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一種講究理智與感情的動物,在認知事物時,人們總是期望在兩者之間獲得某種平衡,事實上在更多時候,人們很容易走向一極――或是感情蒙蔽了理智,或是理智脫離了感情。
其實,光從感情這一角度出發(fā),感情對于事物的認知是一種不可靠又不可不靠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人們在認識事物時,應(yīng)該持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在理智允許的基礎(chǔ)上,做到通情達理、有情有義。
感情的親疏遠近對于人們判斷、認知事物的能力是有很大影響的。依靠感情判斷、認識事物有其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與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與環(huán)境氛圍有很大關(guān)系,因此,并不完全可靠。譬如,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聽到“感情用事”怎么怎么壞事兒,也常見到某某徇私舞弊,某某領(lǐng)導提拔小舅子,某某單位評先進又是領(lǐng)導的親戚,這些就是感情扭曲了一個人判斷能力、蒙蔽了人的理智的實例。笛卡爾在《心靈的感情》中寫道:“一個人為感情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quán)。”而沒有自主行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錯誤了,特別是這個人位高權(quán)重時,就會給國家、社會帶來不幸。也許還有人會說,正直的人是不會被感情的親疏遠近蒙蔽的。這種看法是絕對錯誤的,歷不論是偉人還是小人,都有因感情而誤事的時候。因此,感情的不可靠性每個人都有,有所區(qū)別的只是正直的人會更多地以理智來判斷認知。
其實,光從感情這一角度出發(fā),感情對于事物的認知是一種不可靠又不可不靠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人們在認識事物時,應(yīng)該持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在理智允許的基礎(chǔ)上,做到通情達理、有情有義。
感情的親疏遠近對于人們判斷、認知事物的能力是有很大影響的。依靠感情判斷、認識事物有其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與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與環(huán)境氛圍有很大關(guān)系,因此,并不完全可靠。譬如,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聽到“感情用事”怎么怎么壞事兒,也常見到某某徇私舞弊,某某領(lǐng)導提拔小舅子,某某單位評先進又是領(lǐng)導的親戚,這些就是感情扭曲了一個人判斷能力、蒙蔽了人的理智的實例。笛卡爾在《心靈的感情》中寫道:“一個人為感情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quán)。”而沒有自主行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錯誤了,特別是這個人位高權(quán)重時,就會給國家、社會帶來不幸。也許還有人會說,正直的人是不會被感情的親疏遠近蒙蔽的。這種看法是絕對錯誤的,歷不論是偉人還是小人,都有因感情而誤事的時候。因此,感情的不可靠性每個人都有,有所區(qū)別的只是正直的人會更多地以理智來判斷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