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讀后感:《長生殿》讀后感

字號:

《長生殿》是清人洪升所著,取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句意定名,講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huán)之間曲折凄美、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整部劇共五十出,大致可分作三段:李楊廝守—死別傷情—覓魂重圓;兩條敘事線索——李楊愛情(主線)和安祿山反叛(輔線)。
    說來慚愧,我沒能把這部“學(xué)子才人一齊俯首”的“絕好文章”讀完,只讀到第二十九出《聞鈴》,后面的草草看了看。為感動,更為憤慨。隨著年齡漸長,讀書漸多,心中早沒了中學(xué)時向往浪漫、憧憬愛情的少女情懷,取而代之的是對家人、對朋友、對社會的沉甸甸的責(zé)任感。而今對社會、對現(xiàn)實了解得越深,越覺得所謂的浪漫、生死不渝虛無縹緲、不切實際。不是說愛情不好,也不反對浪漫,但前提是要先盡了肩上的責(zé)任。男人愛女人無可非議,更何況男才女貌,又是音律知音,“三千寵愛在一身”也無可厚非。但,他是她的丈夫之前,他還是一個君王,他一句話便可讓人榮、讓人辱,可讓人生、讓人死,可福澤天下,也可*蒼生。他和她不是平常人家的夫妻,尋常人家的寵愛尚且有度,何況天家,更應(yīng)如此。卻“姊妹弟兄皆列土”,國舅專權(quán),一時楊家權(quán)勢滔天,直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千里單騎送荔枝,可知這一籃荔枝壞了多少麥苗、累死多少馬?他和她自是情切切、意濃濃,哪曾想到供給他們奢華的百姓是如何的嘔心瀝血?他們的愛情,以天下作交換,代價太大,他們付不起,所以注定要分離。試想,若李隆基再勤政愛民一點,少些偏聽偏信,也不至于如此。不是紅顏禍水,怪只怪,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這樣的愛情,再凄美我也不會同情。
    回到劇本,我很喜歡這種傳統(tǒng)的曲文。它繼承了詩詞的傳統(tǒng),糅合了散文、白話元素,讀起來朗朗上口、余韻悠長。語言生動、直白,節(jié)奏感強。人物形象基本上是通過語言來表現(xiàn),如第二十一出《窺浴》【字字雙】“自小生來貌天然,花面;宮娥隊里我為先,掃殿。忽逢小監(jiān)在階前,胡纏;伸手摸他褲兒邊,不見”,活脫脫一個面貌丑陋、地位低微、胡攪蠻纏不懂事的宮女。
    《長生殿》是中國古典四大名劇之一,閑暇時可細細品讀,必可得滿口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