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教案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1 藤野先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做到會讀、會寫并理解其含義。
2、收集魯迅生平和創(chuàng)作的資料,認識魯迅的人生道路,為理解魯迅作品打下基礎。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明確這篇回憶錄是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情發(fā)生的先后
順序記敘的。
復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寫及典型事例對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
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習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學習他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精
神。
2、學習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背景解讀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緋紅、標致、詰責、油光可鑒、深惡痛疾”等詞語。 2.回顧復習作者魯迅及相關知識;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時代背景材料。 3.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讀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學習運用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5.學習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七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說:“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小保笆刮腋屑?,給我鼓勵的一個?!眳s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么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jīng)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作家作品 學生介紹魯迅其人及作品。 2.簡介作者的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yī)的。1904—1906年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他原準備畢業(yè)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xiàn)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婶斞附K并沒有成為一名醫(yī)生,他后來放棄了醫(yī)學,于1906年到東京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09年回國后,繼續(xù)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zhàn)斗,成為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課文。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標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2.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請你依據(jù)文章敘述中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內容,列出結構簡表。 提示:根據(jù)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兩名學生
1 藤野先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做到會讀、會寫并理解其含義。
2、收集魯迅生平和創(chuàng)作的資料,認識魯迅的人生道路,為理解魯迅作品打下基礎。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明確這篇回憶錄是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情發(fā)生的先后
順序記敘的。
復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寫及典型事例對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
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習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學習他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精
神。
2、學習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背景解讀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緋紅、標致、詰責、油光可鑒、深惡痛疾”等詞語。 2.回顧復習作者魯迅及相關知識;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時代背景材料。 3.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讀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學習運用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5.學習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七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說:“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小保笆刮腋屑?,給我鼓勵的一個?!眳s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么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jīng)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作家作品 學生介紹魯迅其人及作品。 2.簡介作者的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yī)的。1904—1906年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他原準備畢業(yè)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xiàn)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婶斞附K并沒有成為一名醫(yī)生,他后來放棄了醫(yī)學,于1906年到東京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09年回國后,繼續(xù)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zhàn)斗,成為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課文。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標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2.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請你依據(jù)文章敘述中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內容,列出結構簡表。 提示:根據(jù)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兩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