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xì)v史復(fù)習(xí)資料: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2013年高考?xì)v史復(fù)習(xí)資料: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2年8月、9月,日本就釣魚島問題屢屢向中國發(fā)難,不斷制造各種陰謀,妄圖完成其國之再次崛起,然無論從歷史、政治、地理的角度來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lǐng)土,中方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quán)。“釣魚島話題”也成為2013年高考考生文綜考試的一大熱門考點!
    日本成了中國人的“移情寄托物”?
    甲午戰(zhàn)爭以降的一百多年,日本不僅成為中國的一面鏡子,更深深地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中國人心理的閥門。
    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令中國從這面鏡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落后與愚昧,所以要以日本為師,變法自強;日俄戰(zhàn)爭中貌似強大的俄國慘敗,中國人又從這面鏡子里看到了立憲制度的偉力(當(dāng)時大國中只有中俄兩國是君主專制的“燈塔”,兩國為此還曾惺惺相惜過一段時間),推動了立憲,乃至共和革命;日本全面侵華后,中國人又從這面鏡子里看到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放手一搏,以鐵血犧牲換取了1945年的重新崛起:一洗百年恥辱,躋身世界五強。
    鏡鑒之外,“日本”和“日本人”這兩個詞,已經(jīng)融入了中國人主流語匯。地?zé)o分南北、人無分老幼,似都對“日本”和“日本人”有著自己深刻的、堅定的見解。我甚至于常常想:如果沒有日本的話題,中國人的生活會不會單調(diào)?如果沒有日本這個被詛咒的對象,中國人的心理會不會失衡?如果沒有日本這個臥榻之側(cè)的勁敵,中國人還會不會將“冒著敵人炮火前進”如此強烈的憂患意識寫進國歌、日日歌唱?
    對于國人強烈的仇日心態(tài),我一貫對口水抗日持激烈的批評態(tài)度,而對“師夷長技”持熱切的期盼態(tài)度??扇缃窨磥?,這種仇日情緒于國于民未嘗不失為一種心理診療手段。
    從國家的角度而言,這樣一個假想敵的真實存在,或許能有效地凝聚民心士氣,彌合乃至轉(zhuǎn)移內(nèi)部矛盾,多少減輕些內(nèi)部摩擦。管理學(xué)有所謂的“鲇魚效應(yīng)”,日本就是可以用來時時警醒民眾的“鲇魚”,起到憶苦思甜的作用。
    而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口水抗日的功用或許更在于能極大地宣泄個人的不平心態(tài),尤其在這個風(fēng)云激蕩、容易積郁的改革年代,有利于心態(tài)的調(diào)整。
    國家競爭,固然需要激情,但更需要冷靜,這和近身肉搏需要氣定神閑的道理是一致的。日本作為我們的“全民公敵”和“移情寄托物”,給了我們難得的全民認(rèn)同的宣泄口;而日本作為鏡子,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未必是變革年代所獨有的心浮氣躁。
    進一步看,即使民意只是尋找宣泄的出口,但一旦洶洶成勢,就能裹脅政策,再加上政府對民意浪潮的本能的規(guī)避或有意識的引導(dǎo),其勢必更為洶涌,最終形成國家意志的宣泄。中日民間的敵對情緒,在考量中日之間沖突的必然性以及可能達到的烈度時,是一個不能被漠視的重要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