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經(jīng)典古代勵志名言大全2013》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諺語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諺語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后漢書)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 唐羅隱蜂)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敗之有余。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善化不足,惡化有余。
◆水太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知者減半,省者全無。
◆在家由父,出家從夫。
◆癡人畏婦,賢女敬夫。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堂終不如。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會說說都是,不會說無禮。
◆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
◆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
◆庭栽棲鳳竹,池養(yǎng)化龍魚。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xiāng)里。
◆妒財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頭死。
◆墻有逢,壁有耳。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賊是小人,知過君子。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也。
◆貧窮自在,富貴多憂。
◆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
◆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頭。
◆成事莫說,覆水難收。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路逢險處難回避,事到頭來不自由。
◆藥能醫(yī)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貧不語,水平不流。
◆一家有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
◆有花方酌酒,無月不登樓。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
◆惜花須檢點,愛月不梳頭。
◆大抵選他肌骨好,不擦紅粉也風流。
◆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
◆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
◆生不論魂,死不認尸。
◆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得寵思辱,安居慮危。
◆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
◆英雄行險道,富貴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來有冷時。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但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見事莫說,問事不知。
◆閑事休管,無事早歸。
◆假緞染就真紅色,也被旁人說是非。
◆善事可作,惡事莫為。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龍生龍子,虎生豹兒。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風凰池。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養(yǎng)兒待老,積谷防饑。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數(shù)家之口,可以無饑矣。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時來風送騰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
◆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
◆官清書吏瘦,神靈廟祝肥。
◆息卻雷霆之怒,罷卻虎狼之威。
◆饒人算人之本,輸人算人之機。
◆好言難得,惡語易施。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天眼恢恢,疏而不漏。
◆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
◆寧添一斗,莫添一口。
◆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后。
◆不求金玉重重貴,但愿兒孫個個賢。
◆一日夫妻,百世姻緣。
◆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傷人一語,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猶再發(fā),人無兩度再少年。
◆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將相胸前堪走馬,公候肚里好撐船。
◆富人思來年,窮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賒去物件莫取錢。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擊石原有火,不擊乃無煙。
◆為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
◆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貞婦愛色,納之以禮。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日子不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人道好,千人傳實。
◆凡事要好,須問三老。
◆若爭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饑,夜夜防盜。
◆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
◆遇飲酒時須飲酒,得高歌處且高歌。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
◆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高。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須用惡人磨。
◆會使不在家豪富,風流不用著衣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
◆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
◆為善最樂,為惡難逃。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你急他未急,人閑心不閑。
◆隱惡揚善,執(zhí)其兩端。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既墜釜甑,反顧無益。
◆翻覆之水,收之實難。
◆人生知足何時足,人老偷閑且是閑。
◆但有綠楊堪系馬,處處有路透長安。
◆見者易,學者難。
◆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難。
◆道路各別,養(yǎng)家一般。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彈。
◆點石化為金,人心猶未足。
◆信了肚,賣了屋。
◆他人觀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鐘粟。
◆莫把真心空計較,五行不是這題目。
◆與人不和,勸人養(yǎng)鵝。
◆與人不睦,勸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河狹水急,人急計生。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
◆人不勸不善,鐘不打不鳴。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jīng)。
◆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
◆惺惺常不足,懵懵作公卿。
◆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兄弟相害,不如自生。
◆合理可作,小利莫爭。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
◆欺老莫欺小,欺人心不明。
◆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滿謝蒼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論逞英雄,家計漸漸退。
◆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
◆一人有慶,兆民咸賴。
◆人老心未老,人窮志莫窮。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
◆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屋漏更遭連年雨,行船又遇打頭風。
◆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
◆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
◆禮義生于富足,盜賊出于貧窮。
◆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
◆君子安平,達人知命。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夫妻相合好,琴瑟與笙簧。
◆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
◆善必壽老,惡必早亡。
◆爽口食多偏作藥,快心事過恐生殃。
◆富貴定要安本分,貧窮不必枉思量。
◆畫水無風空作浪,繡花雖好不聞香。
◆貪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
◆爭他一腳豚,反失一肘羊。
◆龍歸晚洞云猶濕,麝過春山草木香。
◆平生只會量人短,何不回頭把自量。
◆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
◆人貧志短,馬瘦毛長。
◆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貧無達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藥方。
◆觸來莫與說,事過心清涼。
◆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為土所防。
◆濟濟之士,為酒所傷。
◆蒿草之下,或有蘭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無限朱門生餓殍,幾多白屋出卿。
◆醉后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萬事皆已定,浮生空白茫。
◆千里送毫毛,禮輕仁義重。
◆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世事明如鏡,前程暗似漆。
◆光陰黃金難買,一世如駒過隙。
◆良田萬傾,日食一升。
◆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千經(jīng)萬典,孝義為先。
◆一字入公門,九牛拖不出。
◆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富從升合起,貧因不算來。
◆家中無才子,官從何處來。
◆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急行慢行,前程只有多少路。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一毫之惡,勸人莫作。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天眼恢恢,報應甚速。
◆圣賢言語,神欽鬼伏。
◆人各有心,心各有見。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
◆養(yǎng)軍千日,用在一朝。
◆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
◆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公道世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曾饒。
◆有錢堪出眾,無衣懶出門。
◆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苗從地發(fā),樹向枝分。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官有正條,民有和約。
◆閑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幸生太平無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時。
◆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
◆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勤耕足養(yǎng)家。
◆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無愁月影斜。
