然發(fā)現(xiàn)有客人來,心理一慌,一時手足無措,竟然只穿著襪子就滿含嬌羞地溜。是什么人使她羞怯呢?我想應(yīng)該是令她心動的年輕男子吧。這樣生動逼真地描寫了少女內(nèi)心情感。
    全詩最妙的還得數(shù)“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溜”是怕見客人,卻“倚門回首”,分明想見。這樣描寫突出了少女微妙而細膩的心理變化。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她還是利用“嗅青梅”這一個假動作來掩飾一下自己,偷偷看上幾眼。
    下片通過“溜”、“走”、“倚”、“回”、“嗅”等動作描寫,表現(xiàn)少女對客人的好奇和愛慕之心。與上片的靜中見動形成對比,推出高潮。
    8、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蹴”,踏、踩,是說用腳蹬地,使人前后蕩起來。詞人沒有描繪蕩秋千時的情景,卻讓人想到這樣的畫面:少女緊抓繩索,腳不時蹬地,羅衣輕揚,輕盈似燕;蕩得高時,不時發(fā)出驚喜的叫聲。待到停下來時,頭發(fā)有些亂了,鞋子有些臟了,衣裳也有些皺了,本該收拾整理一下;但因為剛才玩得盡興,忘了疲倦,兩手有些酸麻,也就懶得動彈,完全一副嬌弱慵懶的樣子。這就是“慵整”的含義?!袄w纖手”,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在形容雙手細嫩柔美的同時,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露濃”,表明時間是早晨?!盎ㄊ荨?,指花兒柔嫩。結(jié)合全詞來看,此時應(yīng)該是春末初夏。清晨的花園里,露水很多,嬌嫩的花朵上,凝結(jié)、滾動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這樣的早晨應(yīng)該說還略有些涼意,可是由于蕩秋千時用力,少女的額上滲出了點點汗珠,輕薄的衣衫也濕透了?!拜p衣”,大概是綢羅之類的衣裳。
    這一句不僅巧妙地交待了蕩秋千的地點、時間和季節(jié),而且還生動地描繪出了清晨花園里的景色。它與上一句構(gòu)成詞的上片,以靜寫動,以花襯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tài)。
    見有人來,襪金釵溜,和羞走
    因為有些倦意,就任由頭發(fā)蓬松;被汗浸濕的衣衫也任其貼著苗條的腰身;為了更放松,少女甚至連鞋也脫了。本想在這清靜的花園里,一邊閑散地稍事休息,一邊欣賞“露濃花瘦”的景色??伤l(fā)現(xiàn)突然有人來了,心里著了慌,一時手足無措,竟然只穿著襪子就滿含嬌羞地小跑而去,也不管頭上的金釵掉落下來了。
    “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敖疴O溜”,是說頭發(fā)松散,金釵下滑墜地?!昂托摺保叩囊馑?。“走”,即小步跑。這一場景非常真實、生動,又極富生活情趣。不僅進一步寫出少女一任自然、嬌倦自適的情態(tài),也把她倉促間的羞怯情態(tài),以及躲避來人時的狼狽樣子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少女雖然避得倉惶,卻沒有照常理立即躲到屋里去,而是在園門口停下來。好奇的她,靠在門邊,回頭看去;可是又不好意思正面看,于是拉過一枝青梅來,裝作嗅嗅。這時的青梅,是沒有味的,她只是借此掩飾一下,以便偷偷地看人幾眼:到底來的是什么人呢?
    詞的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
    評解
    詞中描繪出來的少女形象,很招人喜愛,這樣的詞還是很少的。清照少女時,居歷城家中,父親是個學(xué)者,藏書很多,母親極富文學(xué)修養(yǎng)。天資聰慧的她,可能受唐人韓《偶見》詩的啟發(fā)而作此詞。當然,這也可說是她實際生活中的一個片斷。
    韓偓在《偶見》詩中寫道:“秋千打困解羅裙,指點醍醐酒一樽。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詩意是說一位少女剛打秋千回來,疲倦了,就在家里把衣裳松開,并讓人給她拿杯乳酒來解渴??烧谶@時,有客人來了,于是她一邊不好意思地笑著,一邊趕緊溜走,只在中門那兒留下手搓梅子的身影。
    相比之下,“和笑走”略顯輕薄,“和羞走”則現(xiàn)嬌羞;“手搓梅子”表現(xiàn)了不安,“卻把青梅嗅”描畫出矯飾之態(tài);“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tài)如在眼前。
    清照在《詞論》中主張“鋪敘”,即主張有情節(jié)。這首詞正是這樣。詞中一層一層地描繪出一個天真活潑、好奇敏感而又矜持的少女形象,使人既見外表情態(tài),又見內(nèi)心世界,并深受其情緒感染。
    9、“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昂托摺闭?,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jié)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
    10、貪玩的孩子,蹴罷秋千。見有人來,和羞走開,卻緩倚門,回首嗅,青梅在手。
    借口是個好東西,可以掩蓋我們羞澀,也可以掩蓋我們的傷痕。
    如同青梅,如同孔老夫子的千年古訓(xùn)。
    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何休走”呢?
