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優(yōu)秀作文:親情?真理

字號:

丹城二中204班 周 毓
    親情,是一出生便有的羈絆,是血濃于水的情誼,卻是一把毀滅一切黑暗的寶劍,即便是血濃于水的親情,也會在它面前被狠狠割斷。
    ——題記
    親情,應(yīng)是這世上最難以割舍的一段情誼,它是無形的羈絆,亦是血脈的相連,可是,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他為了自己所奉持的信念,毅然割袍斷義,與親生的哥哥分道揚鑣。這個人,便是殷夫,一個為革命事業(yè)獻出他寶貴生命的革命家,一個追求真理的作家,一位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
    殷夫,原籍浙江上虞,1910年6月11日誕生于浙江象山,本姓徐,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詩人,中國共產(chǎn)黨員,“左聯(lián)五烈士”之一。這位偉大的戰(zhàn)士,卻只有短暫的一生,他于1931年2月7日被國民黨政府殺害于上海龍華,年僅22歲。然而,這位令人敬佩的詩人,卻也給我留下一大筆精神的財富,他筆下靈動的文字,在那充滿白色恐怖的年代中鼓舞人心,也在現(xiàn)今的和平年代中吸引人心,蕩滌靈魂。其中的詩作《別了,哥哥》更是一團燒灼的火焰,在當時為殷夫心中的信念指明道路,在如今,感染人心,照亮那永恒的真理。
    《別了,哥哥》是殷夫?qū)懡o他的大哥徐培根的。殷夫早在1926年就參加了黨領(lǐng)導(dǎo)的革命活動,而他的親哥哥徐培根卻是蔣介石總司令部的參謀長?!八摹ひ欢?政變后,殷夫被捕入獄,大哥出面把殷夫保釋出獄,同時又把殷夫軟禁起來,但殷夫卻想方設(shè)法逃了出來,繼續(xù)參與革命工作。1928年,殷夫再次入獄,經(jīng)他大嫂保釋出獄,他大哥再次將他軟禁,并勸說他脫離革命,加入國民黨,然而,殷夫沒有向他哥哥所期望的那樣,反而脫離了他的哥哥,成為了一名職業(yè)革命者。他明白,他與哥哥雖是同胞手足,卻已是兩個對壘陣地上的成員了,他便正式宣告與哥哥脫離,并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詩篇。隨后,他便義無反顧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直至為祖國、為人民灑盡最后一滴血。
    若是殷夫聽從了他哥哥的話,接受了他哥哥的安排,脫離革命,或許,他不會只享受22個年頭的生命,或許,他能擁有更長的生命,他也會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然而,殷夫沒有這樣做,為了心中所堅持的革命事業(yè),他不惜與哥哥反目成仇;為了心中的真理,他可以拋棄世間最偉大的親情。我相信,即使給殷夫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依然會走上這一條路,走上這條明知布滿荊棘與危險的道路。因為,他是殷夫,是令人敬佩,感染人心的革命家;因為,他是殷夫,是筆鋒犀利,勇于戰(zhàn)斗的作家;因為,他是殷夫,是能用短暫的生命譜寫一曲輝煌交響曲的烈士。
    親情,是偉大的,它是連于天涯海角的一份情誼,是身在遠方的游子與家人的相連。然而,他,殷夫,卻割舍了這一份情意,毅然寫下“別了,哥哥,別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見的機會是在/當我們和你隸屬的階級交了戰(zhàn)火”。他明白“前途站著危崖荊棘,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又有的是乏人肌筋的冰雹風(fēng)雪”但他更堅信“真理的偉光在地平線下閃照,死的恐怖都避易遠退,熱的會把冰雪消融。”因此,為了這份信念,他毅然揮刀,斬斷這份親情,斬斷這份情絲,走上與哥哥截然不同的道路。
    死,有輕于鴻毛,有重于泰山。一個人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度,而在于其厚度。殷夫的一生,雖然僅有短暫的22個年頭,卻充滿著光輝,充滿著燦爛,因為,那是為革命而獻身,為真理而獻身,為信念而追求。
    指導(dǎo)老師:夏可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