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要敢洗牌會洗牌

字號:

三中全會給飽受擇校之苦的家長們帶來了曙光。
    《決定》提出,公辦學校標準化、校長教師輪崗、取消重點中學重點班。
    擇校的病根,一言以蔽之,就是校際差別過大。一邊是家常小館,一邊是滿漢全席,人們能不起選擇之心嗎?城鄉(xiāng)差別就更大了,農村師資,恐怕只能比作路邊小攤了。
    病不可養(yǎng)。越耽誤,馬太效應越起作用,將來的代價將越大。改革,就是要調整利益格局,就是要敢拆利益固化的藩籬。少幾所帶光環(huán)的超級中學沒什么大不了的;讓教育不公平彌漫,才是真正的長遠傷害。
    敢洗牌,也要會洗牌。必須想方設法設計出好的機制,盡可能降低改革的阻力。
    要有約束機制。教育部明確提出,在同一所學校連續(xù)工作或任教達到規(guī)定年限的校長或教師,原則上均應交流。目標是3至5年內縣域交流制度化、常態(tài)化。
    除了硬約束,還要有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從城到鄉(xiāng),由好學校到薄弱學校,生活上確實會遇到困難,個人發(fā)展上也會有所顧慮。好的設計,要解決交流者的后顧之憂,要在職務職稱晉升、薪酬待遇上繼續(xù)做文章,調動老師的積極性。
    義務教育資源均衡是篇大文章,需要動筆的章節(jié)還有許多。政府要在投入上一視同仁,按照標準化要求,補上短板。
    新的、更合理的利益格局立起來,舊利益格局才會真正倒塌。