    有時候,多少放下一點自己的銳氣,或許,我們會得到很多。
    比如,青梅,比如,來人。
    11、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闭麄€一嬌憨少女初遇意中人的又喜又羞的景況?!昂托摺薄ⅰ凹沧摺币簿土T了,還“倚門”、“回首”,末了甚至欲蓋彌彰地“卻把青梅嗅”,^_^真是淋漓盡致了。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清照的驚鴻一瞥,像一股晶瑩的泉水,比詩還深遠,比畫還優(yōu)美。
    
    不知道現(xiàn)代的女生是不是遇到自己的意中人也會這般嬌羞,還是或直接或委婉地勇敢表白。依我卻想,如若心中真正喜歡一個人,定也是欲語還休、不敢直視對方的,而且極有可能上演一出現(xiàn)代版的“嗅青梅”,或故作大方,滔滔不絕,侃侃而談,或抿嘴而笑作溫柔矜持狀,以掩蓋心中那驚詫、惶遽、羞怯、好奇以及愛戀。
    
    初見意中人,你是不是也是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呢?
    12、喜歡:“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衩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边@是一種狀態(tài),這樣的狀態(tài)應(yīng)該代表一種希望,一種安寧,一種塵埃落定。我甚至覺得,坐在陽光滿滿的院子里,手里捧一本書,把自己全身心地沉浸在書中所描繪的世界里,是幸福。在貌似幸福的生活中,我忘掉了一些事情。有時我在某個地方不停地轉(zhuǎn)圈,不停地眩暈,在將要停下來時有幸福的眩暈感。但僅僅是一剎那。在一剎那過后,又一次迷惑。問:這是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在不停地奔忙中我找到了什么?丟棄了什么?
    13、教堂內(nèi)少女美目微閉安靜地祈禱。教堂外風(fēng)車緩緩轉(zhuǎn)動,來自遠山的微風(fēng),吹皺了湖面,帶著花草的味道撩動了她的秀發(fā)。
    或者是“山抹微云,云粘衰草”或者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莫非她就是那個“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嬌艷姑娘?還是那個既羞澀又驚奇,既天真又迷亂的少女——“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又或者“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卑祽僦硞€男孩,不曾明示暗示,而他是否也對自己有意呢?既靦腆又憧憬,既矜持又難耐的“惱人”心緒。而此刻,終于按捺住矛盾,祈禱,愿君知我心!
    14、少年情懷總是詩,愛上層樓也罷,為賦新詞強說愁也罷,世界在他們的眼中是一幅繽紛絢麗的圖畫。他們童心未泯,姹紫嫣紅,豪放浪漫。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們嗅到的是一朵叫心事的嬌羞芬芳;王維的“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他們游俠縱酒,痛飲豪邁的氣概;即使是蔣捷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也不是細雨細如愁。
    少年和青年難以截然分開,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每天升起的還有他們對愛情、事業(yè)、前程的憧憬。歌德說:“青春男子誰個不善鐘情,妙齡少女哪個不善懷春?”他們情竇初開,英姿風(fēng)發(fā)。青春,是綠色的春天。桃紅柳綠,是青春的色彩;鶯囀燕語,是青春的聲音;風(fēng)吹花開,是青春的生機。青春有比畫更斑斕的色澤,比詩更優(yōu)美的意境。
    少年是一幅畫。
    15、每一個人出生前,極樂世界里的佛主都會告訴他:“去吧,去苦難的世界尋找快樂。”于是,人們都在哭喊中降臨人間。
    然而生命又是快樂的,快樂就在于其豐富多彩,無法洞若觀火,更不能一眼看透全程。有榮有枯,有明有滅,生命正是在有限的時空苦難中尋找無限的絢麗歡樂。
    愛情是快樂的,李清照矜持地說:“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BR>    “獨上高樓,望遍天涯路”是快樂的;
    “衣帶漸寬鐘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也是快樂的;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是快樂的。
    大自然也是快樂的。
    仁者樂山,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泰山的快樂,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瑯琊山的快樂,而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無名小山的快樂;
    智者樂水,蘇軾的“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是大江的快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大湖的快樂,而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無名小河的快樂。鮮花陽光,清風(fēng)明月,在苦難中尋找快樂的人,游目騁懷,鳥語盈耳,豈非平生一大快事?
    我們徒自對快樂做著飄渺不已、詩意無限的遐想時,她正悄然隨著歲月從我們的指間和身邊流走。
    生命有黑夜深深,亦有陽光燦爛。和快樂結(jié)伴同行,生命的過程其了融融,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作者(來源):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