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廣東高考文綜B卷試題(word版)

字號:

點擊下載2013廣東高考文綜B卷試題(word完整版)
    ★啟用前試卷類型:B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廣東卷)
    文科綜合
    本試卷共10頁,41小題,滿分30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筆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好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講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講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題與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圖I為某地實景圖。其所示地質構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運作用B.風化作用
    C.變質作用D.地殼作用
    2.開心果耐旱怕澇。在西亞伊朗,品質的開心果產自環(huán)境惡劣的高原沙漠地區(qū)。這種現(xiàn)象表明
    A.優(yōu)質農產品一般生長在環(huán)境惡劣的高原沙漠地區(qū)
    B.農業(yè)生產的多種經營是應對惡劣農業(yè)生產條件的有效手段
    C.在環(huán)境惡劣的地區(qū)選擇合適的品種也能生產出優(yōu)質農產品
    D.農業(yè)生產的專業(yè)化可以改變惡劣的農業(yè)生產自然條件
    3.圖2為我國某省區(qū)植被覆蓋度(數(shù)值越大,表示植被覆蓋狀況越好)沿經度變化示意圖。
    該省區(qū)可能是
    A.西藏自治區(qū) B.廣東省
    C.內蒙古自治區(qū) D.甘肅省
    4.春季,歐洲阿爾卑斯山區(qū),背風坡常常出現(xiàn)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
    A.反氣旋控制下沉增溫B.局地氣流下沉增溫
    C.西風帶南移釋放熱量D.暖鋒過境釋放熱量
    5.表1為四個國家的主要人口指標。據(jù)表可知
    表1
    國家2000-2010年人口年平均增長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歲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時預期壽命(歲)
    男性女性
    中國0.614319.57275
    印度1.438930.66366
    法國0.711818.47885
    美國0.93420.17681
    A.2009年中國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國男女性出生時預期壽命差值與美國相等
    C.2010年中國0~14歲人口比重與法國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間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6.北京時間2012年12曰21日19:18;北半球迎來冬至。此刻,日期為2012年12曰22日的地區(qū)約占全球面積的
    A0 B C D
    7.圖3為1950-2007年黃河入??诟浇睦蛩緝袅髁颗c輸沙量變化圖。讀圖推斷該水文站河水含沙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業(yè)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庫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劇
    8.近年來,以高鐵站為依托的高鐵新城在我國逐漸興起。高鐵站選址與高鐵新城建設的一般規(guī)律是
    A.在小城市,高鐵站常選址于城市中心,高鐵新城建設有利于城市CBD的發(fā)展
    B.在中等城市,高鐵站選址常遠離市中心,高鐵新城建設會帶來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高鐵站常選址于城市中心,高鐵新城會迅速演變成城市CBD
    D.在特大城市,高鐵站選址常遠離市中心,高鐵新城建設有利于促進郊區(qū)城市化
    9.城市首位度是之區(qū)域內人口最多的城市與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數(shù)量的比值,詠以表征區(qū)域發(fā)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2是我國四大城市群兩個年份城市首位度數(shù)值。與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應弱化最明顯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沈陽
    城市群城市首位度
    2008年2001年
    京津冀城市群1.621.52
    長三角城市群2.352.20
    珠三角城市群1.931.23
    遼中南城市群1.321.21
    10.某研究小組認為,在冰雪覆蓋的高緯度地帶植樹造林可能加劇全球變暖。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該地帶植樹造林
    A.增加了對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氣相對溫度D.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
    11.圖4為某城市空間結構示意圖。讀圖可知
    A.城市空間形態(tài)呈放謝狀,其中心結構特征明顯
    B.傳統(tǒng)與新興并存的工業(yè)區(qū)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務設施齊全
    C.城市新開發(fā)區(qū)主要位于東南部,適宜發(fā)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yè)
    D.外來人口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業(yè),其生活區(qū)位于城市新開發(fā)區(qū)
    12.戰(zhàn)國以前,“百姓”是對貴州的總稱;戰(zhàn)國以后,“百姓”成為民眾的通稱。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強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D.井田制的推行
    13.東漢初年桓譚上書說:“(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長廉恥也。今富商大賈,多放錢貨……收稅與封君比入。”據(jù)此推論合理的是
    A.東漢初年金融業(yè)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
    B.東漢初年商人與封君勾結,中央集權削弱
    C.在漢初年商人經濟實力強,桓譚建議厲行重農抑商
