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詩歌朗誦稿2013精編

字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中秋節(jié)來臨之際,為大家收集整理《中秋詩歌朗誦稿2013精編》,希望大家喜歡!
    秋夜月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閑暇里, 斂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愁無限。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 文天祥
    照江疊節(jié),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輪 嗣布。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jié)。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fā)。
    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 風月夜,幾處前蹤舊跡。忍思憶。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向仙島,歸冥路,兩無 消息。
    宣清
    殘月朦朧,小宴闌珊,歸來輕寒凜凜。背銀〔钅工〕、孤館乍眠,擁重衾、醉魄猶 噤。永漏頻傳,前歡已去,離愁一枕。暗尋思、舊追游,神京風物如錦。
    念擲果朋儕,絕纓宴會,當時曾痛飲。命舞燕翩翻,歌珠貫串,向玳筵前,盡是神 仙流品,至更闌、疏狂轉甚。更相將、鳳幃鴛寢。玉釵亂橫,任散盡高陽,這歡娛
    長相思(京妓)
    畫鼓喧街,蘭燈滿市,皎月初照嚴城。清都絳闕夜景,風傳銀箭,露叆金莖 。巷陌縱橫。過平康款轡,緩聽歌聲。鳳燭熒熒。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羅綺叢中,認得依稀舊日,雅態(tài)輕盈。嬌波艷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墻頭馬 上,漫遲留、難寫深誠。又豈知、名宦拘檢,年來減盡風情。
    望漢月
    明月明月明月。爭奈乍圓還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暫歡會、依前離別。
    小樓憑檻處,正是去年時節(jié)。千里清光又依舊,奈夜永、厭厭人絕。
    鷓鴣天
    吹破殘煙入夜風。一軒明月上簾櫳。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碧云歸去認無蹤。只應曾向前生里,愛把鴛鴦兩處籠。
    十二時(秋夜)
    晚晴初,淡煙籠月,風透蟾光如洗。覺翠帳、涼生秋思。漸入微寒天氣。敗葉敲窗 ,西風滿院,睡不成還起。更漏咽、滴破憂心,萬感并生,都在離人愁耳。
    天怎知、當時一句,做得十分縈系。夜永有時,分明枕上,覷著孜孜地。燭暗時酒 醒,元來又是夢里。
    睡覺來、披衣獨坐,萬種無□憀情意。怎得伊來,重諧云雨,再 整馀香被。祝告天發(fā)愿,從今永無拋棄。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
    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秦淮看月記》 明 潘之恒
    戊午中秋,登虎丘見月而思秦淮也。幾望及望,月色如晝,逢麗姬金、王兩姓,從千人中獨見而月不能為之奇。時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聞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則余居金陵已七見圓魄,靳一而將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將又思。"乃發(fā)慨而止。上弦以來,猶吳咋也,幾及兩夕而忽若失之,則人或勝于吳,非人勝而情勝也。匝青溪夾岸競傳吳音,而閣中以真情勝者,則元女之珠獻彩女之簫,隨其孤調皆綠云之音,其為劇,如琵琶、明珠更為奇絕,余悔其聞之晚而娛耳淺也,應為廢吳思,而胡以又之,令當吳游,片石盡肯,可中易仄,劍池一勺,若海印發(fā)光矣。因擲筆空中,俄而云開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間,因為歌曰:“我之思兮云隱,月中生兮風中殞,忽如夢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龍街光兮鳳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無改。"
    四、現(xiàn)代詩歌
    皓 月
    法 魏爾倫 ○葛雷 譯
    皓月閃爍在樹林,
    枝干上 樹葉下
    發(fā)出一種聲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鏡,
    倒映著黑色的柳影,
    風在柳梢啜泣嚶嚶……
    夢幻吧,是時候了。
    遼闊,溫馨的寧靜
    似乎走下
    星光閃爍的蒼穹
    這正是美滿的時刻。
    月亮升起的地方
    作者:小島
    月亮升起
    有雕歸巢的聲音
    有魚兒躍出碧光
    有琴聲演繹古老傳說
    好多不知誰的眼睛
    落于白樺樹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卻拋給月亮
    無限柔情
    也是那晚
    貼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著
    在我的夢中
    溶化了
    中 秋
    一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離
    在我年輕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諒你
    就像落葉可以原諒野風 無禮
    青春可以原諒歲月 將她抹去
    二
    蟋蟀停止了吵鬧
    石榴樹掛滿了羞紅的果
    最后那一場雨淋濕了野玫瑰
    (他們說湖邊的玫瑰喜歡歌)
    你會不會坐在月下
    聽我唱
    聽我的歌飛進山林
    飛越湖水
    飛向那一輪圓月
    三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難演的戲
    在眾人圍成的舞臺上
    沒有燈火 沒有音樂
    只有用我嘹亮的聲音
    唱那首忘了名字的歌
    那又怎么樣呢
    歲月還將繼續(xù)
    不知到哪一天 又要分離
    四
    月已升至半空
    原來湖水也會有潮聲
    原來自始至終永恒不變的
    只是月圓月缺
    蒼白的林中
    秋菊綻放
    月下
    你我含淚揮別
    1992年10月9日
    抒情詩選(4篇)
    于洛生
    (一) 情 緣
    未來有一把鎖
    記憶有一把鎖
    她的像已收入一把同心鎖;
    清亮的心曲匯成河
    專一的愛戀匯成河
    有她的一生是光彩重生的河!
