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少兒繪畫水墨花鳥畫創(chuàng)作--借題發(fā)揮,“照貓畫虎”》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知了水墨的韻味所在,了解了花鳥畫造型的語言特點,開闊了高品位的審美眼界之后,孩子們不管是水墨技藝還是審美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進入了一個隨性自然的良好狀態(tài),那我們就尋找些孩子喜聞樂見的符合孩子性情的花鳥畫題材進入成熟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階段。
花鳥畫創(chuàng)作思路需要“借題發(fā)揮”,傳統(tǒng)師徒式的師承和《芥子園畫譜》式的學習方式是不適合孩子的,按部就班教條式的八股學風,成人都會畏而止步,何況天真爛漫的孩子,兒童藝術教育不需要“懸梁刺股”般的痛苦,享受不尊龍到快樂,孩子就不干,他不干了你就沒招。藝術本就是給人愉悅的,美術活動本就是快樂的體驗。傳統(tǒng)水墨的學習方式也應該結合當代藝術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以人為本,關注體驗,引導孩子深入其中,感受水墨淋漓的快樂。拋開了芥子園,摒棄了生搬硬套的臨摹,我們該怎么引導孩子創(chuàng)作呢?水墨花鳥題材也不同于低幼兒童畫創(chuàng)作,憑空想象是出不來的,還必須要借助于傳統(tǒng)經(jīng)驗和現(xiàn)代觀念,融合兒童天然拙趣,才能呈現(xiàn)兒童水墨花鳥的品質。還是要先關注下“借”字, “借”是吸納,不是照搬,就像中藥,需要藥引子,這是起始階段,千萬不要在“借”字里出不來,借題更重要的是發(fā)揮,下面幾個創(chuàng)作課程就是研究如何借,借什么,過程中發(fā)揮什么,后呈現(xiàn)的結果又是怎樣的,也就是如何“照貓畫成虎”。
品畫: 看不出畫的是什么花,也分辨不出簇擁著花的一團團的墨是葉子還是草叢,混混沌沌的一片百花爭艷,生機盎然。此時不需關注畫的是不是花了,因為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借物抒情才是花烏畫的至高境界。
①借勢——荷花
荷花是花鳥畫常見的題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純潔高貴品質,引來N多畫家文人借物抒懷,孩子也喜歡荷花,自然生成的點線面組成了頗有趣味的形式美感。怎樣畫荷花?就這類的技法書籍都能找來一籮筐(套路的技法步驟圖好不要學,一學就死,重復的制造是某些中國畫家大的弊病),古往今來的荷花譜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如何在浩瀚的荷花精品大作中借到適合孩子的風格樣式呢?那就要看看孩子們需要什么,哪些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對癥下藥,才見奇效。
先來看兩張我認為有問題的兒童作品,右邊上面這幅圖是一個女孩子照著一本荷花技法書,按步驟一筆筆畫下來的,當時看到,就感覺似曾相識,絕對的套路下的產(chǎn)品。翻看她帶來的《怎樣畫荷花?》,發(fā)現(xiàn)她學得很認真,畫得很像,按照書上還真挑不出啥大毛病,說叨這孩子很有天賦和素質,只是筆墨略顯稚嫩,不如書上的畫家畫的熟練。我當即對孩子說:這書是給老爺爺學的,咱不跟著學。下面這幅圖是一個男孩子畫的荷花,沒有技法書的模仿,三下五除二把他腦子里對荷花的印象一股腦地傘倒了出來,前后不到十五分鐘,輕松地交上作業(yè),玩去了。這幅作品首先肯定的是夠原生態(tài),有兒童味道,畫得很性情很熱鬧,喜歡教這樣的孩子,有狀態(tài)也有潛質。但高品質的花鳥畫不能停留在兒童原始的狀態(tài)就不前行了,在尊重兒童原生態(tài)的基礎上,還需要提高孩子的畫面感知和審美品位,這是我們老師需要做的功課,那么不學步驟模仿的套路,也不放任自流,要找到一個怎樣的教學結合點呢?還是借一下潘公凱教授的大墨荷來作藥引子吧。
分析下面兩個孩子的作品,一個是缺少童趣太公式,一個是缺少氣勢太散亂。潘教授的墨荷突破了傳統(tǒng)公式化造型,一股氣勢貫穿畫面始終,感覺他的荷花非常大氣、激情,很過癮,畫面里很多元素跟兒童的感覺相似,輕松隨性的用筆,自然成拙的造型能讓孩子們產(chǎn)生共鳴。因此,就是模仿他的作品也不會流于公式,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是重復的制造,都是激情的進發(fā),畫的是感覺、學識和境界,這才是大家。
引領孩子們欣賞感應著潘教授帶給我們的激情創(chuàng)造的美感,孩子們已經(jīng)躍躍欲試了,快去體驗墨荷的氣勢和韻味吧,下面的幾幅作品是在輕松自我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兒童水墨精品,慢慢欣賞吧!