    D.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譚描述的現(xiàn)象不存在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認為:通過讀書等外在手段來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重要的是先確立仁義這一根本。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陸九淵
    15.“革命,革命,剪掉辮子反朝廷;獨立,獨立,中國豈是韃子的!”這首歌謠反映了當時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風易俗B.民族主義思想已影響到民眾
    C.民族區(qū)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對帝國主義成為思想主流
    16.20世紀30年代前期,“左”傾錯誤領導人把反對資產階級同翻地反封建并列,企圖畢其功于一役。使中國革命遭受巨大損失?!白蟆眱A錯誤的表現(xiàn)有
     A.把民族資產階級作為革命對象 B.堅持國民革命路線
     C.放棄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 D.實行工農武裝割據(jù)
    17.右示材料說明當時
     A.中美關系已經實現(xiàn)正?;?BR>     B.中國已有反霸統(tǒng)一戰(zhàn)線構想
     C.中國積極參與不結盟運動
     D.中國奉行“一邊倒”外交政策
    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規(guī)定,每年召開的特別的公民大會,投票決定將那些嚴重威脅民主政治的人員流放海外。據(jù)此,下列行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時參加公民大會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
     C.為贏得個人政治聲望資助貧窮公民 D.拒絕參加城邦舉行的戲劇表演
    19.歐洲某個時期崛起了一個富有的階級,他們成為教會之外新的藝術資助人。于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重點轉向宗教題材以外的、表達人物內心的肖像畫。這里的“藝術家”是
    A.文藝復興時期畫家 B.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畫家
    C.法國印象主義畫家 D.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畫家
    20.有人在1877年號召民眾為當前政體的形式和憲法的完整性而戰(zhàn),并指出這是1789年革命的繼承者同及制度特權等級的殘余及羅馬神權政治代理人之間的斗爭?!爱斍罢w”是
    A.君主專制 B.君主立憲制
    C.共和制 D.無產階級專政
    21.被宗教人士評論為“讓上帝遠離了這個世界,降低了人類在其中的獨一無二性”的學說是
     A.伏爾泰的天賦人權說 B.達爾文的進化論
     C.馬丁•路德的新教學說 D.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22.針對曾把農民出售糧食和其它農產品視為投機倒把并予以懲辦的做法,某國領導人指出:“投機倒把活動,如果從政治意義上來理解,那它和‘正當‘貿易九區(qū)分不開來。”體現(xiàn)該領導人這一觀點的措施是
     A.允許農民進行商品交換 B.推行農業(yè)集體化
     C.為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 D.實行余糧征集制
    23.杜魯門在敦促過會盡早通過馬歇爾計劃的特別咨文中說:“要使經濟復興獲得成功,必須采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wèi)性措施?!贝撕蟛扇〉摹氨Pl(wèi)性措施”是建立
     A.聯(lián)合國 B.歐洲共同體
     C.華沙條約組織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4.2012年10月.某跨國公司關閉其蘇州工廠,將生產線向越南、柬埔寨等勞動力成更低的國家轉移,導致該廠與我國300多家代加工企業(yè)的合同被解除,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B. 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跨國公司投資的方向
    C.企業(yè)應從住盯_向自主創(chuàng)新、自創(chuàng)品牌轉變
    D.對外開房戰(zhàn)略應由“引進來”轉向“走出去”
    25. 25.我國18.26億畝耕地中,中低產田約占70%,大量劣質土地效益低。為此財政部制定農業(yè)綜合建設規(guī)劃。擬到2020年.依靠科學技術和綜合治理,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4億畝。此舉有利于
    ①加強農業(yè)的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②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產量,降低農產品價格
    ③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提高農民收入
    ④保障農民權益.推進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26.在開放型經濟中,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擴張性財政策可能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其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27.假設甲國化妝品市場高檔品牌被進口品牌壟斷,為保護國內產業(yè)發(fā)展,甲國對進口化妝品提高關稅,致其價格飄升;因此受到影響,消費者轉向國產中低檔品牌,使進口高檔品牌的需求曲線)(D1)國產中低檔品牌的需求曲線(D2)發(fā)生變動。不考慮其他因素,能正確反應這一變化的圖形是
    28.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將加強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支持擴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事物中的代表性和發(fā)言權。下列選項體現(xiàn)這一主張的是
    ①中國支持巴西代表擔任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
    ②中國支持南非和印度在聯(lián)合國發(fā)揮更大作用
    ③中國支持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④中國支持亞太經合組織在區(qū)域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
    A.①②A.①③A.②④A.③④
    29.李某是廣東省某村村民委員會主任,因其存在嚴重違紀問題,該村村民依據(jù)相關法律和規(guī)定,提議罷免其職務。按照公民政治參與的類型劃分,與本案例同類的是
    A.市人大代表聯(lián)名向環(huán)境保護主管單位負責人提出質詢
    B.村民依法選舉王某為縣人大代表