◆奉勸君子,各宜守己。
◆只此程式,萬無一失。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游子吟)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唐韓愈調(diào)張籍)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宋司馬光 資治通鑒)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劉備)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洳簧普叨闹?。(論語述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傳)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南朝蕭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史記陳涉世家)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太宗贈蕭禹)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西晉陳壽三國志)
◆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后漢書王霸傳)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 唐賈島劍客)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紳憫農(nóng))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唐李商隱無題)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陰)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宋蘇軾)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戀花)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
◆沉舟側(cè)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馮異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 (淮南子說林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五代李煜烏夜啼)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 唐王翰涼州詞)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餞別校書叔云)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唐韓愈進學解)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 訓儉示康)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唐李賀南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唐白居易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 唐白居易長恨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jīng)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史記高祖本紀)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史記留侯世家)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宋陸游 病起書懷)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宋歐陽修戲答元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 列傳)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唐劉禹錫陋室銘)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 大作)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唐李白上李邕)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唐李商隱錦瑟)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 (唐李白江上吟)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唐白居易長恨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唐僧云覽)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宋朱熹讀書之要)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離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唐劉希夷)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唐李商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史記報任少卿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蘇軾題西林壁)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唐李白將進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唐李商隱)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宋陸游)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宋蘇軾冬景)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唐顏真卿)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層。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游山西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jīng)王風黍離)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jīng)風相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宋李清照如夢令)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陋室銘)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諺語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諺語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后漢書)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 唐羅隱蜂)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敗之有余。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善化不足,惡化有余。
◆水太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知者減半,省者全無。
◆在家由父,出家從夫。
◆癡人畏婦,賢女敬夫。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堂終不如。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會說說都是,不會說無禮。
◆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
◆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
◆庭栽棲鳳竹,池養(yǎng)化龍魚。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xiāng)里。
◆妒財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頭死。
◆墻有逢,壁有耳。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賊是小人,知過君子。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也。
◆貧窮自在,富貴多憂。
◆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
◆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頭。
◆成事莫說,覆水難收。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路逢險處難回避,事到頭來不自由。
◆藥能醫(yī)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貧不語,水平不流。
◆一家有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
◆有花方酌酒,無月不登樓。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
◆惜花須檢點,愛月不梳頭。
◆大抵選他肌骨好,不擦紅粉也風流。
◆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
◆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
◆生不論魂,死不認尸。
◆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得寵思辱,安居慮危。
◆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
◆英雄行險道,富貴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來有冷時。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但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見事莫說,問事不知。
◆閑事休管,無事早歸。
◆假緞染就真紅色,也被旁人說是非。
◆善事可作,惡事莫為。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龍生龍子,虎生豹兒。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風凰池。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養(yǎng)兒待老,積谷防饑。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數(shù)家之口,可以無饑矣。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時來風送騰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
◆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
◆官清書吏瘦,神靈廟祝肥。
◆息卻雷霆之怒,罷卻虎狼之威。
◆饒人算人之本,輸人算人之機。
◆好言難得,惡語易施。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天眼恢恢,疏而不漏。
◆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
◆寧添一斗,莫添一口。
◆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后。
◆不求金玉重重貴,但愿兒孫個個賢。
◆一日夫妻,百世姻緣。
◆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傷人一語,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猶再發(fā),人無兩度再少年。
◆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將相胸前堪走馬,公候肚里好撐船。
◆富人思來年,窮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賒去物件莫取錢。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擊石原有火,不擊乃無煙。
◆為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
◆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貞婦愛色,納之以禮。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日子不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人道好,千人傳實。
◆凡事要好,須問三老。
◆若爭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饑,夜夜防盜。
◆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
◆遇飲酒時須飲酒,得高歌處且高歌。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
◆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高。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須用惡人磨。
