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唐詩三百首:楓橋夜泊》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解】
江楓:一般都解釋成江邊的楓樹。又有人認為“江楓”指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
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姑蘇:蘇州的別稱。
寒山寺: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zhèn)。傳說因唐代詩僧寒山、拾得住過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蛑^“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蓚湟徽f。
夜半鐘聲:當時僧寺有夜半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歐陽修《六一詩話》曾云:"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庚溪詩話》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后觀于鵠詩云:'定知別后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鐘。'白樂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溫庭筠云:'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宋人孫覿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詩藪》云:"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diào),興象之合,區(qū)區(qū)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唐詩摘鈔》:"夜半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鐘,俱非解人。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zhí)著。必曰執(zhí)著者,則'晨鐘云外濕','鐘聲和白云','落葉滿疏鐘'皆不可通矣。"
《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解】
江楓:一般都解釋成江邊的楓樹。又有人認為“江楓”指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
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姑蘇:蘇州的別稱。
寒山寺: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zhèn)。傳說因唐代詩僧寒山、拾得住過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蛑^“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蓚湟徽f。
夜半鐘聲:當時僧寺有夜半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歐陽修《六一詩話》曾云:"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庚溪詩話》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后觀于鵠詩云:'定知別后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鐘。'白樂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溫庭筠云:'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宋人孫覿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詩藪》云:"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diào),興象之合,區(qū)區(qū)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唐詩摘鈔》:"夜半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鐘,俱非解人。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zhí)著。必曰執(zhí)著者,則'晨鐘云外濕','鐘聲和白云','落葉滿疏鐘'皆不可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