    如畫的情緣
    是有霞光的春天
    落英鋪地的林間
    殷紅的思念堆積在眼前------
    如詩的情緣
    是激動的心弦
    也許林中靚麗的仙子
    已讀懂心中熠熠的期愿!
    (二)菊 花 神
    穿過云彩的月光
    飄灑在一園的菊花上
    翩躚想往
    宇宙蘊藏神秘的力量
    可以令時光倒流
    回溯到-------
    汗青記載的一個晚上
    豐美的菊花
    同樣的月光
    焚香,禱告,有個女人
    眉如鵝黛,亭亭玉立
    虔誠,仰望-------
    啊!人比月更明亮
    貂蟬之月哦
    風清云淡
    馨香已遠
    我的想象似一尾人魚
    在星海的邊緣
    游弋......
    (三) 水的新生
    剛剛從冰川上融化的時候
    就神往自由
    雖是山之子
    卻奔向海
    因為海是--
    水的不朽
    一條大河快樂地奔流!
    連長天都望不盡它寂寞的源頭
    不管明天是佇望的雨云
    還是嘯叫的海風
    今天的浪花
    都用雀躍的奔騰
    炫示它的擁有
    (四) 送 別
    當你將遠行時我有些心痛
    想不到送別時是飄雨的天空
    我們都將踏上渺茫的前程
    也做好準備去度過風雨人生
    我會給你寫信的……
    不會問你路上
    天空響不響雷
    身旁刮不刮風;
    只問你旅程
    手中有沒有傘
    天上有沒有虹……
    五、散文欣賞
    中秋的月亮
    周 作 人
    敦禮臣著《燕京歲時記》云:“京師之日八月節(jié)者,即中秋也。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云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jié)也。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師諺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此記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風俗似無甚變更,雖民生調敝,百物較二年前超過五倍,但中秋吃月餅恐怕還不肯放棄,至于賞月則未必有此興趣了罷。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jié),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我回想鄉(xiāng)間一般對于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裟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斗,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種怪物,忽圓忽缺,諸多變異,潮水受它的呼喚,古人又相信其與女人生活有關。更奇的是與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關系,拉丁文便稱此病日月光病,仿佛與日射病可以對比似的。這說法現(xiàn)代醫(yī)家當然是不承認了,但是我還有點相信,不是說其間隔發(fā)作的類似,實在覺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貝,了會生影響,正是可能的事罷。好多年前夜間從東城口家來,路上望見在昏黑的天上,掛著一鉤深黃的殘月,看去很是凄慘,我想我們現(xiàn)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覺,古時原始生活的人當更如何?住在巖窟之下,遇見這種情景,聽著豺狼曝叫,夜鳥飛鳴,大約沒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無這些禽獸騷擾,單是那月亮的威嚇也就夠了,它簡直是一個妖怪,別的種種異物喜歡在月夜出現(xiàn),這也只是風云之會,不過跑龍?zhí)琢T了。等到月亮漸漸的圓了起來,它的形相也漸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幾乎是一位富翁的臉,難怪能夠得到許多人的喜悅,可是總是有一股冷氣,無論如何還是去不掉的。只恐“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東坡這句詞很能寫出明月的精神來,向來傳說的忠愛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內,現(xiàn)在不關重要,可以姑且不談??傊矣谫p月無甚趣味,賞雪賞雨也是一樣,因為對于自然還是畏過于愛,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樂是于我頗少緣分的。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于看月亮,而還帳又過于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為鄉(xiāng)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