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議論文:善

字號(hào):

善,是三流九教所共同推崇的東西。
    儒家的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BR>    道家的老子說:“上善若水?!?BR>    佛家要修行,首先要求“心存善念”。
    上善
    能夠做到上善的人,是圣人。
    “上善”的人,拋卻一切私心雜念,惟有善念使其獨(dú)尊。
    “上善”,就是“上善若水”,像水一樣溫和友善,不爭(zhēng)功搶利,始終處于水流的最低處。這樣的善人,恐怕只有老子和莊子做得。他們是“善圣”,他們不求任何名利,甘愿“若水”,甘愿“吾將曳尾于涂中”,永遠(yuǎn)地超脫世俗,永遠(yuǎn)地處于最低處。但他們的心靈是最潔凈,最純化的,是他們將“善”上升為了精神的主宰。
    于是,不求名來名自揚(yáng)。
    中善
    能夠做到“中善”的人,是真人,是至人,還有善人。
    陶淵明先生說:“吾以往之不諫,之來者之可追。識(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罷了,寫下這篇《歸去來兮辭》,管他官場(chǎng)上天昏地暗,雞飛狗跳,荷一把鋤頭,襲一身布衣,種豆南山下,換回盅里酒。他曾很善意的夢(mèng)幻過“桃花源”,醒來后現(xiàn)實(shí)卻是如此的黑暗。借酒澆愁愁更愁,也許只有酒精才能讓他真正的體味到“上善”的那種脫俗境界吧!
    醉眼中,他漸行漸遠(yuǎn)。下善
    “下善”,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東西,是凡人,庸人都可以做到的。
    看見盲人過馬路,上前去扶一把,是善。
    看見要倒的墻,扶不起來,那么干脆站在一旁不去推,也是善。
    看見他人失足了,不去冷嘲熱諷,惡言相向,用一種自然的眼光看他,還是善。
    我們不必那么超脫世俗,淡薄名利,去過隱士般的生活,因?yàn)?,我們是凡人。我們只要做好身邊這些平平常常的善就足夠了。
    “勿以善小而不為”,高調(diào)做事,低調(diào)做人。再惡的人,心中總存有一絲善念。以善去呼喚善,那世上還有惡人嗎?
    用一種叫“善”的眼光去看世界,看萬物,會(huì)發(fā)現(xiàn)這一切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