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薦高一語文教案之荷塘月色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新推薦高一語文教案之荷塘月色》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定位】
    一個當代的讀者,應(yīng)當以怎樣的閱讀視野來凝視《荷塘月色》?
    我們是在觸摸他人靈魂時才懂得自己靈魂的,我們是以品讀文學人生來思考現(xiàn)實人生的。
    《荷塘月色》一文,是1927年朱自清在社會劇蕩、前路暗淡之時,悄然蟄居清華園里,為抒譴心中郁悶惆悵而寫成的。那浮起薄薄青霧的荷塘,正是他郁悶彷徨的精神寫照。但是,那如夢幻一般的清塘荷韻,又何嘗不是作者擺脫郁悶、超越彷徨的心靈寄托呢?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那一夜絕美的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只存在于朱自清的心里,那是他找尋回來的,在抑郁苦悶的人生中曾經(jīng)失落了的精神家園!那清靈飄渺的荷塘,是現(xiàn)實世界的詩意倒影,是個體心靈的靜謐歸宿。
    我們應(yīng)當借助《荷塘月色》的意境審美來感受并思考朱自清隨緣自適,淡泊寧靜的人生境界。這些感受和思考,將會有助于學生們省察并重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充實他們的靈魂,為將來人生路上必然會有的失意和挫折作一些心理(性情志趣)上的準備。
    【切入】
    1、對月下荷塘的意境美有怎樣的感觸?應(yīng)當以怎樣的心境來讀《荷塘月色》?
    只有領(lǐng)悟到作者的心境,才能真正感悟到散文的文辭、結(jié)構(gòu)和意境之美。
    要求學生從清新雅致,感觸鮮明的散文語言中,去默默體會朱自清那獨特的心境:淡淡的愁郁,淡淡的恬靜。
    2、我們能否從中讀出那心靈的舒慰和解脫呢?
    【探究】
    1、走近朱自清的內(nèi)心世界:
    課前要求學生們重讀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體會父親那臃腫而蹣跚的背影所承載的悲涼、惆悵與沉重?!拔易吡?;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邊沒人。”,離別之苦,牽掛之痛,只此寥寥數(shù)語輕輕一提,卻比那哀嘆哽咽,垂涕而道令人更覺父愛的深沉含蓄。難怪朱自清要鄭重寫出《背影》一文來表明自己遲到的懺悔和痛疚,以求得心靈的解脫。散文是見性靈之作。
    2、走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散文世界是人情化的自然,那荷塘的月色、月下的荷塘,處處浸潤著作者的情思、意趣、氣質(zhì)與性情。
    “淡淡的愁郁,淡淡的恬靜”,這樣一種微妙的心境,我們又如何去真切地感悟呢?
    移情想象(創(chuàng)造情境,喚醒靈感,遷移自己的動情來逸想別人的心境)
    A、冥想移情想象──夜半醒來,月華如水,柔柔朗照,無眠的你該是怎樣一種心境?
    B、詩意移情想象──“旋折蓮花剝蓮子,露為風來月為香”(宋·蘇軾《蓮》)、“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保ㄋ巍ぬK軾《水調(diào)歌頭》)
    C、音樂移情想象──靜靜地聆聽肖邦的 Be 大調(diào)夜曲(The Nocturne)。那清澈動人,自然流暢的旋律,會將你引向何方?