◆會使不在家豪富,風流不用著衣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
◆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
◆為善最樂,為惡難逃。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你急他未急,人閑心不閑。
◆隱惡揚善,執(zhí)其兩端。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既墜釜甑,反顧無益。
◆翻覆之水,收之實難。
◆人生知足何時足,人老偷閑且是閑。
◆但有綠楊堪系馬,處處有路透長安。
◆見者易,學者難。
◆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難。
◆道路各別,養(yǎng)家一般。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彈。
◆點石化為金,人心猶未足。
◆信了肚,賣了屋。
◆他人觀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鐘粟。
◆莫把真心空計較,五行不是這題目。
◆與人不和,勸人養(yǎng)鵝。
◆與人不睦,勸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河狹水急,人急計生。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
◆人不勸不善,鐘不打不鳴。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jīng)。
◆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
◆惺惺常不足,懵懵作公卿。
◆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兄弟相害,不如自生。
◆合理可作,小利莫爭。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
◆欺老莫欺小,欺人心不明。
◆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滿謝蒼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論逞英雄,家計漸漸退。
◆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
◆一人有慶,兆民咸賴。
◆人老心未老,人窮志莫窮。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
◆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屋漏更遭連年雨,行船又遇打頭風。
◆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
◆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
◆禮義生于富足,盜賊出于貧窮。
◆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
◆君子安平,達人知命。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夫妻相合好,琴瑟與笙簧。
◆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
◆善必壽老,惡必早亡。
◆爽口食多偏作藥,快心事過恐生殃。
◆富貴定要安本分,貧窮不必枉思量。
◆畫水無風空作浪,繡花雖好不聞香。
◆貪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
◆爭他一腳豚,反失一肘羊。
◆龍歸晚洞云猶濕,麝過春山草木香。
◆平生只會量人短,何不回頭把自量。
◆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
◆人貧志短,馬瘦毛長。
◆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貧無達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藥方。
◆觸來莫與說,事過心清涼。
◆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為土所防。
◆濟濟之士,為酒所傷。
◆蒿草之下,或有蘭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無限朱門生餓殍,幾多白屋出卿。
◆醉后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萬事皆已定,浮生空白茫。
◆千里送毫毛,禮輕仁義重。
◆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世事明如鏡,前程暗似漆。
◆光陰黃金難買,一世如駒過隙。
◆良田萬傾,日食一升。
◆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千經(jīng)萬典,孝義為先。
◆一字入公門,九牛拖不出。
◆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富從升合起,貧因不算來。
◆家中無才子,官從何處來。
◆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急行慢行,前程只有多少路。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一毫之惡,勸人莫作。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天眼恢恢,報應甚速。
◆圣賢言語,神欽鬼伏。
◆人各有心,心各有見。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
◆養(yǎng)軍千日,用在一朝。
◆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
◆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公道世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曾饒。
◆有錢堪出眾,無衣懶出門。
◆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苗從地發(fā),樹向枝分。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官有正條,民有和約。
◆閑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幸生太平無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時。
◆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
◆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勤耕足養(yǎng)家。
◆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無愁月影斜。
◆奉勸君子,各宜守己。
◆只此程式,萬無一失。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游子吟)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唐韓愈調(diào)張籍)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宋司馬光 資治通鑒)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劉備)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洳簧普叨闹?。(論語述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傳)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南朝蕭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史記陳涉世家)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太宗贈蕭禹)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西晉陳壽三國志)
◆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后漢書王霸傳)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 唐賈島劍客)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紳憫農(nóng))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唐李商隱無題)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陰)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宋蘇軾)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戀花)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
◆沉舟側(cè)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馮異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 (淮南子說林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五代李煜烏夜啼)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 唐王翰涼州詞)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餞別校書叔云)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唐韓愈進學解)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 訓儉示康)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唐李賀南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唐白居易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 唐白居易長恨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jīng)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史記高祖本紀)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史記留侯世家)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宋陸游 病起書懷)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宋歐陽修戲答元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 列傳)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唐劉禹錫陋室銘)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 大作)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唐李白上李邕)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唐李商隱錦瑟)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 (唐李白江上吟)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唐白居易長恨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唐僧云覽)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宋朱熹讀書之要)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離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唐劉希夷)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唐李商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史記報任少卿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蘇軾題西林壁)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唐李白將進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唐李商隱)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宋陸游)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宋蘇軾冬景)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唐顏真卿)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層。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游山西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jīng)王風黍離)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jīng)風相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宋李清照如夢令)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陋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