    C.市民向信訪部門舉報政府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
    D.市民應邀參加市政府調整水價的聽證會并發(fā)表意見
    30. 盧梭說過,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這句話強調的是
    A.公民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B.公民對法律的認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
    C.法律是人民意志的直接反應和載體
    D.法律意識是公民意識和公民政治素質的內涵
    31.2013年3月,廣東某市的讀書月活動提出,文化強市從閱讀開始。在建設文化強市的過程中,讀書的意義不可代替。強調讀書的文化意義,是因為
    ①文化在人民大眾的生活中占據(jù)主導地位
    ②先進文化是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③文化為社會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響人的實踐、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A.①②A.①④A.②③A.③④
    32.2013年1月,教育部發(fā)布貫徹《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要求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甲認為,這樣可以化解漢字書寫危機,乙認為,在鍵盤時代學書法是浪費時間。據(jù)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處在于認識到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發(fā)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處在于漠視了新媒體時代書法的文化價值
    ③書法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形成完美人格
    ④書法教育傳遞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培養(yǎng)審美能力
    A.①③A.①④A.②③A.②④
    33.十八大報告指出,全而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必須把堅持一國兩制原則和尊重兩制的差異、維護中央權利和保障特別行政區(qū)高度自治權、發(fā)揮祖國內地堅強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這體現(xiàn)的哲學道理是
    A.失誤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B.關鍵部分的功能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
    D.世界觀揭示了事物本質和最普通的規(guī)律
    34.圖5漫畫(作者:周銳)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對事物的認識受主體差異的影響
    ②認識和改變規(guī)律是克服困難的條件
    ③辯證的否定是事物之間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5.以前人們認為,材料的強度和人性這兩種屬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團隊利用“電紡”技術,開發(fā)出細小的聚丙烯來纖維,并通過小噴嘴噴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輕又薄,不僅更堅固,而且更具韌性。該團隊之所以成功,是因為
    A.深化了理論只是,推動事物質變
    B.立足于實踐探索,改變實踐手段
    C.發(fā)揮了意識的目的性,突破條件創(chuàng)造聯(lián)系
    D.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消除事物之間的矛盾
    二、非選擇題:本小題共6小題,滿分160分。
    36.(28分)閱讀次啊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習近平指出:“心里裝著群眾,凡是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切實解決好‘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政治問題,努力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材料二:某市政府法制辦制定大氣污染防止條例,先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征集意見和建議,后續(xù)好開座談會,請市民代表對條例的草案發(fā)表意見和看法。
    材料三:某市區(qū)黨組織著力實施民生工程,創(chuàng)建街道社區(qū)黨建的立體運行體系,通過“分類設崗定責”、“民情日記”等形式,幫助3000余名下崗工人實現(xiàn)了再就業(yè),解決了1700余件社情民意問題。
    (1)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生活》中有關政黨的只是,談談黨為什么要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12分)
    (2)上述材料共同體現(xiàn)了價值觀的什么作用?(4分)并分析黨和政府是怎樣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主體觀的。(12分)
    37. (24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當前,油價高漲、交通擁堵、環(huán)境污染、能源短缺等問題凸顯,汽車消費者日趨理性,提倡環(huán)保消費和前瞻消費。這種新的消費現(xiàn)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車多能的時尚新車型,并逐步引領汽車消費的新趨勢。
    材料三:根據(jù)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在總消費支出中的比重會急劇增加。2012年,廣東人均GDP約為8570美元,但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僅占13%,而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中,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費潛力未能充分釋放。
    (1)圖6、圖7反映了那些經濟信息?(6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中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知識,分析消費新趨勢對汽車行業(yè)的影響。(8分)
    (3)結合材料三,運用《文化生活》中的有關知識,就政府如何拉動居民文化消費提出合理意見。(10分)