    移情想象,讓學生以自己被喚醒了的記憶和情感去體驗,去美讀,以喃喃的自語,將朱自清的內(nèi)心獨白變?yōu)樽约旱男穆暎匀欢坏貜拇介g流淌出來。
    3、學生暢談美讀后的種種感受:
    品讀美的文學作品,靈犀神游相交,體驗生命中的美好情感,會讓我們心靈深處的某些朦朧感悟逐漸清晰起來。
    “詩意的美”“寧靜”“和諧”“理想的人格”“矛盾”“逃避”“癡情”“超脫”等。
    4、走進朱自清的荷塘心境:
    鼓勵學生潛心揣摩文中的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從中想見縈繞于作者內(nèi)心的“淡淡的愁郁,淡淡的恬靜”。
    我們仿佛置身于清華園的荷塘月色之中,田田的荷葉,美如裙裾,綠塘搖滟;零星的荷花,綽約千姿,如星津熠熠,明珠乳白;風送荷香,吹動滿池碧水,脈脈含情無語。(詩意的美)
    我們看到了一幅清新幽靜的月下荷塘美景,感受到了一種和諧寧靜、流連陶醉的審美愉快。(寧靜)
    一股柔而不弱、美而不媚、自然、清新委婉的風情。(和諧)
    亭亭凈植,香遠益清的君子氣度。(理想的人格)
    一個傳統(tǒng)文士的內(nèi)心郁結(jié),在自得與自失間愀然徘徊,如哈姆雷特般優(yōu)柔寡斷,抑郁惆悵。(矛盾)
    靈魂的靜謐情結(jié),在精神相對自由的月下荷塘中“小睡”片刻,可謂“偷得浮生半日閑”了。(逃避)
    低頭弄蓮子,蓮(憐)子清(情)如水。(癡情)
    淡淡的愁郁,淡淡的恬靜。(超脫)
    只有領(lǐng)悟到作者的心境,才能真正感悟到散文的意境之美。
    5、關(guān)于《荷塘月色》的意象與意境思考:
    在朱自清的筆下,彌望的荷塘,田田的葉子,裊娜的花朵,縷縷的清香,凝碧的波痕,脈脈的流水,薄薄的青霧,淡淡的云影,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與影的和諧的旋律這一個個極富情韻的意象終構(gòu)成了一個深邃的意境。
    ① 雖是滿月,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學者的苦悶,惆悵的意境。
    ②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迷惘的氣息,朦朧的意境。
    ③ 葉子出水很高,……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君子的人格,清遠的意境。
    ④ 蓮乃佛花,月下的荷塘,是作者理想中的“恬靜自得的凈土”,是遠離塵囂的自由所在,寄托著難得的片刻心寧與神安。──禪宗的超脫,空靈的意境。
    ⑤ 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綿綿的幽思,淡淡的愁緒。──老莊的乘化,淡泊的意境。
    ⑥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文學的癡情,古典的意境。
    《荷塘月色》正因為“月下荷塘”與“塘上月色”意象的多樣解讀而產(chǎn)生了深邃的意境美。其中的懸念和未知很多,為無數(shù)讀者留下了審美想象的廣闊空間。
    6、感悟朱自清的心靈荷塘,感悟朱自清的人生境界: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以癡絕的文筆創(chuàng)造了一個和諧自在的藝術(shù)境界,在這個惟屬自己的情感世界里,他的心靈沉浸在一種精神追求的愉悅和審美情趣的享受之中,他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生命情感歸宿營造著一個心靈的荷塘啊。設(shè)想如果沒有這個寧靜的心靈空間,沒有這種隨緣自適,淡泊寧靜的人生境界,那個癡情于文學,敦厚樸實的一介書生朱自清,身處亂世之中又當何去何從呢?
    由此思索,才能理解朱自清的躲進書齋,由此思索,才能從中汲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拓展】
    讀戴望舒于1927年創(chuàng)作的《雨巷》,感悟心境,研討詩意。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支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靜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思考:
    ① “雨巷”、“丁香”這兩個意象的蘊涵。
    ②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征寓意。
    【實踐要點】
    1、文中的通感修辭使得讀者的多種感覺可以彼此打通并產(chǎn)生遷移,從而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懊烀5母杪暋蹦诵嵊X打通聽覺,作者由此而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新穎而意蘊悠然的獨特意象(荷花),其清遠高潔的意境,令人情動神搖,嘆賞不已。
    2、1927年*失敗后,曾經(jīng)參與革命、參加共青團的戴望舒躲到了好友施蟄存在松江鄉(xiāng)下的家里。目睹了鮮血和死亡,那時的他思想極度困惑迷茫,《雨巷》的詩意解讀也是向來存有爭議的?!岸∠恪钡囊馓N正如詩經(jīng)里的“蒹葭”一樣哀怨凄美,在寂寥的雨巷里,戴望舒借無奈的相思,惆悵的尋覓來訴說自己心中那“至美人生”的幻滅感和“可望而不可即”理想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