荷花是花鳥畫常見的題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純潔高貴品質,引來N多畫家文人借物抒懷,孩子也喜歡荷花,自然生成的點線面組成了頗有趣味的形式美感。怎樣畫荷花?就這類的技法書籍都能找來一籮筐(套路的技法步驟圖好不要學,一學就死,重復的制造是某些中國畫家大的弊病),古往今來的荷花譜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如何在浩瀚的荷花精品大作中借到適合孩子的風格樣式呢?那就要看看孩子們需要什么,哪些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對癥下藥,才見奇效。
先來看兩張我認為有問題的兒童作品,右邊上面這幅圖是一個女孩子照著一本荷花技法書,按步驟一筆筆畫下來的,當時看到,就感覺似曾相識,絕對的套路下的產(chǎn)品。翻看她帶來的《怎樣畫荷花?》,發(fā)現(xiàn)她學得很認真,畫得很像,按照書上還真挑不出啥大毛病,說叨這孩子很有天賦和素質,只是筆墨略顯稚嫩,不如書上的畫家畫的熟練。我當即對孩子說:這書是給老爺爺學的,咱不跟著學。下面這幅圖是一個男孩子畫的荷花,沒有技法書的模仿,三下五除二把他腦子里對荷花的印象一股腦地傘倒了出來,前后不到十五分鐘,輕松地交上作業(yè),玩去了。這幅作品首先肯定的是夠原生態(tài),有兒童味道,畫得很性情很熱鬧,喜歡教這樣的孩子,有狀態(tài)也有潛質。但高品質的花鳥畫不能停留在兒童原始的狀態(tài)就不前行了,在尊重兒童原生態(tài)的基礎上,還需要提高孩子的畫面感知和審美品位,這是我們老師需要做的功課,那么不學步驟模仿的套路,也不放任自流,要找到一個怎樣的教學結合點呢?還是借一下潘公凱教授的大墨荷來作藥引子吧。
分析下面兩個孩子的作品,一個是缺少童趣太公式,一個是缺少氣勢太散亂。潘教授的墨荷突破了傳統(tǒng)公式化造型,一股氣勢貫穿畫面始終,感覺他的荷花非常大氣、激情,很過癮,畫面里很多元素跟兒童的感覺相似,輕松隨性的用筆,自然成拙的造型能讓孩子們產(chǎn)生共鳴。因此,就是模仿他的作品也不會流于公式,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是重復的制造,都是激情的進發(fā),畫的是感覺、學識和境界,這才是大家。
引領孩子們欣賞感應著潘教授帶給我們的激情創(chuàng)造的美感,孩子們已經(jīng)躍躍欲試了,快去體驗墨荷的氣勢和韻味吧,下面的幾幅作品是在輕松自我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兒童水墨精品,慢慢欣賞吧!
品畫: 這幅作品深悟潘教授的墨荷神韻,或許潘教授的語言正是他需要的,如酒逢知己般酣暢淋漓,看似隨意略顯凌亂的墨線之間一股氣勢貫穿上下,這就是“勢”。得勢自得意,這是模式套路永遠做不到的,水墨畫應該讓孩子領悟的是這樣的精神和氣質。
品畫: 這幅墨色飽滿的作品出自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孩,她把荷花的勢撐得很滿,有一種膨脹的感覺,張揚肆意的筆墨揮灑自如,大塊的墨色并不感覺沉悶,大氣厚重而不失靈氣,演繹了荷花的另一種氣節(jié)。
品畫: 這幅墨色飽滿的作品出自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孩,她把荷花的勢撐得很滿,有一種膨脹的感覺,張揚肆意的筆墨揮灑自如,大塊的墨色并不感覺沉悶,大氣厚重而不失靈氣,演繹了荷花的另一種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