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唐詩三百首全集:登高

字號:

這篇《兒童唐詩三百首全集:登高》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作品簡介】
    《登高》由杜甫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大歷二年(767)在夔州寫的?!叭娡ㄟ^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fù)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鼻鞍胧讓懙歉咚勊娗榫埃菍懢?;后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lián)著重渲染秋天氣氛;頸聯(lián)抒發(fā)感情,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末聯(lián)寫白發(fā)日多,因病斷酒,映襯時世艱難。全詩八句都對,句句押韻。金性堯以為“是杜詩中最能表現(xiàn)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作。”
    《登高》在杜甫的律詩里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清代的學(xué)者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明代的胡應(yīng)麟在《詩藪》中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原文】
    《登高》
    作者: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解】
    ⑴詩題一作《九日登高》。古代農(nóng)歷九月九日有登高習(xí)俗。選自《杜詩詳注》。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jié)。
    ⑵嘯哀:指猿的叫聲凄厲。
    ⑶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fēng)中飛舞盤旋?;兀夯匦?。
    ⑷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模擬草木飄落的聲音。
    ⑸萬里:指遠離故鄉(xiāng)。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xiāng)。
    ⑹百年:這里借指晚年。
    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嗪蓿簶O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形容白發(fā)多,如鬢邊著霜雪。 繁,這里作動詞,增多。
    ⑻潦倒:猶言困頓,衰頹,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剛剛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韻譯】
    天高風(fēng)急秋氣肅煞,猿啼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層層紛紛撒下;無盡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里作客悲秋,我常到處漂泊;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登高臺。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我且戒酒停杯。
    【寫作背景】
    杜甫的《登高》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秋。當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jié)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jīng)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呆了幾個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當?shù)囟级降恼疹?,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這首詩就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這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那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曠世之作。
    【作品評價】
    《登高》在杜甫的律詩里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清代的學(xué)者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明代的胡應(yīng)麟在《詩藪》中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胡應(yīng)麟云:杜“風(fēng)急天高”一章56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xué),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詩藪》) 胡以梅云:對起對結(jié),渾厚悲壯,大家數(shù)。此在夔州所作。江山境界,能助詩神?!帮L(fēng)急天高”,極得登高之神情。(《唐詩貫珠》)
    沈德潛云:昔人謂兩聯(lián)俱可截去二字,試思“落木蕭蕭下,長江滾滾來”,成何語耶?
    李瑛云:前四句憑空寫景,突然而起,層疊而下,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澎湃瀠回,不可端倪。而以五、六句承明作客,登高情事,是何等神力!末二句對結(jié),“苦恨”與“新?!睂?,“苦”字活用。(《詩法易簡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