    38. (27分) 有學者在研究世界經濟貿易關系時提出了以下論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早在13, 14世紀,連接歐亞非地區(qū)的世界貿易網(wǎng)已經形成,歐洲在其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這不僅因為歐洲的經濟總量遠遠無法與亞洲的中國、印度相比,還猶豫歐洲人在從亞洲輸入香料、絲綢、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時,能向亞洲銷售的產品極少,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以金、銀等貴金屬交易,歐洲的貴金屬貨幣日益緊缺。16實際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這種處境開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紀,原有的世界經濟貿易格局仍沒有改變。隨著歐洲人越來越廣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經濟貿易體系,并在其中發(fā)揮日益增大的影響力,到19世紀歐洲終于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中心。
     ——據(jù)《白銀資本》等
    (1)根據(jù)材料,13到18世紀,在世界經濟貿易中居優(yōu)勢地位的是哪個地區(qū)?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處境開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與18世紀相比,19世紀歐洲和中國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相對地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并分析促成這一變化的政治、經濟原因。(12分)
    (3)結合史實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9分)
    39.(25分)歷史認識是人們對歷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評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對于洋務運動,當時的人頗有批評,以下看法較具代表性:
    劉錫鴻中國空虛不在無船無炮,而在無人無財,此皆政教之過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紛紛講求,致群鶩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飭紀綱(綱常倫理),而惟騖心于兇器之末何歟?
    ——《劉光祿遺稿》
    郭嵩燾西洋立國以政教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異而歲不同;(中國專注與造船、制器、練兵)考求洋人末務而忘其本,自以為安。
    ——《倫敦與巴黎日記》
    材料二:20世紀70年代,洋務運動被全面否定,曾經提出洋務運動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學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現(xiàn)了一股研究洋務運動的熱潮,盡管在一些問題上爭論較大,但洋務派引進西方技術符合時代潮流、有利于中國近代化的觀點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收。
    ——據(jù)《洋務運動研究的回顧》等
    (1)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它是對鴉片戰(zhàn)爭前后出現(xiàn)的哪一思想的發(fā)展?(4分)
    (2)劉錫鴻和郭嵩燾都批判洋務運動舍本逐末、但他們的主張并不相同。根據(jù)材料一對此加以分析。(10分)
    (3)根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從時代背景分析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對洋務運動評價發(fā)生變化的原因(8分)
    (4)通過以上問題的回答,你認為歷史認識收到哪些因素的影響?(3分)
    40.(28分)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的群島國家,河流眾多而短小,漁業(yè)資源豐富。根據(jù)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5)題。
    材料一:印度尼西亞地理位置示意圖(圖8)
    材料二:爪哇島地處板塊邊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巖高原和山地,山間多寬廣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集度的地區(qū)之一。
    (1)印度尼西亞大約四分之三的陸地位于_______半球,主要氣候類型是______ 。(4分)
    (2)爪哇島附近海域是世界上發(fā)生________ 、______ 災害頻率的地區(qū)之一,這些災害有可能引發(fā)破壞性極大的海嘯。(4分)
    (3)爪哇島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區(qū)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
    (4)分析印度尼西亞漁業(yè)資源豐富的自然原因。(6分)
    (5)簡述爪哇島種植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措施。(8分)
    41.(28分)青海省西寧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局海拔2261m,幾年來經濟發(fā)展速度,區(qū)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顯。根據(jù)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4)題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寧市土地利用類型結構變化圖(圖9)
     材料二:2011年西寧市工業(yè)產值結構圖(圖10)
    (1)“到西寧避暑,請帶上毛衣”。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jù)是________ 。(4分)
    (2)西寧市形態(tài)呈條帶狀,主要受________ 、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響。(4分)
    (3)1966-2008年期間,西寧市耕地、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所占比重總體分別呈何種變化趨勢?其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12分)
    (4)2011年西寧市工業(yè)結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可能帶來哪些問題?(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