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選擇樂器時需注意的要點

字號:

這篇關于小學生選擇樂器時需注意的要點,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選擇樂器的時候,對樂器當然是要有一定的了解。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才能我們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選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小學生選擇樂器時需注意的要點。
    小學生選擇樂器需關注的樂器
    《一》,笙:
    吹奏樂器,遠在三千多年的商代已有笙的雕型,由笙頭,笙管,簧片組成。古代的笙簧數(shù)不同,現(xiàn)代的笙,笙頭圓形笙頭和吹嘴,銅裂。演奏技巧有抹音,滑音,頓音,花舌,呼舌,揉音和喉音等
    《二》,蘆笙:
    蘆笙,為西南地區(qū)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早在西漢初已經(jīng)出現(xiàn),蘆笙大小不一,管的數(shù)目也不盡相同,從單管、雙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較常用的是六管蘆笙。六管蘆笙的構造,是用六很長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制的笙斗;每管的根部各裝一個銅質(zhì)簧片;管的下端各開一個小孔,吹奏時手指按孔發(fā)音。有的蘆笙,在竹管上端套上竹篦折成的三角形喇叭或套上稍大的竹筒,起共鳴作用。各管音高的次序,隨著地域和民族不同而異。吹奏時,以單音奏旋律,同時發(fā)出兩個以上的和音作伴奏。蘆笙多用于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
    《三》,排笙:
    排笙是傣族、布朗族和克木人的多管單簧氣鳴樂器,可獨奏或伴奏。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傣族、布朗族和克木人聚居地區(qū)。排笙早在500多年前就已在德宏和西雙版納傣族地區(qū)流傳,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較大型的罕見的和聲樂器。它由笙斗、吹嘴、笙苗、簧片和腰箍等部分構成。笙斗和吹嘴用一決整木或大竹筒制成,起安置和穩(wěn)固笙苗的作用。14根用細竹管制成的笙苗,分為兩個縱排穿過笙斗,左右各為7根,最長者達150厘米。在每根笙苗插入笙斗的部分都鑲有竹質(zhì)或銅質(zhì)簧片。在兩排笙苗的上、下,扎以用竹蔑片制成的腰箍。
    《四》,葫蘆絲:
    葫蘆絲,又稱葫蘆蕭。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樂器,主要流傳于傣、彝等民族中。這種樂器用半截小葫蘆作為音箱,以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蘆的竹管下端,嵌有銅質(zhì)筑片,中間較長的一根竹管開七孔。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指按中間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時,左右兩根竹管同時發(fā)出固定的單音,與旋律構成和音。其音樂輕柔細膩,圓潤質(zhì)樸,極富表現(xiàn)力,呈現(xiàn)了古典與現(xiàn)代結(jié)合的親切婉轉(zhuǎn),溫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五》,笛
    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雖然短小簡單,但它卻有七千年的歷史。因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稱為“竹笛”。屬于木管樂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鳴樂器類,是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多用于獨奏,也可參與合奏,發(fā)音動人、婉回。古人謂"蕩滌之聲",故笛子原名為“滌”,日本至今還保留有"滌笛",后演變?yōu)槿缃竦牡?。笛又分:曲笛、梆笛、定調(diào)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
    《六》,塤;
    塤是我國古代的吹奏樂器,用陶土燒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它的外形是橢圓形的,有的是圓形、橄欖形不等。它的大小與鵝蛋相似,音有一至五個不等。最早的塤是一孔吹兩個音,后來逐漸發(fā)展為六孔,是中音吹奏樂器。它的音色古樸、醇厚、渾圓,即能獨奏又能同其它古樂器合奏,如鐘、琴、瑟等。
    《七》, 嗩吶:
    嗩吶,古稱瑣嘹,蘇爾奈.又稱喇叭、小嗩吶、海笛。原是波斯樂器,明代以前傳入中國,先為軍中之樂,后入民間.明王圻《三才圖會》(1607) 即"嗩奈"其制如喇叭……不知起于何代,當是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嗩吶兩晉時期(公元265--420年)已流行于新疆地區(qū)。清代稱"蘇爾奈"。其名出自阿拉伯語surna的音譯。明代王西樓《朝天子》詞曰:"喇叭鎖哪,曲而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對其在當時的藝術表現(xiàn)功能描繪的十分生動。
    《八》,簫:
    短簫:朝鮮語稱“單掃”。朝鮮族豎吹樂器。流行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鮮族聚居地區(qū),短簫外形與漢族洞簫相似,但管身細而短,全長 35~37厘米。傳統(tǒng)短簫多為竹制,也有用空心木制詐的。上端開一吹孔,管身上開有5個按音孔(前4后1),下端有一個出音孔。只能吹奏五聲音階的曲調(diào)。
    《九》,巴烏:
    巴烏是簧管樂器,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常用于獨奏或為舞蹈和說唱伴奏。巴烏:簧管樂器,也叫“把烏”,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稱“各比”,彝族稱“比魯”“烏勒”,侗族稱“拜”,常用于獨奏或為舞蹈和說唱伴奏每到晚間,各族青年男女還常常用巴烏來傳遞愛慕之情。巴烏的品種較多,在哈尼族,既有單管巴烏,又有雙管巴烏,由于竹管長短、粗細的不同,還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烏之分。彝族的巴烏,有豎吹和橫吹兩種,在蒙自地區(qū)的土佬人(彝族支系)中,也流傳有雙管巴烏。佤族的巴烏,管長25 厘米左右,上面開有7 個(正 6背1 )音孔,在靠近音孔的管身上,均刻有人字形的紋飾。傳統(tǒng)的巴烏,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優(yōu)雅。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說唱,也用于獨奏。
    小學生選擇樂器時,對上面這些民族樂器一定要認真了解,掌握這些重要的內(nèi)容,我們小學生選擇樂器時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希望大家能夠認真關注上面的這些要點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